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长春地铁5号线鲁家屯车辆段包含17个单体,其中运用库、联合检修库、物资总库为车辆段施工关键线路,3个单体完成时间直接决定整体完工日期,单体内部柱体为装配式排架柱,排架柱安装控制也是施工卡控重中之重。通过对2号线西湖车辆段现场参观学习,结合鲁家屯车辆段设计情况现对排架柱吊装施工做以下总结,为后期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排架柱、吊装、杯口
1、工程概况
鲁家屯车辆段位于硅谷大街南侧,樱花大街北侧,绕城高速西侧,规划道路东侧。鲁家屯车辆段定位为定修段,承担本线车辆定修及以下修程的工作。该区域用地现状主要为村庄、池塘及农田。地块南北长约1150m,东西宽约270m,地块面积约24.024公顷。出入段线出入线沿绕城高速与硅谷大街互通立交南侧路由敷设,在绕城高速出入口与硅谷大街互通立交东北侧实现出入线与正线立交。
车辆段的生产设施主要包括运用库、联合检修库、工程车库以及其它生产、生活辅助设施配套设置。
2、施工安排
根据长春市地铁有限责任公司要求,鲁家屯车辆段排架柱采用委外预制加工与场内安装的施工方案,安装现场根据工期要求以及工程量、机械设备、施工现场环境、道路、架空线路等现场条件,组织立体交叉、均衡有效的安装施工流水作业。本工程预制柱的自身重量平均在8t左右,考虑构件吊运、运输时动力系数1.5,构件翻转及安装过程中就位、临时固定时,动力系数1.2,最大起重量约为12t,在考虑吊装方案时选用50t汽车吊,按图纸设计要求进行两点原地翻身,一点起吊。详见吊装工艺流程图:
吊装工艺流程图
.png)
2.1、柱起吊翻身
(1)应准确计算柱子的自身重量,同时考虑梁柱间的贴合力以及运输、安装过程中的动力系数。确保柱子本身能够承受自身产生的正负弯矩值,其两端距端面1/5~1/6柱长处垫以方木或枕木垛。用于柱翻身的钢丝绳应穿在柱身吊环上,并保证绑扎牢固可靠,扣上丝扣。
(2)柱翻身过程重要保证起吊的两根钢丝绳受力均匀,缓慢起吊,吊车司机必须服从指挥,如遇情况应缓慢将柱放下,重新调整钢丝绳。
(3)柱翻起后,由工人将轨道枕木垫于柱身下,特别是与吊点处在一条直线上的轨道枕木应垫牢靠,垫木应设在吊环相应位置对面柱边,与下层柱上皮平行,#型码放,以保证上层柱子翻身能够平稳落在#型垫木上,吊车可以调整大臂角度将翻身柱子吊起。按平面布置图编号就位,就位时必须侧向立放。垫木需支护时应用方木支撑稳固,严防预制柱侧翻。
(4)柱子翻身时,吊车大臂的水平夹角应在60~70°之间,吊钩应在两吊环中间,两根钢丝绳的夹角不宜大于45°。
(5)柱翻身后应立即进行试吊作业,钢丝绳穿过吊装孔并固定好。试吊前复核钢丝绳、吊具等配套工具强度并检查有无缺陷和安全隐患,检查合格后确保处于安全操作状态方可使用,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进行隐患排查、处理和消除。
2.2柱子起吊、就位、校正、临时固定、最终固定
(1)吊装前准备工作就绪后,首先进行试吊,在吊装时应采用慢起、快升、缓放的操作方式:起吊→就位→初步校正→精确较正→临时固定→复核→最后固定的作业方式。
(2)先粗放在精调,充分发挥吊车的运用功效,缩短吊装工期。采用50t汽车吊起吊将柱吊到杯形基础之内,柱就位后应立即用全站仪进行测量,为消除立柱长度制造误差对立柱标高的影响,吊装前,从立柱顶端向下量出理论标高为1m的截面,并作一明显标记,便于校正立柱标高时使用。在立柱下底板上表面,做通过立柱中心的纵横轴十字交叉线。
(3)柱脚插入杯口后,并不立即降至杯底,而是先使其悬空进行就位,在离杯底30~50mm处进行对位,对位的方法,使用八只木楔或钢楔从柱的四边放入杯口,并用撬棍或千斤顶撬动柱脚,使柱的安装中心线对准杯基口上的安装中心线,并使柱基本保持垂直。对位后将八只楔块略打紧,放松吊钩,让柱靠自重沉至杯底,再检查一下安装中心线对准的情况,若已符合要求,即将楔块打紧,将柱临时固定。严禁将楔子重叠放置。
(4)柱的校正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平面位置、标高及垂直度。柱的标高校正在杯基杯底抄平时已经完成,而柱平面位置的校正则在柱对位时也已完成。因此,在柱临时固定后,仅需对柱进行垂直度的校正。平面位置在校正时如发现走动,可用敲击楔块的方法(一侧放松,另外一侧必须卡牢)进行校正,为便于在校正时使柱脚移动,插柱前可在杯基底放少量粗砂,垂直度用两台经纬仪从柱子相邻两面观测中心线是否垂直,观测点与柱轴线夹角小于15°,水平距离应尽量在15m以外。若垂直度不满足要求,则用螺旋千斤顶校正。
(5)预制构件安装过程中应根据水准点和轴线矫正位置,安装就位后应及时采取临时固定措施。预制构件与吊具的分离应在校准定位及临时固定措施安装完成后进行。临时固定措施的拆除应在结构能达到后续施工承载要求后进行。采用临时支撑时,应符合下列规定:每个预制构件的临时支撑不宜少于2道;对预制柱、墙板的上部斜撑,其支撑点距离底部的距离不宜小于高度的2/3,且不应小于高度的1/2;构件安装就位后,可通过临时支撑对构件的位置和垂直度进行微调当柱较高,杯口深度与柱长之比小于1/20时,或柱有较大的牛腿时,除采用八只楔块临时固定外,必要时应增设缆风绳拉锚或用斜撑来加强临时固定。
(6)柱校正临时固定后,应立即进行最后固定。最后固定的方法,是在柱脚与杯口的空隙中灌注细石混凝土。所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可比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一级。混凝土的灌注分两次进行,第一次灌注混凝土至楔块下端,当第一次灌注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30%时,即可拔除楔块,进行第二次灌注(将杯口灌满混凝土)。第一次灌注后,柱可能出现新的偏差,其原因可能是捣混凝土时碰动了楔块,或木楔因受潮变形膨胀程度不同引起的,故在第二次灌注前,必须对柱的垂直度进行复查。柱子与杯口之间的空隙,应用比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C40细石混凝土填充密实,在浇灌过程中,还应对柱子的垂直度进行观测。发现偏差要及时纠正。当达到材料设计强度的70%时,方能进行上部吊装。
结论
本文对装配式排架柱安装关键点进行了分析,对预制安装施工技术全过程进行了详细论述,装配式排架柱安装施工技术在地铁车辆段工程中具有较大优势,具有施工快速、质量优质的优点,能显著减少冬期施工的干扰,应用前景广阔,
希望通过该文的论述为项目后续施工及公司同类型地铁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凤起.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要点与研究[J].建筑技 术,2018,49(1):15-21.
[2] 曾建新.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要点的分析与探讨[J].工程技 术研究,2019(15):22-23.
[3] 曾在平,胡志明,李斌.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发展浅析[J].中国标准 化,2018(14):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