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高层建筑施工关键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陈治臻
[导读] 摘要:伴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推进,高层建筑的数量也处于不断的提升当中。
        身份证:32128219911221xxxx
        摘要:伴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推进,高层建筑的数量也处于不断的提升当中。但是对于高层建筑的建设而言,对于施工建设技术有着更高的要求。一旦在施工建设的某个环节出现严重的问题,就会导致对整体工程项目造成质量方面的影响,同时也会埋下巨大的安全隐患。为此,本文就基于装配式高层建筑的施工关键技术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此充分的保障建筑的顺利建设。
        关键字:装配式;高层建筑;关键技术;混凝土施工技术
        引言:在高层建筑的建设中,其形成的建筑群落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象征。但是由于高层建筑的楼层数量的提升,使得无论是在施工中,还是在设计规划中,都面临着全新的挑战,要施工建设人员对每一个施工建设环节,都要充分把握关键技术,这样才会让工程项目顺利的进展下去。
        1 高层建筑施工的特征
        1.1 建筑地基较深
        高层建筑由于楼层高度的提升,使得对于稳定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层建筑的地基相比较一般类型的建筑较深。在地基设计的标准上,为整体建筑高度的1/12的比例以上。同时在地基打桩的时候,需要安装一定的桩基。对于这个桩基的高度设计上,要为总体高度的1/15以上,并充分的保障地下室空间的高度设计合理。为此,在这样的设计标准下,地基基本上都要在50深度以上。而对于超高层建筑而言,就要在地基的设计上,超过20m的标准。高层建筑的总体地基施工较为的复杂,特别是对于施工的地质有着较高的要求。一旦施工地点的土质较软,就会导致施工建设的时间以及成本都会受到严重的威胁。
        1.2 技术要求高
        在高层建筑的建设中,会涉及到钢筋混凝土、钢材结构材料的使用,这就使得高层建筑会使用到大量的施工技术。例如,在当下的施工建设中,普遍的使用现浇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方式,同时也是当下在浇筑之前,需要充分掌握的一种施工建设技术。面对众多的施工技术,尤其是涉及到建筑整体质量合安全性的关键技术方案,更加需要施工建设人员有着较高的施工水平,以此提升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
        1.3 施工周期长
        高层建筑由于施工内容较多,加上伴随着施工建设涉及到的技术和材料众多,因此在建设周期上普遍较长。因此,为了降低建筑的施工建设周期,不仅仅要降低结构施工的方式,同时也要在装修的实践上寻找解决办法,在控制成本投入的前提下,可以很好的推动施工建设的进展。
        1.4 施工量巨大
        在当下的项目建设中,往往需要大量的项目,为了完成这些项目的开展,往往要涉及到各种各样的部门和施工人员的参与。因此,在是高层建筑施工之前,要积极开展项目的筹备工作,有效的对工程项目涉及到的各方单位进行协调。在这样的施工建设准备和运作的阶段,更加要实现准确的管理,以此有效的解决高层建筑施工量巨大、层数较多的问题。
        2 高层建筑的施工关键技术
        2.1 基础施工技术
        基础施工技术是在整个高层建筑项目的进展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施工技术。在施工建设中,主要体现在土方开挖、基坑支护以及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在具体的施工建设中,基础施工技术基本上占据着总体建筑土建工作的三分之一左右的比重。因此,在工程项目的造价占比上,基础施工技术的成本耗费也占据着三分之一的比重。基础施工建设是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基础环节,为此需要受到施工建设人员的格外重视。
        对于高层建筑本身而言,在高度的提升后,会带来更加复杂多变的建设环境,因此在开展建设之前,就要积极的对每一个施工环节,做好协调和管理,避免施工出现严重的阻碍。例如,在施工之前,要派专门的工作人员来到施工现场,进行地质地貌方面的现场勘查,以便于对施工环境实现全面的了解。

另外,还要对施工单位所使用的技术与施工流程进行分析,以此掌握施工技术的使用,是否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和影响。在实际的施工建设中,尤其对基坑工程技术的使用,要严格的把关,例如对位移以及工程的整体稳定性,实现动态的把控,并对施工项目的开展开展专项设计,对每一个施工环节都要制定出详细的施工建设方案,只有对施工方案事先开展审核,才可以投入到接下来的施工建设环节中。
