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桓仁县五里甸子方解石矿成矿分析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0期   作者:杜相明
[导读] 摘要:辽宁省本溪市桓仁县五里甸子乡夹皮沟村,主要含矿层位为寒武系与燕山期早期花岗岩体的接触带中。
        辽宁省第八地质大队有限责任公司  辽宁省本溪市  117000
        摘要:辽宁省本溪市桓仁县五里甸子乡夹皮沟村,主要含矿层位为寒武系与燕山期早期花岗岩体的接触带中。通过对研究区内地层条件及岩石类型等分析矿床成因属接触热变质型方解大理岩,分析讨论研究区的成矿地质条件潜力分析及成矿预测、找矿方向等。
        关键词:桓仁县;长方解石矿;成矿分析及预测
        1、区域地质背景
        本区大地构造位置属中朝准地台(Ⅰ)—胶辽台隆(Ⅱ)—太子河~浑江台陷(Ⅲ)—桓仁凸起(Ⅳ)东
        区域内地层较简单,主要为寒武系及奥陶系灰岩地层,岩浆活动较强烈,主要为燕山早期花岗斑岩。褶皱不发育,断裂构造较发育。接触部位控制钠长石矿床的分布。
        1.1区域地层
        区域上出露的地层从老到新主要为古元古界辽河群地层、新元古界青白口系地层、古生界寒武系地层、中生界侏罗系地层及新生界第四系地层。其中以古元古界辽河群地层和新元古界青白口系地层分布最为广泛。
        (1)古元古界辽河群
        该地层主要分布在区域内的中部及北部,总体走向北西,分布较少。区域内仅出露盖县组地层,叙述如下:
        辽河群盖县组(Pt1gx)
        主要分布于区域中部,总体走向北西,分布面积较小。主要岩性为黄褐色二云片岩、黑云片岩及变粒岩。
        (2)新元古界青白口系
        该地层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区域内的中部、西南部及东南部,总体走向大体为北东向。依据岩石组合特征,自下而上划分为2个组,分别为钓鱼台组、南芬组,分述如下:
        (一)青白口系钓鱼台组(Qnd)主要岩性为石英砂岩。
        (二)青白口系南芬组(Qnn)主要岩性为泥灰岩、页岩。
        (3)古生界寒武系
        该地层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区域内的中西部、东部,总体走向北东。依据岩石组合特征,自下而上划分为3个统未分组,分别为下统、中统、上统地层,分述如下:
        (一)寒武系下统(∈1)
        主要分布于区域内的中西部、东部,总体走向北东,主要岩性为燧石条带灰岩、紫色页岩、鲕粒灰岩。
        (二)寒武系中统(∈2)
        主要分布于区域内的中西部、东部,总体走向北东,主要岩性为紫色云母质页岩、鲕粒灰岩、绿色页岩、白云质灰岩。
        (三)寒武系上统(∈3)
        主要分布于区域内的中西部、东部,总体走向北东,主要岩性为鲕粒灰岩、结核灰岩、竹叶状灰岩、页岩。
        (4)古生界奥陶系
        该地层分布较少,主要分布在区域内的西部、北部。依据岩石组合特征,自下而上划分为2个统未分组,分别为下统、中统地层,分述如下:
        (一)奥陶系下统(O1)
        主要分布在区域内的西部、北部,主要岩性为竹叶状及白云质花纹灰岩,燧石结核灰岩。
        (二)奥陶系中统(02)
        主要分布在区域内的西部、北部,主要岩性为深灰色中、厚层白云质灰岩。
        (5)中生界石炭系地层
        该地层分布较少,主要分布在区域内的西部。区域内仅出露本溪组地层,叙述如下:
        (一)石炭系本溪组(C2b)
        主要分布在区域内的西部,主要岩性为黄绿、黄、紫色页岩与砂岩铝土页岩。


        (二)中生界白垩系地层
        该地层主要分布在区域内的西北部及中北部。区域内仅出露小岭组地层,叙述如下:
        主要岩性为流纹岩、安山岩。
        (6) 新生界第四系(Q4)
        主要分布在草河及支流的沟谷河床及河漫滩中,由冲洪积的砂砾层、粉砂层及粘土层组成。厚度1-2m。不整合于其它地层之上。
