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联机设备安装的施工问题与解决方案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肖旸
[导读] 摘要:在多联机逐渐走进大众视野的当下,与之相关的研究也变得更为深入而具体。
        大金空调技术(中国)有限公司
        摘要:在多联机逐渐走进大众视野的当下,与之相关的研究也变得更为深入而具体。文章便以该设备为研究对象,在对多联机空调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对其进行安装可能遇到的问题,随后,根据不同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其内容涉及冷媒管、室内机与室外机等方面,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以启发,为日后多联机安装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空调安装;多联机设备;施工方案
        前言:近几年,空调系统发展迅速,广阔的市场为全新系统的出现提供了支持,这便是多联机被提出的背景。作为新型空调系统,多联机拥有极为突出的优势,例如,设计简洁、设备可靠、内机形式多元等,如何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围绕设备安装所遇到问题及解决策略展开讨论,其现实意义不言而喻。
        1多联机空调介绍
        多联机设备是一种家用中央空调,又被成为一拖多,由此可见,多联机的特点是将一台室外机与两台及以上室内机进行连接,其中,室外机所采用形式为风冷换热,而室内机所采用形式为蒸发换热。作为典型的一次制冷剂系统,多联机与常规系统相比,具备较为突出的优势,例如,仅需耗费较少能源及成本,便能够实现长期、可靠运行。除此之外,多联机能够得到大范围推广的原因,还涉及以下方面:其一,机组拥有良好的适应性,还有较宽的制热、制冷范围;其二,对其进行设计与安装的过程,均有极高的自由度,后续计费相对方便;其三,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将其与计算机进行连接,可以实现利用计算机远程控制设备运行的设想,这与人们对智能家居及家电所提出需求不谋而合[1]。
        2多联机设备安装问题
        2.1冷媒管
        对多联机设备而言,冷媒管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可以说,冷媒管是否拥有理想的安装质量及合格率,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多联机功能的发挥。只有快速、科学且优质的完成安装冷媒管的工作,才能在按时完工的基础上,将维护翻修需要投入的成本降至最低。
        研究表明,导致冷媒管不具备良好安装质量的原因,主要是铜管的焊接存在不足,还有铜管没有得到全面保护,而对上述原因进行细分,又可得到焊接质量差、施工导致弯曲变形等情况,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问题,便是焊接质量差与保护不周,围绕二者展开讨论自然很有必要。
        2.2室内机
        室内机位置与空调运行效果存在直接联系,对本文所讨论多联机设备而言,位置选择错误的情况较为常见。如果靠墙对室内机进行安装,导致出风被遮挡,将会给出风及回风带来极大阻力,一旦有回风短路的情况出现,机器将自动开启保护模式,长此以往,无论是机器功能、耐久性,还是其使用寿命,均会受到较为消极的影响,由此而引发的问题,还有墙面凝露及漏水。如果室内空间高度过大,同样会给空调效果带来影响,这是因为热气流的走向多为向上,地面附近仅有少量热风存在,制热效果自然无法达到预期。
        2.3室外机
        2.3.1安装位置
        现阶段,多联机的应用方向以公共建筑、中小型建筑为主,还有部分高层建筑对其加以应用。在传统观念中,多联机设备室外机的安装区域,通常是屋顶及地面,对高层或超高层建筑而言,上述安装方式并不适用,对其进行改变迫在眉睫[2]。
        2.3.2冬季结霜
        冬季是多联机频繁出现故障的季节,这是因为冬季温度较低,如果送风口的出风较低,吸风口便会出现气流下沉的情况,其温度随之降低。此外,对安装相对密集的室外机而言,气流无法顺畅流通,同样会给换热效果带来影响,这便是室外机结霜的主要原因。
        2.3.3降噪问题
        噪音的出现,通常是由于建筑选择对室外机进行分层安装,简单来说,就是分层安装使室内区域与设备的距离大幅缩短,长期处于运行状态的设备,必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噪音,进而给居民工作及生活带来影响。
        3多联机设备安装方案分析
        3.1冷媒管
        众所周知,对冷媒管进行安装的环节,如果拥有相对理想的合格率,不仅可使多联机设备发挥出应有的制冷效果,此外,即便处于长期运行状态下,该设备出现故障的几率也能维持在较低水平,对设备进行维护及保养的成本大幅降低。


