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中配电电缆施工技术要点探究 邢向前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0期   作者:邢向前
[导读] 摘要: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各大领域的发展模式也随之有了很大的改变,特别是电力领域的发展更为明显,在进行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配电电缆施工在其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这主要在于配电电缆施工质量对整个电力工程施工质量有直接性影响,就此本文基于电力工程,首先分析配电电缆施工技术现状,然后探究配电电缆施工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东明县供电公司  山东东明  274500
        摘要: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各大领域的发展模式也随之有了很大的改变,特别是电力领域的发展更为明显,在进行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配电电缆施工在其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这主要在于配电电缆施工质量对整个电力工程施工质量有直接性影响,就此本文基于电力工程,首先分析配电电缆施工技术现状,然后探究配电电缆施工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工程;配电电缆;施工技术
        引言
        为了保证电缆线路在运行时更加安全可靠,就要提高电缆施工的建设质量,为电缆运维工作提供有效支持。供电企业在进行电缆建设时,要积极采取质量控制措施,做好工程建设的管控。
        1电力工程中配电电缆施工技术现状
        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各大企业在生产生对电力建设方面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为切实满足当前社会发展对国家电力提出的使用需求,就需要电力企业加大对电力系统基础设施的建设进程,结合当前社会发展来创新电力系统输送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迎合当前社会发展趋势。就当前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来看,建设力度越来越快,特别是城市和农村的用电网络进程更为明显,换句话说,电力电缆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但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会因环境破坏、施工质量不标准等方面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引发电缆事故。再加上电力工程本身具有很强的隐蔽性特征,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故障排查过程中,投入的各项资源非常多,因此,这就要求在实际电力工程施工中,对配电电缆施工全过程进行全方面的监管,严格根据施工要求进行。
        2电力工程中配电电缆施工技术要点
        2.1排管式施工技术
        将直埋式与排管式两种电缆施工技术进行比较,虽然前者在实际施工中能够为整个工程施工带来非常大的便利性,但其也存在一定的施工约束性部分,也就是说,若施工中电缆数量比较多,并且这些电缆集中于同一通道情况下,该种方式在其中的应用就会面临一定施工困难,但通过运用排管式施工技术,就可以很好的改善上述问题,而且应用成效也比较明显。关于排管式施工技术在配电工程中的应用,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1)安排相关工作人员在排管预埋所处区域进行深度大约为700mm左右的挖土作业,然后将排管预埋其中,若排管预埋位置为人行道的情况下,则对预埋深度要求为500mm;(2)在布置配管过程中,还要注意两个排管之间相隔距离,一般情况下,间距设施为20mm,这样的距离有利于电缆施工更好的散热;(3)在实际施工时,对于排管沟底部分的边坡施工,应该预先留出切斜部分,要求倾斜应在坡度的0.55%以上,另外,还要进行集水坑设置,设置的目的在于方便之后排水沟排水。
        2.2电缆沟敷设施工技术
        从整体上来看,电缆沟与直接敷设两者施工技术存在很多相同的地方,其中最大的区别之处就在于电缆铠装层应用上。具体来讲,在进行电缆沟敷设施工作业过程中,为迎合配电电缆对防护方面提出的相关要求,因此,对于防护方式采用的是铠装层和金属支架两者方向防护形式,通过这种多层的防护方式,能够对电缆运输起到一定的安全性作用。在正式进行电缆沟敷设施工作业时,具体施工工序如下:首先,在电缆沟所处具体位置安装滚轮,其次,将电缆放置于电缆沟底部位置;最后,安排相关人员记录各个电缆线路名称,记录目的在于方便后期维护工作时的管理和检查。在整个敷设施工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电缆沟埋设过程,埋设深度不能过深也不能过浅,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合理控制,以此保证埋设深度符合电力工程配电电缆施工要求。