        1.2区域构造
        区域内主要有三组共34条断裂构造,以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数量较多,南北向断裂数量较少。
        (1)北东向断裂:该组断裂构造共22条,编号为F3-F14、F17、F19、F20、F23、F24、F26、F29、F30、F31。其中F3-F9、F19、F26等断裂规模较大,一般延长大于3km,宽1~5m,呈北东向展布,碎裂岩、断层泥、片理化带发育。
        (2)北西向断裂: 该组断裂构造共11条,编号为F1、F2、F15、F16、F18、F25、F22、F28、F32、F33、F34。其中F1、F2、F15、F16、F18、F15等断裂规模较大,一般延长大于3km,宽1~5m,呈北东向展布,断裂带内多组平行构造裂隙、碎裂岩、断层泥、片理化带发育。
        (3)南北向断裂:该组构造1条,编号为F27,断裂规模较小,,构造性质不清。
        1.3区域岩浆岩
        区域内岩浆活动较强烈,主要为燕山早期花岗岩(γ52(3)2),分布在区域东北部、中西南部,出露范围较广。
        侵入岩:燕山早期侵入岩主要为花岗岩(γ52(3)2)。
        分布在区域东北部、中西南部,出露面积较大,呈规模较大的岩体。岩石呈肉红色,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石英、方解石及少量暗色矿物组成。
        脉岩:区域内未发现规模较大的脉岩,在燕山早期花岗岩岩体中局部出露煌斑岩脉,但规模较小故不做描述。
        2、矿床地质特征
        该区的方解石矿矿体赋存于寒武系与燕山期早期花岗岩体的接触带中,矿体通过化学分析结果按工业指标圈定方解石矿体2条,矿界其它地区没有发现其它矿体。编号为Cal1、Cal2矿体。其中Cal1矿体规模较大,Cal2为隐伏矿体。矿体分布在矿区东南部,总体倾向310-340°倾角35-55°总长约300m、Cal1、Cal2分别厚5.92m、3.95m。
        现将矿体特征分述如下:
        1号矿体:是详查区内方解石矿主矿体,赋存于寒武系碱厂组一段灰岩地层与燕山早期花岗岩的接触带附近,呈似层状产出,由(ZK101、ZK003)2个深部钻探工程控制及(TC004、TC009、TC010、TC011)4个地表槽探工程控制。Cal1矿体在详查区内长度300m,延伸46-188m,矿体平均厚度5.8m。矿体总体产状:倾向330°,倾角34-44°埋藏深度0-104m,矿体赋存标高345-487m。矿体形态属于简单类型。有用组分属均匀类型。
        2号矿体:该矿体规模较小,分布于1线,赋存于寒武系碱厂组一段灰岩地层中,呈似层状产出,由(ZK101)1个钻探工程控制。矿体产状:倾向330°,倾角40°。Cal2矿体详查区内长度94m,延伸71m,矿体平均厚度3.95m。埋藏深度0-46m,为隐伏矿体,矿体赋存标高371-418m,矿体形态属于简单类型。有用组分属于均匀类型。
        3、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3.1矿床成因
        本矿床的形成属燕山早期花岗岩侵入寒武系碱厂组灰岩地层,在灰岩与花岗岩的接触带中,经岩浆热液蚀变形成方解大理岩矿床。
        3.2矿化富集规律
        根据矿石结构构造、矿物组合等特征,总结矿化富集规律大致如下:
        矿体赋存于寒武系碱厂组一段灰岩地层与燕山早期花岗岩的接触带中,顶底板围岩为结晶灰岩和肉红色花岗岩。结晶灰岩呈灰-灰白色,与矿体界线不明显,结晶灰岩是方解石矿体的钙质主要来源,关系极为密切。肉红色花岗岩与矿体界限较明显,其岩浆活动是方解石矿体成矿的主要变质热源。
        参考文献:
        [1] 杨忠杰,张景玉,辽宁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9.
        [2] 赵光慧,王金玉.辽宁省区域矿产总结[M].辽宁省地质矿产勘查局.2006
        [3] 辽宁省桓仁县鑫鑫方解石矿详查地质报告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