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 陈利华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0期   作者:陈利华
[导读] 摘要:农村既是农民生活与生产的重要场所,也是我国食物的主要供应产地,想要有效的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增长,就需要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
        滨海县东坎镇农业中心  2243000
        摘要:农村既是农民生活与生产的重要场所,也是我国食物的主要供应产地,想要有效的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增长,就需要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暴露出了诸多的问题,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生态环境问题。农村生态环境越发恶劣,这样不仅会影响到生态农业经济的提升,同时也将无法符合我国农村“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为此,需要结合当前农村生态环境的发展现状,积极的采取合适措施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这样才能为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利环境,并促使我国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被逐渐的缩小。基于此,本文将对如何改进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进行详细的研究,希望可以为农业经济的未来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生态农业经济;改进策略
        随着新形势的到来,我国政府部门为了有效的缩减城乡发展差距,正在大力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经济发展,这为农民经济利益的提升带来了巨大的帮助。而在推动农业生产和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将保护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作为首要的目标,并始终坚持生态农业发展原则,这样才能保证我国农业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中。然而,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农业种植面积的日益扩大,以及工业化发展的越发成熟与完善,当前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于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是非常严重的,进而就会限制住生态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步伐。因此,需要制定出科学的战略措施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以便为生态农业经济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1、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发展重要性和意义
        生态农业的建设和发展要与以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生态农业的种植以及产业化发展,对于土壤、气候以及水源等都具有很高的要求。新形势下生态农业的发展在进行人工种植和培育的过程中,要充分与自然环境进行友好的融合,以此来实现生态农业发展的可持续。在过去我国农业的建设和发展中大多以粗放型的生产模式为主,自然资源浪费严重,对于土地过度开垦、水资源污染严重,严重影响农村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平衡。而新形势下生态农业的发展要以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为基础, 避免农村土壤环境以及水资源的污染,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也能为农民的生活提供优良的生存环境。
        2、农村生态经济发展现状
        从当前情况分析,农村生态经济发展初见成效,这主要是因为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得到极大的重视,国家与政府对新农村建设也取得了极大的成效,现阶段对于农业种植经济的投入不断递增,进一步推动农业种植向科技化迈进,同时实现专业化发展,虽然整体上农村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效果相对较好,但是依然存在发展的不足之处有待改善。这其中具体表现在以下层面:农民可持续发展意识较差、现代化技术应用现状不佳、自然资源未得到合理利用、资金与科研比例相对较少等等,这些因素导致农村生态经济发展还有待完善,所以必须对上述因素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然后提出具有建设性的策略,以期优化农村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
        3、优化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具体策略
        3.1不断增强农村可持续发展意识
        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新农村建设未能获得理想的效果,所以对于这一问题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恰当的措施避免生态环境恶化,从而推进农村生态经济循环发展,这对于农村农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要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发展意识。对于当地政府部门而言,他们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性作用,做好农业种植合理规划,特别是要根据当地农民的实际情况,为其提供比较完善农业发展规划,科学指导农民开展农业种植,从而提升他们的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意识。

具体来说需要采取适当的策略得以开展,对于政府相关领导干部而言,他们需要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让农民可以从内心意识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可以将农村的废弃资源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同时还可以为当地农民带来极大的福利,提供其生活能源,根据农业的实际情况,积极引导农民具有极好的农业经济可持续利用意识,从而推动农村生态环境得以最大限度改善,进一步促使农村生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得以延伸。
        3.2加强现代技术措施的研发与运用力度
        新农村建设是为了更好的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政府部门对于新农村建设给予更高的重视度,这其中尤其要重视农业种植生产的先进技术的运用,同时根据农业种植予以合理规划,将现代农业种植技术得以全面合理的运用,这样可以促进农业种植技术质量的改善,同时能够增加种植速率,由此可以改变农业种植中人力资源应用,从而降低农业种植经济成本。例如:政府可以采取有效的引导策略,让当地农民可以开展科学种植,全面引进先进的种植生产设备,当地农民种植之中,相关人员则需要对农村种植给予全面的监督,针对农业设备而言,则需要聘请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从而对农民开展技术指导,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农业种植速率,与此同时,还能极大的促进农业种植规模不断壮大,加速农村经济的增长。
        3.3 科学使用自然资源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将自然资源科学的用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将可以促使我国农业发展走向可持续化道路中。举例说明,某市地处平原地区,周边地势辽阔且平整,当地不仅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同时也有大量的森林资源,在实际发展农村经济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的自然气候条件,将平原地势的优点全部的发挥出来,开展科学化的农业种植,这样将有助于提升整体农业产量与品质;除此之外,也应充分的利用好当地森林资源来积极的开展林下经济,这样就可以从多方面来推动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促使农业种植变得更加规范、合理与可靠,以便为生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全新的动力与活力。
        3.4增加资金投入,加大科研力度
        当地政府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增加资金投入,同时还需要制定相对宽松的政策制度,从而鼓励农民更好的发展生态农业。与此同时,借助政策手段的推入,可以确保环境产业的发展。一方面来说,对于企业而言,他们可以享有环境治理的受益权,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增加他们环境治理热情,从而加速环境产业发展。除此之外,可以构建生态农业村的建设,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这样才能让农民更好的投入到生态建设之中。农村生态经济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的改善,这其中需要增加生态农业的认知,还必须要对农民进行明确方向的引领,并且对其进行生态旅游。正是因为如此,政府部门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通过增加资金投入的方式,从而促使科研力度的增加,这样能够推动农业绿色农业的发展,推动生态旅游发展。强化生态农业应用技术的运用,从而加大其在农村的推广力度,这样能够让广大农民意识到先进技术的重要性,继而更好的发挥生态农业,注重绿色生产。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优化农业环境,抓住发展旅游热点,开发生态旅游,提升农民经济收入,继而扩大农业经济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与生态农业经济发展之间是具有密切关联的,想要进一步提高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效率,就需要重视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工作,积极的转变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在实际农村发展与建设中引入环保意识与环保措施,同时应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水平,并在农业生产中加大新技术、新设备以及新能源的使用力度,这样才能推动我国农业经济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共处,进而为生态农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探讨[J]. 史雯婷.  科技经济导刊. 2019(06)
        [2]发展农村经济与保护生态的对策[J]. 李正东.  现代园艺. 2015(04)
        [3]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我国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研究[J]. 张晓冬,石径溪.  农业经济. 2019(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