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堂本真探索深度学习的开展路径

发表时间:2021/5/28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4月   作者:杨科艳
[导读] 语文教师对小学生开展课堂教学时应该关注到深度学习的落实价值,在把握课堂本真基础上制定科学的教育方案,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多个层面探索和情感认知,立足深度学习提升学生们对课程知识地体验程度。

诸暨市大唐街道盛唐小学   杨科艳

摘要:语文教师对小学生开展课堂教学时应该关注到深度学习的落实价值,在把握课堂本真基础上制定科学的教育方案,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多个层面探索和情感认知,立足深度学习提升学生们对课程知识地体验程度。基于小学生呈现出的学习意识和全面发展需求,语文教师应该对课堂本真进行探索并思考落实深度学习的具体策略,立足多种因素构建高水准的知识讲解方案与培养计划。本文分析语文教师立足课堂本真开展深度学习的策略,提升学生对教材内容地体验。
关键词:深度学习;语文教师;课堂本真;小学生;学习意识
        前言:传统教学方式限制小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探索与精准运用的综合能力,未能体验到课堂学习的魅力和实践特色,不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语文教师在后续课堂教学中应该关注到多种教学方式的运用价值,立足深度教学的应用打造高水准的知识探究平台,提升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探索和情感体验的综合能力。本文认为语文教师需在课堂本真把握基础上设计多样化的教育方案,通过多种渠道保障深度学习的落实效果,强化小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
        一、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指导小学生进行预习思考,推动深度教学的有序开展
        研究指出语文教师需要立足深度教学应用打造高水准的知识探究平台,引导小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多个层面探索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知识结构梳理基础上获得更高水准的情感体验。基于课程教育特色与小学生呈现出的认知特点,教师应该思考通过哪些方式构建创新性的知识交流和情感互动平台,在内容中整合基础上提高班级学生的知识体验。课堂本真要求关注到小学生的主动性与全面发展需求,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多个层面探索与情感分析,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预习课程知识的方式强化知识体验[1]。本文认为语文教师应该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指导小学生进行预习思考,推动深度教学的有序开展。
        语文教师应该在对小学生开展“落花生”课堂教学之前需要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制作导学案,立足文章中的字词、段落结构、表达方式、情感态度等内容进行导学案的制作并引导学生进行预习思考,在内容整合基础上获得更高水准的知识结构和情感态度的体验。教师需要在小学生预习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知识讲解,结合班级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知识讲解,提升学生对教材内容地体验程度。这样能通过预习探索推动深度学习的有序开展,在课程内容把握基础上获得更高水准的知识体验,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和实践运用能力。
        二、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挖掘,立足传统文化有效渗透提升小学生的精神体验
        单一灌输教学未能指导小学生深度探索教材内容,没有让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多个层面探索,达不到深度学习提出的能力培养需求。教师需要在教材本真把握基础上制定科学的教育方案,通过多种因素的运用构建更高水准的知识探究平台,引导小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多个层面探索与优秀情感地体验。所以语文教师在后续课堂教学中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挖掘,立足传统文化有效渗透提升小学生的精神体验。
        以“将相和”课堂教学为例,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小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多个层面探索和结构梳理,在整合同音字、断句方式、古今异词、故事脉络等内容基础上分析凝聚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在内容整合基础上获得更高水准的知识体验[2]。教师应该立足故事情节和不同人物形象对小学生进行爱国情感与大局意识等优秀情感的熏陶教育,围绕教材内容和历史发展对班级学生进行知识讲解并渗透爱国等优秀情感的教育指导,提升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体验的综合能力。这样能在课堂本真把握基础上构建更高层面地知识探究平台,立足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推动深度学习的有序开展,强化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探索整合与情感认知。



        三、重视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小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情感态度
        因为传统教学方式限制小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探索与精准运用的综合能力,没有通过课堂教学强化班级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程度,达不到深度学习提出的创新发展与能力培养需求。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对深度学习进行多个层面探索,在课堂本真把握基础上构建高水准的知识体验平台,利于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探索与情感体验。基于小学生呈现出的学习意识与逻辑特点,语文教师应该重视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小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情感态度[3]。这样能指导小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多个层面探索和互动交流,在内容整合基础上提高班级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梳理整合和情感分析能力。
        例如在开展“圆明园的毁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围绕重难点内容提出多个层面的探索问题,引导小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多个层面探索。“作者通过哪些方式对圆明园的形象进行写作?具备什么样的写作特色?”“结合教材和历史发展分析圆明园毁灭的历史背景、过程与主要人物是什么?”“结合文字表达思考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态度是什么?”“结合历史发展谈谈你们的阅读体验是什么?”这样能通过问题情境营造的方式构建深度学习探究平台,指导小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多个层面探索和情感体验,强化学生对教材内容地体验。
        四、立足合作学习引导小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多个层面探索与结构梳理
        语文教师需在课堂本真把握基础上设计多样化的教育方案,在教材内容把握基础上制定科学的能力达成目标,在各项资源整合基础上打造更高层面的知识探究和情感互动平台。因为合作学习可以发挥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学习能力,利于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获得更高水准的知识体验,这样能提升学生对教材内容地体验程度[4]。所以教师应该立足合作学习引导小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多个层面探索与结构梳理,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地体验程度,符合深度学习提出的创新发展和能力培养需求。
        在开展“开国大典”课堂教学时应该改变陈旧授课思维,语文教师应该围绕小学生的学习意识、探究能力与合作能力等因素划分不同的学习小组,立足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提出多个层面的互动探究任务,指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获得更高层面地知识与情感体验。一是分析文章的创作背景;二是思考文章的段落结构和写作特色,作者运用哪些方式对开国大典进行详细地写作;三是讨论作者所要表述的情感态度和自身的阅读体验[5]。这样能通过合作学习提升小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能动性与思维活力,在互动交流中获得更高水准的知识体验,强化学生对写作方式与情感认知等内容的认知程度,以此保障深度学习的有序开展。
        结论:综上得知基于小学生呈现出的学习意识和全面发展需求,语文教师应该对课堂本真的内涵与实践价值进行多个层面探索与情感体验,以此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指导小学生进行预习思考,立足传统文化有效渗透提升小学生的精神体验。同时也需要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小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情感态度,立足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1]董中贵.立足能力生长 引领深度学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9,25(Z1):126-127.
[2]潘瑶倩.基于深度学习的思维提升策略的研究——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为例[J].才智,2020,12(7):208-209.
[3]朱爱华.问题在于“问题”——小学课堂深度学习中问题设计与实施的探索[J].江苏教育,2020,36(22):122-123.
[4]张邦业.儿童语文深度学习的内涵特征与教学探索——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为例[J].小学语文教师,2019,37(12):138-139.
[5]马秀丽,刘双云.立足语文学科素养 整合实现深度学习——语文大单元整合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实施[J].新课程评论,2020,17(05):65-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