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淮南铁路运输分公司 安徽淮南 232000
摘要:在我国,公路和铁路出现交叉的现象非常普遍。这类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既要维护现有铁路的正常运行,又要保证道路的安全稳定,两者之间相互影响。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持两者之间的平衡,减少对铁路行车的安全威胁,需要在施工前全面详细考虑。本文对道路下穿既有铁路工程施工关键技术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道路下穿;既有铁路;施工技术
引言
道路下穿铁路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帮助,对其整体施工方案也需进行不断调整优化,以便达到最佳效果。在进行施工作业时,由于其难度较大,为了确保整个工程的顺利进行,需采用先进技术对其进行相关施工处理,且需制定相应应急预案,以达到对施工人员人身安全的有效保护。对道路下穿铁路工程施工技术展开相关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施工质量,保证施工安全,保障工程建设顺利完成及工期早期投入使用。
1箱桥顶进法简介
20世纪60年代,在现有线路下发展了建造盒装道路桥梁的高科技。管道下油罐桥梁的施工可分为多种进给方法和螺孔系统,常用于以下三种技术:URT、PCR和NNCB3。北京海啸大桥是我国第一座采用“顶层方法”建造的地下桥梁。在70年代后期,它进一步扩大了。盒子中的应力和孔数也在增加。随着施工经验的积累,圆顶上的施工进度大大改善。桥梁上部结构的原理是在十字路口的一侧挖基础底板,在滑板上喷润滑油,准备钢筋混凝土装饰板,通过十字路口固定,并将推力车身推到十字路口的一侧。挖掘道路,直到滑动框穿过交叉点的底部。该箱充当道路承载的受力载荷,并在梁的末端驱动,以满足三维交通的需要。罩下循环的方法从坑孔开始,一旦铁路有必要的闭锁框架,便启动油箱。当箱子放入底座时,箱子正面的面会以相同的体积被剥掉,直到箱子落在铁轨下面。
2道路下穿既有铁路关键施工技术研究意义
怎么做?通常,当遇到现有轨道时,将使用复盖技术。这会对轨道产生更大的影响。施工过程中需要处理的最常见问题是道路变形和废物、影响列车安全的轨道几何不稳定、厕所堆积和路德维希港倒塌、技术条件不断改善、安全可行的建设项目发展以及需要充分准备。虽然我国多年来已经采取的一些车辆建造程序得到了改进和发展,但需要对施工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如大面积的土壤变化、道路工具变形等。为了降低对技术安全干扰的脆弱性,改进技术安全管理,必须全面研究对我国交通建设和技术发展至关重要的一些建筑关键技术。
3道路下穿既有铁路工程设计中的安全隐患
公共铁路的交叉安全风险是若干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涉及磨损过程的设计和施工区的水文地质。箱式桥梁下的头部入口施工应在岩体内部进行,即使使用了最先进的施工设备,也会出现土层位移和变形问题。超过曲面位移限制会严重影响工程进度。箱式桥下的铁路桥口可能导致平台变形,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铁路平台变形可能导致铁路既通过电缆又通过相关铁路平台沉降,实施推力时,对进口箱桥梁方法引起的铁路平台变形进行研究十分重要,为保证既有铁路线路的安全运行,避免施工对周边土层造成干扰,保护既有铁路在公路下时受影响的土层和环境,列车负荷的作用可能影响工程结构和轨道结构。 因此,应当探索加强轨道的合理方法。必须先挖掘基底才能进入箱型桥下的天花板。挖掘时,要保证基坑的稳定性。如果当地地下水水位较高,挖掘基底时水就会积聚在坑内,如果不能及时排出水,就会影响坑内的稳定性。因此,基底开挖必须将地下水位降低到基底设计水平以下。
4石方路堑开挖施工
4.1准备工作
测量放样,综合考虑设计挖深和边坡率,经计算后明确开挖边界,修筑路堑顶截水沟,施工期间遵循由高向低的作业原则,刷坡至边坡线。
做好路堑开挖前的准备工作,可通过推土机联合施工人员的方式清除地表杂物、修筑截水沟,在工期允许的情况下避开雨季施工作业。
4.2施工工艺