        2.2 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在高层建筑的建设中,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种施工技术。其抗压强度十分影响到混凝土的整体质量。因此,为了保障混凝土施工技术可以顺利的应用下去,首先要对混凝土、水与水泥之间进行合理的配比,以此产生不同的抗压,进而形成强度系数符合标准的混凝土材料。
        其中水泥分为高标水泥与低标水泥这两种类型,在实际的配比中,要控制水和石灰的等比例。在对不同标号的水泥进行配置的时候,就会产生强度系数不同的混凝土材料。为此,就要在混凝土材料的配比时,事先对施工项目的建设要求进行分析,以此可以明确出需要的混凝土材料强度系数,选择合适的配置比例,这样才会让接下来的施工建设,有着可靠的混凝土材料。其次,还要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对于施工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进而实现混凝土的配比调整。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混凝土具备着离散性的特征,就需要在配置和使用中,有效的控制离散性造成的影响,这样的操作也是有效控制技术成本的关键所在,让混凝土的使用不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有效的投入到施工建设当中,形成强度系数符合建设标准的材料。
        2.3 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在使用这种关键技术的时候,主要是让建筑工程项目从结构力学上,对上部采用大空间的轴线布置方式。同时对于下部的小空间上,要进行轴线方面的合理布置。但是往往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高层建筑的高度较高,就使得需要有效的提升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在高层建筑的地层受力情况要大于建筑的上部,为此施工建设单位就要针对建筑的底层加大刚度系数。例如,在施工建设中,不断的提升加密柱网的厚度,同时施工单位还要从上部到下部,不断的提升轴线的间距。但是,出于高层建筑的一些功能性方面的要求,就使得施工的整体布局与施工建设的方式上,与常规建筑的建设方式不同。
        例如,建筑上部空间的降低,就需要剪力墙在刚度的设计上,有着较高的强度。而下部空间的设计上,往往要采用相反的设计理念,并将剪力墙由框架柱所替换。这样结构的设计方式,为的是在结构发生转换的时候,设置成良好的转换层。但是,在当下经常使用的建设方式,依然是采用剪力墙结构类型。因此,为了进一步的提升高层建筑的整体质量和稳定性,就要有效的让转换层的设计进行简化设计。
        2.4 后浇带施工技术
        为了在施工建设之后,不会在建筑当中出现大量的缝隙,其施工后浇带技术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在具体的施工建设中,其底层楼成为裙房,对于裙房和高层需要保持相同的建设进度,以此有效的提升上部建设的效率和质量。但是也许在施工建设之前,制定出明确的施工计划和内容,进而充分的保障在未来的施工建设中,可以有效的预留出施工后浇带。例如,在施工之后,在上部结构梁和板当中、高层主楼与地层裙房在连接位置上的基础梁上,预留出明确的后浇带,这样就可以在完成了主体建设之后,采用后浇带技术的方式,降低建筑的沉降量。同时还要在完成施工建设之后的两个月,再次进行混凝土的浇筑,这样就会有效的提升工程项目的总体质量。
        总结:综上所述,在对高层建筑的建设中,为了充分的保障建筑的整体质量和整体安全性,就要积极的保证各种关键性技术可以得到有效的运用。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象征,因此施工建设单位就要合理的运用各种关键技术,推动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黄汉昌.装配式爬升外架在高层建筑应用[J].低碳世界,2021,11(01):92-93.
        [2]张保栋.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技术体系的工程应用与分析[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1(01):100-101.
        [3]朱晶晶.建筑装配式钢结构关键施工技术[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1(01):136-1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