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1/5/28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4月   作者:杨成金 查娅萍
[导读]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小学  杨成金  查娅萍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课内是有限的,课外是无限的。引导学生在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中涉猎,以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的要求。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 现状;对策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阅读的重要性几乎是不言而喻的。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生活在信息社会,就要不断的获取信息。如何获取呢?阅读便是很重要的途径。尽管当前社会传媒的形式多样且发展均十分迅猛,但有人统计,现代社会需要的各种信息约有85%以上直接或间接来自于图书文献。可见阅读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更是获取信息的最基本途径和最简便方法。而阅读教学分课内、课外两方面。课内阅读为我们大家所熟知,那么课外阅读呢?曾有人言“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因此语文教学效果真正的源泉是课外阅读。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其意义在于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心理品质的成长。因此,课外阅读是开启语文教学的又一把金钥匙。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说到“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和“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如上数据,目前使用的教材也好,还是新课程实验班级的使用教材,就教材本身来看,都是达到这个量。所以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长期以来,学校语文教学缺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系统指导,只有少数教师比较注重,而大量的学生处在放任自流的状态,学生阅读习惯差,阅读不能有效地进行。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表现出语言表达能力差,不能顺利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词汇量少,语言平淡;怕写作文,一遇上作文就愁眉不展,不爱写日记;语病多,错别字、病句屡屡出现;缺少对语言的鉴别能力。要改变我校学生的语文能力,加强对全体学生的课外阅读训练是一条必经之路。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
        我根据实际情况,自编选项,如:你是否喜欢课外阅读、你喜欢那类课外书、你每周课外阅读大约多少时间、你一般在什么时候进行课外阅读、你是否想增加课外阅读类别、你是否想增加课外阅读量、你的课外阅读课本来源于何处、你课外阅读后有什么收获等。对我校的部分学生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有以下情况:
       (一)对课外阅读价值的认识不够
        大部分学生、老师、家长都认为课外阅读是相当有价值的。但不得不看到,由于长年来推行应试教育的浓重阴影,使得被誉为开启智慧之门的课外阅读受到无辜的“冷落”,使得期待点燃智慧火花之门的孩子竟然与“读书之乐”无缘。
       (二)学生课外自觉阅读的兴趣不浓
        许多小学生是在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下进行课外阅读的。如果让他们在电视与课外书籍之间选择,他们大多数会选择前者。但是如果让学生过分地依赖声像材料,久而久之,就会削弱儿童感受语言文学的能力。
       (三)小学生课外读物的匮乏
        阅读是一场心灵的对话。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位心灵高尚的人交谈。因此,要找到适合学生读的课外书籍尤为重要。然而调查结果却不容乐观,小学生课外读物的匮乏,无疑是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最大障碍之一。
       (四)学生的阅读习惯较差
        大部分学生的阅读习惯较差,只有50%的学生每天看书10至20分钟,10至20分钟里能看多少书,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注意力稳定期有5—10分钟,那么剩下的多少时间能集中精力看书,况且这10—20分钟也并不全是一次完成的,如果分成2次或更多次,这效果如何?据一些成功学校的做法,学生每天看书为40—60分钟为好,而我校这部分人才达8%左右。再从阅读课外书时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大多数学生的做法是“请教他人”,因为这个方法最快捷,而查字典或思考只占10%左右。阅读课外书,多数学生 “只是了解一下情节”,“一目十行,看过算过”的学生更是达到40%左右,只有5%左右的人会做读书笔记或批注,迫于作业的压力,30%左右的学生会摘录好词佳句。在调查中可以看出当代家长对孩子的课外阅读是舍得投入的,但家长的自身素质较低,平时工作又忙,这样就难以产生家庭的文化熏陶,不利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由此可见,我校学生的大部分人看书时耐心较差,懒于动脑思考,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必须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逐步加强,加以指导。
        三、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策略
        (一)尽力营造阅读氛围让学生想读
        创设阅读的良好环境,形成读书的好风气非常重要,我是这样做的:一是建立班级图书角。建立班级图书角,这是个很老的办法,但它同样适应新时期。


有些学生自己家里的书不少,可是读过的并不是很多。“书非借不能读也”,就可以建议大家把自己的书放在图书角,大家交换阅读。有的学生自己的书不读,可是对别人的书很感兴趣,总想借阅着来读。二是给足学生阅读时间。要让学生读书,时间必须有保障。没有整块的时间,就用零散的时间,让学生学会挤时间读书。我校学生早晨到校时间较早,我就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每天中午抽一定的时间(20分钟左右)组织学生进行阅读。这些时间,可以安排一些优秀的学生组织开展,如诗歌背诵、朗诵散文;介绍自己喜欢的图书,让学生来推荐好书,学生更容易接受。这些活动以课外阅读的内容为主,促使他们阅读。三是争取家长支持,实现家庭阅读。学生课外阅读,很多时间应该是在家庭完成的。所以家庭的影响至关重要。每次开家长会,我们要向家长介绍阅读给学生带来的好处,向家长介绍辅导孩子读书的方法,转变家长眼里只有分数的观念,取得家长的配合。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阅读计划,共同阅读,或者在孩子读完一部书后,给自己讲主要内容,或者家长和孩子比赛读书等。为此建议语文教师每天少布置些机械重复的作业,让学生有时间进行阅读。真正的语文能力不是做题做出来的;真正的语文高手也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语文素质的提升归根到底还取决于学生自己的勤奋阅读和领悟。