全面核对地质资料,开挖期间若实际情况与地质资料存在出入,则将具体情况如实反映给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开挖前在施工现场精确测量放线,综合考虑设计挖深、边坡率两项控制指标,经计算后确定合适的开挖边界,修筑路堑顶截水沟,刷坡至边坡线,施工期间不可出现掏底开挖现象。开挖期间加强现场检查,如放线检查宽度、坡度等,严格控制开挖量,不可出现超欠挖现象,保证开挖后形成的坡面具有平顺性。安排具有合格资质的爆破人员完成爆破,必须落实持证上岗制度,提高施工作业的规范性,营造安全的施工环境。
4.3围岩防护措施
(1)加强对基坑边缘区域的处理,钻减振孔的同时辅以光面孔爆破,实现对基坑边缘预留区的有效防护,此时振动爆破得以削弱,其向外传播的振速相对较小,避免了基坑开挖区爆破振动影响范围较大的问题;(2)加强施工巡检,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合适的解决措施;(3)控制单响药量并采取单排逐孔起爆的方式,将振动破坏降到最小。
5道路下穿既有铁路工程病害处理技术
道路下穿既有铁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会因多方面因素影响而出现病害问题,若不能及时进行处理和解决,不仅会影响工程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还会对道路后续运行的安全稳定性产生严重影响。所以在下穿道路施工时需要加强对相关病害问题的重视度,有效应用处理技术,做好病害处理工作。本文主要针对以下几种问题和情况作出分析,提出相关处理方法。(1)箱身裂纹。箱体发生裂纹主要与混凝土材料性质、混凝土配置等方面有关。所以需要正确选择混凝土材料,严格控制混凝土材料配置过程,确保温度处于合理范围,这样能够有效控制和避免箱身出现裂纹。(2)箱身与其他建筑物发生粘连。该问题主要在基坑维护工作开展中没有加强对地下水的处理力度,导致地下水水位较高。针对这种情况可以使用钻排水孔等处理方式降低地下水水位,达到较好的排水效果。(3)顶进位置偏差。为有效解决框架桥顶进施工过程中出现顶进位置偏差问题,需要施工人员在顶进施工的同时做好测量工作,这样一旦顶进发生移位或偏差就可及时进行纠正,确保顶进位置的准确无误。除此,在顶进施工前还应对施工现场路基情况进行勘察、分析和标记,同时能够提前做好有关路基、框架等方面参数的预先测定工作。(4)线路横移。框架桥顶与轨道结构之间存在一定的摩擦力,在摩擦力作用下容易发生线路横移,该问题出现后会对既有铁路的正常安全运行造成一定影响,甚至严重情况下还会引起列车发生脱轨情况。所以施工人员需要加强对线路的重视度,一旦线路出现横移问题需要及时进行处理,将线路恢复原位。除此,想要进一步提高道路下穿既有铁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充分发挥施工关键技术的应用价值,针对设计人员,需要其能够做好工程施工前的设计工作,确保整体工程的合理性和规范性,为后续各项施工环节提供有力支撑。针对施工人员,应加强对施工方案、施工流程等方面的了解程度,提高对施工关键技术的应用水平,能够根据施工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正确的施工技术。
结束语
交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血脉,城市化进程加快对道路交通工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道路下穿是交通工程的重要部分,其工程的特殊性对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霍润林.道路下穿既有铁路工程施工关键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35):242.
[2]林春阳.浅析道路下穿既有铁路工程施工关键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8(17):226-227.
[3]郭放.道路下穿既有铁路工程施工关键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15):273.
[4]丛伟.道路下穿既有铁路工程施工关键技术分析[J].交通世界,2018(Z1):274-275.
[5]王树芳.道路下穿既有铁路工程设计中的关键技术研究[J].江西建材,2017(19):179+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