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直线加速器超高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关键 施工要点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0期   作者:范明星 曹丙胜 蒲栋梁 黄路路
[导读] 摘要:直线加速器机房作为医院特殊部位,具有很大的放射性,为保放射性隔绝在房间内,直线加速器机房结构采用超厚超高的混凝土剪力墙进行屏蔽,因此,在结构超高大体积下对混凝土质量控制尤为重要。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直线加速器机房作为医院特殊部位,具有很大的放射性,为保放射性隔绝在房间内,直线加速器机房结构采用超厚超高的混凝土剪力墙进行屏蔽,因此,在结构超高大体积下对混凝土质量控制尤为重要。本文就阜阳市肿瘤医院新区项目的直线加速器机房结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进行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超高大体积、混凝土、浇筑
        一、直线加速器概况
        阜阳市肿瘤医院新区项目直线加速器位于一地块东南角,紧贴6#全科医生培训楼,直线加速器机房建筑面积606平米,钢筋约450吨,混凝土量约3200立方。层高9.2m,墙体厚度最大达到2.8m,下挂板厚达1.8m,其中,直线加速器南侧外墙为地下室外墙。
       
        二、超高加密钢筋一次性绑扎到顶
        直线加速器层高9.2m,钢筋密集,需一次绑扎到顶,绑扎过程中采用斜撑及揽风绳将钢筋固定住,解决了钢筋长度过长导致钢筋弯曲偏位的问题;其次用特制定位梯子筋固定,其中,特制梯子筋每三3m设置一道,共设置3道,有效解决了因钢筋过高而弯曲,降低了工人钢筋绑扎的难度,有利于钢筋绑扎过程中的间距、排距、保护层厚度控制。以上措施实现了钢筋绑扎精度高、钢筋复核好等效果。
        三、受限范围内超厚超高墙板支模架体系的搭设
        先沿着墙体搭设两排内支模架,可以方便钢筋绑扎以及墙体支模的施工。待模板搭设完成后,再进行内支模架搭设。支模架的搭设顺序保证了现场施工安全,为钢筋绑扎、模板安装提供了便利。在剪力墙合模前需将内支模架进行拆除,合模完成后再进行搭设,模板采用分段式整体吊装,安装一定高度,内支模架紧跟搭设一段,提供工人操作面的同时,起到顶撑作用。
        四、超高、大体积混凝土浇筑
        直线加速器层高9.2m,因其放射性要求,混凝土需浇筑一次到顶,不能有冷缝、施工缝等,且四周存在两层翼板,墙体成多目型,总长度约176m,部分墙体宽度2.8m,混凝土浇筑采用多点浇筑循环浇筑,浇筑顺序从两个方向进行浇筑,分别为直线加速器的东北角和西北角进入口处,沿着外墙浇筑,闭合后再进行浇筑内部墙体。为了规避浇筑混凝土时减少对钢筋的冲击以及高抛超过3m对混凝土产生离析,采用6米长的波纹管作为溜槽,波纹管采用斜放,减缓混凝土下落的速度,防止混凝土产生离析,在高处设置溜管,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采用一种多点溜管法浇筑法并结合观测孔布设控制浇筑高度,合理布置浇筑点位保证整体浇筑面标高,一车一点多点浇筑方法,解决了墙体混凝土一次浇筑厚度控制、避免爆模以及浇筑缓慢出现初凝的不利情况;同时,借助在模板外侧布置感应垫片,进行监测模板变形情况,报警系统的运用可有效地监控高大模板的变形情况,以防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发生。
        五、 混凝土测温、保温、养护
        1、测温点布控
        直线加速器侧墙、顶板分别布设5个测温点,每点均为3个测点,分上、中、下布置,在板面保温层内设一个测点,通过过程记录,掌握底板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
        其中,外表温度点设置在混凝土外表以内50mm,底表温度点宜设置在底板混凝土底面以上50mm,其余测点则按照间距不大于500mm的原则进行布置。
        在传感器位置采用φ12钢筋1.5m长焊,以示警戒。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里表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的测试,在混凝土浇筑后,每昼夜不应少于6次。温度达到最高点并且稳定时每2h测一次。温度开始下降后,每6h测一次至测试结束,特殊情况可以随时检测。入模温度、大气相对湿度的测量,每台班不应少于2次。
        六、总结
        在当前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建筑的要求也不仅仅满足于居住,而是根据生产、社会等需求有了安全、高效、智能化等等复杂要求。采用大体积混凝土设计模式也逐渐广泛,混凝土强度等级日趋增高,出现C40~C55甚至更高强度等级的高强混凝土也日渐频繁。混凝土设计强度过高,水泥用量过大,必然造成混凝土水化热过高,混凝土块体内外温差过大,温度应力容易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容易产生开裂。
        本文在水泥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对浇筑施工控制措施进行完善,对今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温度控制、裂缝防治提供了实际施工经验的借鉴。以现有施工经验为基础,伴随着日后各种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不断采用新的施工工艺、方法,对大体积混凝土质量的控制也会越来越成熟,更安全、积极的促进建筑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18,中国计划出版社,2018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3】《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工艺标准》DBJ/T61-31-2016,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6】戴新明,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与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2006(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