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射阳县供电分公司 江苏盐城 224300
摘要:配电网自动化的应用是电力系统发展进入现代化阶段的重要标志,为电力企业和广大电力用户带来不可估量的便利。本文首先分析应用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遵循的原则,随后从多个方面说明其可靠性。
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应用原则
引言:现代化电力系统中大量应用配电网自动化模式,在诊断系统设备故障、检测能耗等方面起到显著作用。在应用配电网自动化技术时需要遵循多项原则,并通过对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发挥其可靠性的优势。
一、应用原则分析
1.建设改造原则。在建设或改造电力系统过程中应当建立合理妥当的方案,保证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应用得当。建设改造方案起到纲领作用,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注意对方案内容的验证。例如在确定合适的自动化硬件设备后还需要搭建配套的硬件体系,同时要做好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工作,通过对用电负载情况精准监测保证建设改造的质量。
2.诊断原则。应用配电网自动化的一大原则在于增强电网系统的自我诊断能力,通过对体系内设备的诊断确定电网系统的整体运行状态。当前无线通信、电子技术均可以作为典型的配电网自动化技术方式,能够快速检测并判断电网系统的安全隐患点,提醒技术人员做好相应准备。
3.修复原则。在快速诊断电网系统设备故障的基础上还应当实现对故障的快速修复,同样是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原则之一。电力企业应用网络自动化技术实现对电网设备的远程修复,显著提升设备修复工作的质量,同时提升设备与电网体系的安全可靠性。
4.降本增效原则。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最终应当达到降低电力系统运行成本、提升运行效果的目的。传统的电站输送电能方式理论上存在较多缺陷,以电能消耗损失较多、电能传输成本较高最为典型。合理使用自动化技术则实现更加科学完善的电网体系,及时检测疑似故障的设备并及时更换,降低因设备异常造成的电能传输成本提高的现象。另一方面配电网络在自动化技术的驱使下得以优化,降低线损因素影响并提升整体运行质量。
5.提升质量原则。衡量电力系统最根本的指标是供电质量,通常情况下影响供电质量的因素包括电网负荷、线损等。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从多方面提升供电质量;工作人员通过自动化技术判断电力传输线路的工作状态,利用自动化技术反馈的结果确定线路中损失较为明显的部位,在对该部位进行线路材料更换后提升电能传输效果以及供电质量;应用自动化技术精准获取不同区段内电能的消耗情况以及一天内每个时段的电能消耗规律,进而帮助工作人员建立合理的用电调节方案,同样达到提升供电质量的效果。
二、应用可靠性分析
配电网自动化的应用等多个方面,在此从故障检测处理、实时监控、配电运行、功能扩展、电能监测、设备定位、数据检测收集等方面说明应用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对电力系统可靠性的帮助。
1.故障检测处理体系。在电力系统的故障检测处理体系中应用配电网自动化技术能够帮助技术部门快速诊断电力系统中可能发生的线路隐患或问题,技术部门通过自动化技术快速定位发生问题的设备线路并明确故障类型,派遣专业人员前往现场或采取远程操作方式完成对故障线路或设备维修任务,通过高效快速的维护降低设备线路因故障造成的影响,提升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2.实时监控体系。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广泛应用在电力企业的实时监控体系中,当前电力企业应用的实时监控体系能够真实反映本企业管辖范围内所有电力设施设备的分布和工作情况,有关电力设备当前工作的负荷状况以及稳定条件均可以通过实时监控体系反馈到监控部门处,帮助监控部门全面掌握辖区内电力系统设备的整体状况,从根本上保证整个电网体系的可靠性。
电力企业通过配电网自动化技术还能够实现对各类用户用电情况的精准监控,所有用户当前的工作状态、在指定时间范围内的用电消耗量均通过实时监控体系反馈到销售部门以及监控部门处,同时体现该用户在该段时间内的用电走势。相关部门在判断用户用电走势异常的情况下及时调整供电方案,通过调控供电量方式保证所有用户用电状况的安全稳定。
3.配电运行体系。电力系统的配电运行体系大量应用自动化技术,电力企业通过配电运行体系加强对电力系统的监控力度,采取扰动方式发现当前电力系统中隐含问题,并使得企业控制部门及时获取有关电力系统设备的故障信息。控制部门通过信息能够确定发生故障的位置并制定有效的应对方案,保证电力设备故障被快速解除。在配电网运行体系中还涉及到工作票与业务票的相关事宜,应用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发挥工作票和业务票的作用并保存上述信息,通过安全检验保证可靠性。
4.电能监测体系。电能监测是电力系统的核心业务,应用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则在丰富电能监测手段的基础上实现更高质量的电能监测效果,进而保证电能使用的稳定性以及系统整体的可靠性。通过自动化技术反馈电力系统实时电能消耗结果,同时能够根据电能监测结果进行必要的计算处理,帮助能耗监测部门制定行之有效的电能调节方案,降低电力系统中不必要的电能传输损失,达到理想化的降本增效效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实现电量在不同支路的灵活分配,在保证配电网电能消耗稳定的同时提升系统可靠性。
5.设备定位体系。当前电力系统与全球定位系统的结合也是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应用形式之一,电力企业通过定位系统以及调频技术实现对电力设备的精准定位,并与本企业的用户服务体系相结合,提升电气设备的应用效果。配电网自动化效果则为电力企业快速获取本企业范围内的电网运行信息提供有效手段,充分发挥运行信息与定位信息的优势保证系统可靠性。
6.数据监测收集体系。当前电力企业应用的数据监测收集体系与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结合密切,企业当前多应用数据监测平台完成设备数据的监测和收集任务,并使其服务于企业的电力运行体系中。数据监测收集与现代化电力调度体系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例如电力企业通过收集的数据判断电力系统与电流作业情况,并作为后续电力系统调度方案的重要依据,同时方便技术人员开展必要的渠道审核工作。
7.功能扩展体系。现代化电力系统通常具有灵活性强、耦合性低等特征,与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关系密切。电力企业在运营中有时需要调整电网结构、设备布局和种类,理论上会对原先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状态造成不利影响;结合配电网自动化的使用则降低系统对设备变换的敏感度,电力企业根据需要添加或调整某项电力设备时,系统的其他部分仍然保持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实现电力系统可靠性与功能扩展的互不冲突。
8.停电处理体系。停电处理是电力系统运行性能的重要一环,适当结合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则提升电力系统对停电事件的处理应对能力。首先应用自动化技术实现对电网数据的实时精准采集,保证获取的数据有较高的分析应用价值。在停电管理体系中则能够对获取的停电状态下的电网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进而快速判断导致停电的故障原因、设备以及点位,并快速开展恢复供电维修工作。由此可见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提升停电处理体系的执行效率,增强电力系统可靠性能。
结束语:配电网自动化的应用优势显而易见,电力企业在遵循一定原则的前提下,在现行电力系统中合理规范使用配电网自动化技术,有效发挥自动化技术的内在优势并达到优化电力系统的理想化效果。
参考文献:
[1]周甜甜. 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建设[J]. 科技经济导刊,2020,28(28):38+19.
[2]区柏杰. 探讨配电网自动化供电可靠性的影响因素[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30):68-69.
[3]李蒸蒸.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对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影响[J]. 电工技术,2020,(18):93-94+99.
[4]冯培军. 配网自动化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 石化技术,2020,27(08):284-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