        2.3外围防护施工技术
        为确保电力工程配电电缆施工开展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这就要在进行电缆架设作业时进行相应的防护作业,以此来提升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成效,结合工程施工中电缆架设情况来进行施工方案编制。具体如下:(1)确定需要进行外部防护的空间范围,从根本上起到对电缆的保护作用,另外还要在电缆内心设置相应的保护套,通过这种方式将风险排除在外;(2)还可以采用土体回填作业来进行电缆外围防护,但在实际土体回填施工中,应根据工程相关标准开展作业,但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因电缆在进行架设过程中需要使用钢架设备,这也就使得支护周围很容易出现闭合电路,在这种情况下,相关工作人员应采用绝缘设备进行施工作业,因此也就需要对绝缘设备进行防护处理,避免因此出现涡轮问题,降低其对施工造成的安全风险,通过对涡轮问题进行相应的防护处理,能够进一步提升工程施工的安全性,降低机械性产生的损伤事故发生概率,进一步强化电能配送成效。
        2.4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1)规范土建施工。电缆土建施工包括电缆沟、电缆井、电缆直埋、排管和顶管施工。因地下管线非常多,施工前要取得物探报告,挖掘时要进行样洞开挖,合理规划路径。电缆沟和电缆井尺寸、深度要严格按图施工。要充分考虑电缆弯曲半径,增加弯曲区域挖掘宽度。砖砌电缆沟一般每隔60m一道伸缩缝,混凝土沟每隔20m建设一道伸缩缝,沟内要每隔50m设置一个检查口,沟底找坡可以设计在0.5%左右,要全面检查排水方法,沟内铁件要进行防腐处理。(2)规范电缆敷设施工。电缆装卸设专人指挥,电缆放线架应放置稳妥,钢轴长度应适宜,电缆盘离开地面高度应为50~100mm。牵引绳长度应比电缆长30~50m,牵引绳连接牢固,连接点用防捻器。每隔2.5~3m设直线滑轮,确保电缆不与地面摩擦,所有滑轮必须形成直线。弯曲部分采用转弯滑轮,并控制电缆弯曲半径和侧压力。电缆允许最小弯曲半径应符合表2要求,关键部位应有专人监视。电缆敷设时,可用人力拉引或机械牵引,不应使电缆在支架上及地面摩擦拖拉,机械敷设电缆速度不宜超过15m/min,并注意牵引强度控制。电缆切断后,应立即做好端头防潮密封。并列敷设多条电缆的,其中间接头间净距不应小于0.5m。对于超过45°倾斜敷设的在每个支架及桥架上每隔2m处,水平敷设的在电缆首末两端及转弯、电缆头的两端处,应将电缆加以固定。敷设完毕后,应及时清除杂物,盖好盖板,并做好密封工作。
        2.5做好电缆交接试验
        电缆交接试验是电缆投入运行前最后一道质量检验关口。实际工程中大量事实表明通过严格的试验可以及时发现电缆接头制作过程中的缺陷,避免有缺陷的电缆接头投入运行,消除事故隐患。电缆施工完成后,应进行绝缘电阻、直流耐压和泄漏电流三项电气试验,以检验电缆工程的施工质量。
        2.6落实电缆后期防护措施
        电缆施工完毕后,需进行孔洞封堵,避免出现雨水渗漏、小动物和人为破坏,导致电缆线路出现问题。可以砌砖封堵大孔洞,用泥沙封堵小孔洞,也可以使用专用封堵器封堵。要对可能存在火灾隐患区域进行防火、防爆封堵,一般在电缆接头处用防火板隔离,或加装环氧树脂保护套。电缆敷设后,应及时做好电缆通道标志建设,在电缆终端、中间接头、电缆拐弯处、管口等处的电缆上装设标志牌,标志牌上应注明电缆编号、型号、规格与起讫地点。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配电工程建设时,电缆施工是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电缆施工质量不仅对配电工程建设质量产生直接影响,还会对电力企业后续的运行维护产生较大影响。所以供电企业在电缆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并进行施工全过程管控,通过制定科学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保证工程项目能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地建设完成,提高工程的应用质量,促进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冠卿, 蔡俊杰. 电缆排管施工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J]. 中国高新科技, 2018, 36(24):89-91.
        [2]王培培,戚琳.浅谈电力配电工程中电缆敷设技术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