        要想达成上述目标,在对冷媒管进行安装时,通常要考虑到以下内容:其一,由施工单位定期面向安装人员组织培训活动,使安装人员拥有接触并掌握先进技术的渠道,通过不断提升个人素质与能力的方式,为日后所开展工作的质效提供保证;其二,在对钢管进行焊接前,先利用氮气对钢管内部进行彻底冲洗,确保所预留位置,可使封口焊接工作顺利完成;其三,对铜管引起重视,为其提供全面保护,例如,及时对裸露铜管、室外埋地做封口处理,避免空气中水分的渗入,导致铜管受潮进而失效;其四,当进行到焊接铜管的环节后,工作人员应通过持续充氮的方式,为焊接主体提供保护,严格控制分歧管对应直管段的长度,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对焊接方式加以确定,目前,使用频率较高的焊接方式有两种,分别是俯焊、立焊;其五,若铜管拥有相同管径,对二者进行连接所用形式,通常以喇叭口为主,工作人员应利用冷冻油对其进行喷涂,这样做不仅可使密封性得到保持,还能够降低管道扭曲或类似问题出现的几率。
        3.2室内机
        在对室内机位置进行选择时,工作人员应综合考虑多方因素,避免靠墙安装或安装高度过高的情况出现。除此之外,在安装室内机时,还有两方面内容要尤为注意:其一,如果室内机需要吊装,工作人员应利用双螺母,对其加以固定,如果所用螺母为单螺母,不仅固定效果无法达到预期,还会导致安全隐患的形成。其二,当安装环节告一段落,工作人员应当将重心转向日常维护与保养,这项工作较易被忽视,由此而引发的问题,便是设备难以发挥出应有功能且使用年限无法达到预期[3]。要想避免上述问题出现,工作人员应利用防尘套,为室内机提供全面、有效的防尘保护,最大程度减弱外界因素所带来影响。与此同时,还要对 及以上的检修口进行预留,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检修口与设备的距离,为日后的检修工作提供便利。
        3.3室外机
        3.3.1安装位置
        对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而言,要想使多联机设备发挥出应有作用,在安装室外机时,工作人员应摒弃原有方式,即在屋顶及地面对其进行安装,而是充分利用室外机与室内机存在的高度差,通过分层安装的方式,在缩短冷媒管长度的基础上,达到节约能源和减少成本的最终目的。
        3.3.2冬季结霜
        现阶段,工作人员已经总结出较为完善的结霜问题解决方案,该方案主要强调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避免在闭塞、气流缓慢的区域,对室外机进行安装,例如,天井;其次,尽量增加相邻室外机的距离,为气流提供流通的空间;最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对导流罩进行加设的方式,确保进出口拥有更长的距离。
        3.3.3降噪问题
        彻底解决噪音问题的难度较大,对多个方案进行实验后,工作人员最终确定如下方案:以解决气流组织问题为前提,确保气流的流速始终处于可控范围,通过阻断噪音再次产生途径的方式,使噪音问题得到缓解。详细来说,就是对喇叭状导流罩进行安装,在导流罩的内侧,对能够吸收噪声的材料进行粘附,达到降噪的目的。除此之外,工作人员还应对百叶开口率加以控制,通常以不低于80%为最佳,倾角度数的最大值为20°,只有满足上述条件的导流罩,才有降低气流的流速的作用,噪音再次产生的问题,也能够得到较为理想的解决[4]。
        3.4其他注意事项
        全热交换器是多联机对室温进行调节所依托的核心设备,因此,在对多联机进行安装前,工作人员应以实际情况为依据,确定本次施工所用全热交换器。对多联机而言,全热交换器的作用,主要是对空气进行湿热交换,在回收排风能量的基础上,通过再次使用的方式,确保新风温度得到有效调节。但要明确一点,由于不具备冷源,换热效率给全热交换器所带来影响往往十分巨大,现阶段,在市场上流通的全热交换器,普遍存在热焓效率较冷焓效率更高的情况,在外界温度较高的夏季,经过较长时间的运行后,多联机将会出现一系列反应,例如,冷凝压力持续升高,内机负荷加重,新风无法得到理想处理。要想使上述问题得到解决,关键是由设计人员对经过处理的新风所展现出的状态进行计算,在对新风负荷加以明确的基础上,完成内机容量的调整工作。
        结论:通过对上文所叙述内容加以分析能够看出,多联机成为空调行业主要发展趋势是必然结果,在市场需求大幅增加的当下,对其进行施工所遇到问题及影响,也以更直观的形式被展现在了众人眼前,这就要求相关人员以实际情况为依托,通过对关键问题进行归纳并解决的方式,促使多联机朝着更加系统且完善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张光旭,赖东锋,叶铁英,等.基于机组通讯网络的多联机设备批量程序升级系统设计与实现[J].日用电器,2019(12):47-50.
        [2]李小坤.多联机空调与机械通风集成系统在地铁车站设备管理用房中的应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9,22(07):126-128+132.
        [3]董翠凤.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在民用建筑中设计与运用[J].住宅产业,2018(12):34-38.
        [4]李彬,王琦.风冷式变频多联(热泵)机组APF的测试分析与研究[J].制冷,2017,36(02):27-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