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华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安徽铜陵 244000
摘要:在目前经济整体的飞速发展过程中,建筑行业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与发展。但是研究发现,和先进的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建筑行业的起步时间比较晚,虽然当前正在以飞快速度发展,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现阶段很多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都开始应用全过程造价管理,但研究表明,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体系能更好的满足国际标准。所以在实际开展工程造价管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也要积极引进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此种方法不仅能有效进行工作方向管控,还能最大程度上预防和控制管理中的风险问题。为此,本文就将对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和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进行细节对比。
关键词:全过程造价管理;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对比
一直以来,我国建筑行业工程造价管理主要以全过程造价管理为主,也就是将工程造价作为施工项目计价基础,从而在此种基础上开展施工全过程成本核算。此种管理方式的主要优点在于能有效进行工程造价的科学管理和分析。但是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全面提升背景下,全过程工程造价方式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在和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模式对比后发现,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模式能充分满足当前市场和经济发展需求。基于此,本文就将对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和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展开详细对比和论述。
一、全过程造价管理概述
所谓全过程造价管理体系指的就是将市场发展作为基础前提,所以造价管理方式更为严格,需要按照经济发展环境进行调整。此种造价管理方式的主要特点就是能充分发挥全面性优势,并且在尊重工程造价合理性的基础上,实现整个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提升,但是在研究中发现,目前社会中这种造价管理方式已经暴露除了越来越多的问题。
(一)管理工作中缺乏有效的工作依据
传统工程项目中应用的造价管理方式存在较强的局限性问题,此种情况主要是因为管理过程中没能制定科学依据,因此工作人员在核算造价的过程中将重点放在了前期建设上,对于后期完工的维护费用没有计入其中。这种情况的发生很可能造成核算造价和实际造价之间出现巨大差异性问题。
(二)和当前国际运行的管理标准存在差异
目前我国建筑领域应用的工程造价方式仍然是定额方式,所谓定额就是在工程处于静态状态下进行计算分析,所以在开展工程造价管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工作重点仍然是工程建设环节中的造价控制。但是在发展角度上分析,当前运行的管理方式和国际通用的管理方式存在脱节问题,国外所应用的工程造价管理主要是按照工程监理情况进行发展,因此可以实现对建筑工程造价进行动态化调节和掌控。但是放眼国内,虽然我们也应用了工程监理制度,但是建立部门的工作指责和范围仍然集中在施工阶段,没有对工程决策和设计责任进行关注。长期下去,监理制度在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中的优势作用就无法得到有效展现,甚至出现局限性提升的问题。
二、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概述
这一理念最初源于西方国家。在当前我国经济体制发展和变化过程中,市场经济作为生产需求的重要主体,使得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基本需求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也是在此种背景下被引进我国。这项工作的开展不仅包含施工过程,还涵盖了工程竣工后的相关问题,也就是按照建筑工程实际情况实现对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最终实现对资金成本的降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方式可以实现审计工作的透明化发展,便于工作人员随时进行审计结果的抽查,是对工程造价管理准确性进行考量的重要标准。和其他造价管理方式相比,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优势在于以下几点:
(一)成本控制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方式能更充分的满足现有建筑施工行业发展需求。因为这种造价理念更注重工程的长远发展,对于工程施工预期费用、施工过程和完工后的相关因素都有着充分掌握。所以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体系能实现全面化管理优势的提升,保证工作人员站在全局角度上进行成本分析和计算。此种方式除了能帮助施工人员进行造价成本控制,还能帮助企业尽可能减少资金投入。
(二)优化施工质量
在管理工作的推进过程中,造价设计人员需要严格按照工程进度发展情况开展工作,通过对工程项目造价的综合分析,实现对设计成本的最优化控制,从而将减去的成本投入到工程建设质量提升上。
(三)显著的环保优势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工作需要在全局角度上进行分析,这也意味着工程施工需要将资源使用和环境破坏因素融入到设计理念中。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内内容规划的过程中要适当融入环保理念,比如增加施工中对绿色施工材料的应用,通过对建筑工艺的提升减少对生态资源和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切实提升施工中资源的可回收利用程度。
三、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和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对比
(一)对设计优化的难易程度进行对比
建筑工程企业自开展工程造价管理预算过程中,应用全过程造价管理,很可能出现建筑方案无法优化的情况,因为在建筑成本和试用期间的运行成本不能被有效纳入到工程成本中,所以施工过程中很难借助造价管理方式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进行提升。基于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优化程度不佳,那么在和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模式进行对比的过程中,就会出现一个严重问题,就是施工质量出现了下降问题,且实际造价成本和数据的准确性也会受到较大影响。在对两种设计方案进行对比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全过程造价管理方式的应用有着很多不足,虽然设计方案相对简单,在应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发挥显著的应用能力与技术优势,但是和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相比,容易出现造价管理不足等问题,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不断向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模式进行转变也是今后施工必然的趋势。
(二)对决策科学性进行对比
企业应用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的关注重点在于企业施工阶段的成本,但是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模式的关注重点更为广泛,是施工阶段和运营维修阶段的整个过程,基于两种方式的关注点存在差异,因此决策科学性也存在明显不同[6]。建筑设施成本不仅仅是施工阶段成本,还包含了后期运营和维修,只有建造后整个建筑设施投入应用,才意味着建筑设施有效,所以应用环节中出现的成本也需要纳入到工程造价管理中。但是很多建筑企业在开展全过程造价管理时,并没有将应用成本进行核算,这部分隐形支出使得建筑设施在应用和维护过程中成本明显增加,但是企业却无法在资金账面进行资金的表达,长期在此种状态下,企业的财务系统必然会出现混乱问题。而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站在全局角度上,这种方式不仅能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成本核算到系统中,还能将运营阶段的成本纳入建筑整体成本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对两种管理方式进行对比后发现,当前全生命周期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具备更显著的优势作用。所以应该切实推进全过程造价管理向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过渡,在充分认识全过程造价管理方式不足的基础上,切实提升企业风险管控能力,在优化财务系统水平的基础上,为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优势进行拓展,最终在科学的造价管理模式运行过程中推进建筑企业和整体行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伟. 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之比较[J]. 居舍,2020,14(25):149-150+126.
[2]张辉. 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分析[J]. 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23(12):122.
[3]韦正善. 关于全过程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对比探讨[J]. 价值工程,2018,37(32):62-63.
[4]雷雪莲. 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之比较[J]. 四川水泥,2017,17(12):219.
[5]顾洪彬. 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研究[J]. 江苏科技信息,2017,29(29):35-36.
[6]李秋香. 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之比较探究[J]. 居舍,2017,36(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