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 钱佳玲

发表时间:2021/5/28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4月   作者:钱佳玲
[导读] 游戏是幼儿喜闻乐见的项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明确指出,幼儿学习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绍兴市柯桥区实验幼儿园   钱佳玲

摘要:游戏是幼儿喜闻乐见的项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明确指出,幼儿学习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因此,将游戏与课程教学相融合,是遵循幼儿心智发展规律的,是顺应教学理念改革趋势的,也是改善幼儿园教学现状的有力措施。课程游戏化可以使幼儿在玩游戏过程中汲取知识和经验,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也能有效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使幼儿获得综合素质的有效发展。基于此,本文章对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游戏;幼儿园;教学应用
        引言:幼儿时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而幼儿园也是大多数人开始得到专业教育的第一阶段。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每个阶段都需要有适应这个阶段的教育,才能提高教育质量,而游戏非常适合幼儿园阶段。
        一、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教学中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进步,教育理念也在逐渐发展转变,更多重视幼儿本性发展的教学理念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教学也逐渐由知识学习转向全面发展。在幼儿园教学领域,其教学理论发展近几年可以说是进步神速,一些优秀的教育理念得了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高度赞许,游戏教学就是其中之一,在进入幼儿园的学龄前儿童还处前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学龄前儿童是通过直观的体验活动去感受外界,处于模仿学习的阶段,只有游戏化的教学才是符合他们发展规律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参与热情,提高教学内容对他们的吸引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正向塑造人格,引导幼儿的社会性成长,还能启迪幼儿对未知事物积极探索,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锻炼他们的身体,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二、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
         (一)合理规划游戏内容
        游戏是为了实现教育的目的,在进行教学规划时,教师应思考哪些较为枯燥的内容可以转化为游戏方式进行教学。如在教学“几何图形”时,传统的做法是将几何图形画在黑板上,让幼儿进行认读。但重复几次后,幼儿的兴趣度降低了,导致幼儿不能很好地记忆。这时,教师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让每个幼儿能参与游戏,认读某一区域出现了多少种几何图形,出现的次数是多少。这样,会大大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幼儿学习的乐趣,让幼儿既能处于游戏中,又能提高知识水平。
        (二)合作性游戏提升幼儿合作意识
        要不断创新幼儿的游戏模式,并积极改造,这其中包括游戏规则、游戏要求、游戏奖励等等。创新游戏的目的在于实现对幼儿更好的教育。幼儿可以自主选择游戏,也可以自主选择游戏中的角色。教师创新游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的创新能力。以躲猫猫的游戏为例,可以让孩子们自行选出一位小朋友充当“猫”的角色。其余的小朋友充当“老鼠”的角色,“猫”从一数到一百,在这个过程中,“老鼠”找地方藏起来。


“猫”每发现一只“老鼠”,就叫他的名字,“老鼠”就相当于被抓住了。在这项游戏中,儿童的组织能力和思考能力都能得到有效锻炼。教师在组织和设计游戏的过程中,应重点突出合作的特征,使得学前儿童能够真正在游戏中深刻体会到合作的意义。教师应组织一些团队类的游戏,对于学前儿童而言,在合作中完成游戏,会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对于表现好的儿童,教师应该予以表扬。学前儿童在合作玩游戏的同时,也能学到一些德育知识,培养儿童的合作和互动能力。
       (三)创造性游戏促进幼儿自主学习
        幼儿都有打预防针的经历,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个经历设计一个“看病”的游戏活动,让幼儿通过游戏了解看病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常识。在游戏开始之前,教师要为幼儿准备充分的游戏材料,如针筒、听诊器及吊瓶等玩具。之后,教师再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角色和玩具,角色有医生、病人和护士。待幼儿选好角色,教师便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看病的经验自主开展游戏活动。幼儿们在游戏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将看病的过程表演得活灵活现、趣味十足。当然,教师在观看过程中也会发现一些问题,如听诊器佩戴不正确、打针的手法不对等,这些都要及时进行指导。游戏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幼儿进行讨论,让他们反思游戏中的不足,总结成功经验,以此来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创造性和自主性的游戏活动,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也能有效发展他们的思维力,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这也是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的主要目标。
       (四)创新游戏教学模式
        社会在发展,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模式也在发生改变,要想不断发展,必须持续创新。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传统游戏固然有其存在的价值,但是不可一味固守成规,教师应该根据当前学前教育目标、教学需求,更新教育资源,丰富游戏形式,创新游戏教学模式,以充分发挥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游戏的应用,应遵循时机适当、时间适宜的原则,应始终贯穿于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比如说,在学习到水果的相关词汇时,可以引进“萝卜蹲”的游戏,将幼儿划分为“苹果”“葡萄”“荔枝”“香蕉”“菠萝”“火龙果”等多个组别,由教师指挥,发出“苹果蹲,苹果蹲,苹果蹲完火龙果蹲”等指令,为了区分不同群体,同时也是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可以提前为幼儿制作不同水果样式的头牌,让幼儿佩戴,如若是英语课,可以将词汇转换为英文,游戏形式不变,这样既能丰富游戏形式,同时也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结束语
        幼儿还处于缓慢发展的阶段,他们对于世界的探究才刚刚开始,并形成一定的认知。游戏教学可以让幼儿更快地适应这个阶段的教学,锻炼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马建华.游戏教学法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2020(39):147.
[2]马祎博.游戏教学法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2020(30):123.
[3]许沛沛.游戏活动在幼儿园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新课程,2020(30):1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