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技术课堂中学生设计思维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5/28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4月   作者:林乃静
[导读] 设计活动是把思维与实践进行紧密关联的一类创造性劳动方式,这是有效统筹设计思维与设计表现方式的综合产物。

浙江省玉环市实验学校   林乃静

【摘要】设计活动是把思维与实践进行紧密关联的一类创造性劳动方式,这是有效统筹设计思维与设计表现方式的综合产物。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设计思维的作用不断的体现,并且产生越来越重要的价值。劳动与技术教育中关于设计思维的培养,能够带来全新的教学理念并在实践中不断产生促进作用。本文以此为研究切入点,以《笔筒的设计与制作》课堂教学为分析对象,以设计思维为核心研究理论,探讨设计思维在劳动与技术课堂中的培养。
关键词:设计思维  教学理念 综合素质
        在日新月异的大时代发展背景下,教育改革的重要性提上日程,而构建良好的教学理念成为了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设计思维作为一种解决问题和实现创新的思维方法,能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全新理念。将设计思维引入到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思考更多的可能性,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为培养综合型的创新人才奠定基础。在提倡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与核心素质培养的现阶段,其重要的教育价值不言而喻。
        一、设计思维在劳动与技术课堂中培养的意义
        1、在体验中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设计思维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而产生的设计理念与方式,将设计思维应用在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设计者以用户的角度进行全方位的考量,并探讨其渴望与需求。将学生带入到教学时所营造的课堂情境,能够让学生真切的感知到他人的心理与感受,由此能潜移默化的培养自身的同理心。
        2、通过学习挫败感强化学生意志力元认知水平
        设计思维倡导要有自己想法,同时更是要践行于行动中,由此获取全新的启迪与存在价值的信息,通过持续的测试和优化,能够不断完善原有的设计原型。在此之中,难以规避会出现失败现象,而设计者要引导学生在劳动与技术课堂学习中感知存在的失败体验感,将其看作是学习的一个常态过程,在这种挫败感中找寻学习的收获以及自信心。客观上会提升学生的意志品质,主观上能够让学生发现实际问题并解决相关问题,以此强化学生的元认知水平。
        3、培养学生具备跨学科与跨领域的综合素养
        有效的设计思维不仅是要有开放性的思维,同时也是需要将思想放置在具备可能性的空间状态中,能够让其产生突破性的想法。将设计思维应用到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中,这是要改变传统教育体系中找寻正确答案的学习过程,将其转变成要实现既定目标,探寻有成效的现实路径对应的学习进程。而且这门课程本身涵盖很多的是教学内容体系。因此,能够在相关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的让学生了解跨学科的知识与跨领域的技能。
        4、在交流合作中提升学生沟通水平
        设计思维在劳动与技术课堂应用时,提升学生创造力的关键领域在于合作层面。在基础教育中融入设计思维,本身会促进学生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集体观念,也是会锻炼团队合作的能力。而且,在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中有很多实践项目,需要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在表达自身观点的同时,还要综合组内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在交流中促成长,在合作中求完善。
        5、采用多维度思考方式增加学生高阶思维水平
        创新过程本身是人的各种思维能力的检验进程,所以在学生学习劳动与技术课程时,通过设计思维的引入,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时有着运用多种思维的机会,譬如抽象思维、具象思维、发散思维、逻辑推理思维、分析思维以及综合思维等。这是能够更好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种自主独立思考下的研究中不断的增强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由此产生质变的思考发展水平。
        二、劳动与技术课堂中设计思维的培养
        在劳动与技术课堂中,有许多设计类课程,我们应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设计思维的培养,关注和促进每一位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如《笔筒的设计与制作》中,笔筒作为学生必备的学习用品,随处可见,但笔筒作为一件商品,是如何设计生产的呢?怎样的笔筒才能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呢?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提出需求,设计产品,不断优化,最终服务于生活。
