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董晓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董晓
[导读] 摘要:新时期建筑业发展下,建筑项目高度与复杂程度逐渐提升,为保证工程项目建设安全,人们对地基基础施工提出较高的要求。
        身份证号码:3709211990****0613
        摘要:新时期建筑业发展下,建筑项目高度与复杂程度逐渐提升,为保证工程项目建设安全,人们对地基基础施工提出较高的要求。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是高层及大型建筑施工中常用的技术形式,目的是加强基础结构的稳定性,降低施工过程的危险系数,保证上层建筑的稳定性。
        关键词: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
        引言
        我国进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阶段,走到了城市化发展的中后期,为服务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提升人民生活质量,需要进行更多的工程建设,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设高度不断提升,建筑难度不断增强。深基坑支护技术是项目建设下保护基础作业施工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其主要目的是提高深基坑边坡稳定性,实现地基基础加固效果。由于工程项目建设特点与工程地质条件约束,不同项目建设对深基坑支护技术要求也有所不同,虽然已经创新出许多样式的深基坑支护技术,为保证合理性还需要结合诸多因素进行分析,以保证深基坑支护技术的最优化。
        1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特点
        建筑工程深基坑,一般是支护结构大于5m的基坑。在深基坑施工建设中,必须优化施工设计,做好检测、基坑支护工作,以此维护深基坑施工的顺利性,避免损伤周边环境,同时可以维护主体地下结构的安全性。从上述分析可知,深基坑支护施工具备较强综合性,工程建设比较复杂。工程建设特点如下:第一,基坑深度持续增加,由于土地资源减少,为了提升用地率,出现了较多高大建筑。建筑高度的持续增加,导致基础承压需求加大,致使深基坑必须加深深度方向,以此满足施工建设要求。第二,区域性较强。由于水文地质条件不同,深基坑工程建设也不同。在同一区域中,不同土地岩土与性质也存在不同。在开挖深基坑时,必须按照地区实际情况开展操作。第三,周边环境影响大。针对超高层、高层建筑来说,一般位于交通发达、人流密集、建筑物数量多的区域,所以,深基坑施工建设的影响因素较多。第四,风险性与随机性。深基坑支护工程为临时性工程,施工企业的资金、技术投入度不足,致使基坑支护的安全防范不足,增加工程建设的风险性。此外,深基坑工程施工周期持续增加,会面临较多意外事件,因此工程建设的随机性强。
        2常见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2.1钢板桩支护
        钢板桩支护是利用热轧型钢与钢板桩构建钢板墙结构的方式实现深基坑支护效果的,多被应用在深度在8m以上的深基坑支护施工中,可有效增强软土层的支撑能力。同时钢板桩支护的防水性能较强,可抵挡地下水、雨水堆积的侵袭,维护基础结构强度。现阶段钢板桩支护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频率较高,且该方法选用的材料结构均具备循环利用特征,但是在施工中会因为钢板桩自身材质限制造成较大的噪声污染,给周边居民生活带来干扰。
        2.2土钉墙支护
        土钉墙支护在增强边坡稳定性方面有显著效果。在实际施工中,该技术可对基坑两侧土体结构实施加固处理,在边坡上设置钢丝网,喷射混凝土,增强边坡土体的稳定性,避免雨水冲刷引起滑坡。土钉墙支护技术是通过挡土墙的制作形成加固结构,增强基坑抵抗能力的一种方式,但单纯的土钉墙支护技术效果存在一定局限性,基坑强度和承载能力不高,因此在实际作业中,经常将该技术与水泥土桩、微型桩、预应力锚杆技术融合起来形成复合土钉墙结构,以保障深基坑的施工效果。土钉墙支护技术多被应用在2级、3级的非软土场地,基坑深度一般在12m左右。在该技术落实中,需要对注浆、喷射等工艺施工展开试验和检查,在保证泥浆性能达到指标要求后开展实际施工作业,增强结构的稳固性。另外,要对土钉墙的厚度及连接方式展开科学设计,以发挥土钉墙的作用。
        2.3排桩支护
        排桩支护具有形式多样、灵活性特征,连续排桩的设定还有助于优化基坑防水性能,改进支护效果。目前常见的排桩支护形式以柱列式排桩、水泥搅拌桩、密排钻孔桩三种为主。

柱列式排桩一般用在土质结构良好、地下水位较低的基坑施工环境中,通过设置一定数量挖孔桩形成柱列式排桩结构;水泥搅拌桩则被应用在软土基坑施工及地下水水位较高的深基坑施工中,目的不仅是加强基坑支护效果,也是为了优化防水性能,避免地下水倒灌对基础结构造成的影响;密排钻孔桩技术的应用取决于基坑的实际深度,且要求工作人员做好前期勘察,注重施工方案的合理性,通常情况下,基坑深度越大时,密排钻孔桩的排列密度也就越大,需要越多的设备支撑。
        2.4 地下连续桩
        与上述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相比,地下连续桩支护施工技术消耗的资金成本最多,工序也最为复杂,消耗的人力、物力较大。再加上地下连续桩施工对施工场地有一定要求,如基坑侧壁安全等级要在1~3级,悬臂结构的控制范围不得超过5m,地下水位高度不得超出底面位置,这使得地下连续桩支护技术的应用受到限制,应用次数较少。目前地下连续桩技术多被应用在建筑密集区域的施工作业中,施工中要注意支护结构刚度。应用地下连续桩支护技术可减少地面沉降现象,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随着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完善,未来该技术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3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管理
        3.1注重工程勘察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工程勘察属于基础前提,必须按照具体地址条件,做好工程勘察工作。现阶段,针对继续支护地区,必须做好针对性初步勘察。不同场地的地质情况不同,所以按照底层结构、地下水位、变更条件,建设科学的土地评价机制,提升制定标准化处理措施。在工程勘察中,技术人员应当全面考察施工现场周边构筑物,同时对工程施工振动承受力进行观测,以免施工建设的不良影响。
        3.2注重检测工作
        在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中,当受到客观因素需要,支护主体结构、支护尺寸与设计要求不相符时,施工人员必须与设计人员做好协商,同时按照工程施工顺序开展操作。在检测地下水时,必须编制时间周期,安装控制装置后,开展检测操作。在施工现场,派遣专人检查施工进度,全面做好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加大巡视与检查力度,设定相应记录文件。
        3.3降低地下水影响
        在深基坑支护施工中,地下水影响作用较强。地下水渗透区域,会发生地面沉降问题,从而引发施工隐患。当条件充足时,利用人工降水方式,可以降低地下水对基坑支护机构的影响,优化土质条件,维护工程建设的有效性。当基坑周边条件限制,无法应用降水措施时,需要建设水帷幕,全面发挥出挡水作用,以此维护工程建设质量。
        3.4注重保护基坑周边
        在开挖基坑工程中,必须全面保护好周边地表。通常来说,地面水渗透至基坑裂缝时,极易造成支架结构位移。为了防止出现上述问题,应当采用有效措施予以封堵,按照实际情况,分散疏导地面水,确保其流向其他部位,避免水源进入到基坑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高大建筑数量的增多,地下施工工程规模也会持续扩大。为了维护地下工程建设质量,必须合理应用深基坑支护技术。为了使深基坑支护技术发挥出作用,施工技术人员必须做好技术研究。按照工程实际情况,对深基坑支护理论进行优化整合,提升深基坑施工技术水平,以此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艳清.建筑工程项目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J].四川建材,2018,44(12):104-105.
        [2]方圆.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15(36):21-22.
        [3]王卫勇.建筑工程中深基坑中支护施工技术分析[J].四川水泥,2019,41(1):2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