        (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让学生乐读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直接动力。只要感兴趣的事,他们就不厌其烦地做。只有当学生在头脑中树立了强烈的课外阅读意识,才能积极主动地去阅读课外书籍。特别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尤其应该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和乐趣相联系。用“兴趣”“乐趣”这两把“金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引导他们步入知识的殿堂。首先是榜样引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青少年喜欢模仿,而且年龄越小,模仿性越强,这是人类共有的天性。平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毛泽东、高尔基、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挖掘本校、本班学生与书的感人的故事,取得的成绩,在习作训练中,及时表扬班里喜爱阅读、习作进步较大的同学,请他们谈课外阅读的收获,以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自我需求的趋向,从而敲开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之门。其次是开展各种读书活动。一是开展朗读比赛、故事会。在广泛开展课外阅读的基础上,开展朗读比赛或故事会,是常用的辅导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可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机会;以班级为单位,应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参加的机会。二是开展读报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报刊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报刊等于百科全书,各种知识无所不包,人们从报刊上得到的知识,比在学校里学到的多得多;还可以从报刊中了解到最新的社会动态。因此,我们应使读报刊成为学生生活中的内容。另外,还可以结合教材开展其它活动,如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幻灯,收听广播,根据读物内容排练文艺节目等。
        (三)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让学生会读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当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兴趣,就必须重视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然后让学生用课上学到的学习方法去指导课外的阅读实践。我常用以下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1.精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重点段落、精心地阅读、仔细地品味,从作者的篇章结构,思想情感中,体会到学习的方法。这种学习方法适用于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如在学习《金色的鱼钩》一文时,可让学生透过老班长的动作、神态及周围环境的描写,了解他的内心,体会课文的中心。
        2.思读。“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提问能唤起注意、启迪思维,而课后提示的思考题又是文章的重点,带着课后的问题读书能更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这是我们最常用的学习方法之一。
        3.浏览。对所读的文章不可能逐字逐句读下去,而是快速地掠视全文,了解内容大略,寻找作者的观点,了解作者的思想。这种阅读方法,往往是用在独立阅读课文中。当然,浏览不等于走马观花,而是要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有目的地扫视。除此之外,还有跳读、美读、研究读等方法,通过不同方法引导学生会课外读书。
        (四)为学生推荐适合的读物让学生多读
        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可以把书直接介绍给学生,也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把书介绍给学生,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一是推荐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理解水平的读物;二是推荐思想内容正确、健康,符合教育方针和时代的需要的读物;三是推荐语言生动、活泼,用语规范的读物;四是推荐题材广泛,体裁多样的读物,例如故事书,读历史、地理故事、游记和各种科普读物、科学文艺读物等;五是推荐配合小学语文教材和各科教学的读物,比如结合记叙邱少云、黄继光等英雄人物的课文,阅读有关革命回忆录、故事和小说;结合《东方之珠》等课文阅读有关的历史故事书;结合常识性课文和自然教材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等。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让学生能读
        课外阅读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阅读真正成为他们课余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是要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每读一本书,一定要认真读完,不要只翻阅主要情节,不能只问谁是好人或坏人。对高年级学生还要提倡动笔摘录,做好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二是要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指导学生读书要边读边思考。
        三是要培养学生爱护书报,注意用眼卫生。对书报,要注意不撕页、不卷角、不涂抹、不乱卷。要注意阅读姿势,不要在吃饭、走路、乘车、睡觉、光线太强或太暗时看书。
        总之,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的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识。我们教师应该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
[3]阎国利、吕勇:《阅读策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35页。
[4]张庆、徐善俊:《于永正的教学思想和艺术》,1998年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