        首先要求教师改变身份,以学生为初中劳动与技术课堂的教学主体,教师作为参与者与引导者,在答疑解惑的同时,并非是要以知识的单向传授为主,而是帮助学生搭建探究的梯子,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不仅是课堂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更是主导者,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思维培养模式。在《笔筒设计和制作》学习初期,学生通过分享教师带来的图片,用饮料瓶制作简易笔筒后,教师选取部分过高的1号笔筒和过细的2号笔筒作为研究目标。这也是充分体现出设计思维中以用户使用舒适度为基础的考量。
        探究式学习是素质教育倡导的教学体系,也是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活动的核心要务,更是设计思维培养中反复迭代优化思路的重要依托。这需引导学生在学习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发散性思维的思考,在不断尝试探索的动手实践环节中,以此掌握所需的能力素养。《笔筒设计和制作》中1号笔筒的缺点显而易见,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即可得出1号笔筒由于过高的设计不利于取笔,引导学生在设计时应注意笔筒的尺寸。而2号笔筒较细,设计稳定性较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探究:在笔筒设计中,增加稳定性的方法有哪些?在各抒己见后,学生得出可以通过增大笔筒底面的支撑面积和降低笔筒的重心来达到增加笔筒的稳定性。笔筒的设计制作在技术层面已经解决的基本的问题,但根据用户年龄层的不同及摆放本身的环境差异,笔筒的美感是不是设计者也要重点考虑的因素呢?每小组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经过反复测试、优化,最终得出颜值再线的实用笔筒。
学生以用户思维为考量点进行分析,基于设计思维下的探索进程,这是持续反复体验失败与改进后获取最优结果的前进,也是迭代学习过程。
        在劳动与技术课堂中,不仅是要体现在教师引导全班学生讨论时的交流与合作,也是要引导并激励学生自身与伙伴们的交流合作,这种自我展示的环节,能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积累有效思考的学习经验与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形成交流合作的设计思维。学生在设计制作笔筒时,通过有效的合作交流,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并对比出最佳优化方案。有效活跃课堂气氛,能够让交流者通过表达,建立更加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够强化设计思维体系中对探究学习的培养。
        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内容涉及到很多的学科领域,有着很强的实践价值,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求增加很多的发散性教学内容。这个课程有着跨学科知识传授与实践能力掌握的规律,而且就是建立在实践活动中知识的串联与能力的掌握。学生在探究如何增加笔筒稳定性这一问题时,就将科学知识引入了课堂,并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这种潜移默化的跨学科思考的意愿,以及通过跨学科思考获取的结论,能够体现出各个学科在教育中的融合,并到达最优的学习效果,最终培养时代需要的综合型人才。
以反思为内核的评价也是设计思维培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评价是学生对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综合反思,包括学习中发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问题的整体过程,也是学习的内化阶段。这不仅能提升学生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对于个人发展都是一个良性的循环。教师在这阶段应鼓励每位学生总结自己在笔筒设计中失败或成功的经验,将它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独立思考,找寻自己在课堂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促进学生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
        由此可见,在劳动与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模式,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而且能够切实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工作者应当抓住契机,认真钻研新型教学理念,研究适合的教学方法。教育理念决定教学行为,相信在全新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劳动与技术课堂将焕发出新的光彩。
参考文献:
[1]朱龙. 设计思维:一种面向21世纪教育创新的实践框架[J]. 数字教育, 2020(1):32-35.
[2]朱颖丽. 思维导图:激活学生设计思维的新支架——以小学美术"设计·应用"领域为例[J]. 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 2020, 000(001):61-64.
[3]艾国利. 基于思维的课堂教学设计探索与思考[J]. 酒城教育, 2020(1):25-29.
[4]顾尚岩, 袁本壮, 刘剑伟. 基于儿童视角的设计思维[J]. 美术教育研究, 2020, 000(004):80-81.
[5]左勤勇, 陈欣. 设计思维导向下高中生物学教学的实践[J]. 生物学教学, 2020, 000(002):15-16.
[6]王申. 基于一般系统论的设计思维逻辑模型分析[J].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0, 000(001):82-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