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广大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陕西省 710000
摘要: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同时,道路逐渐成为连接社会和经济的依据和枢纽,并且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现在的社会环境的不断恶化和污染,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对此,对于将来的道路发展,应该增加环保理念,当然,人们也逐渐重视环保的应用。因此,很有必要在道路设计中引入环保理念,同时掌握环保理念的实施方案,从而实现最终的生态道路。
关键词:生态设计;道路;设计
引言
城市道路作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组织城市交通的重任,其与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被视为城市的“动脉”。城市生态道路设计则是通过延伸道路体系的附属功能,从而对道路辐射区域乃至整个城区的生态环境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其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对道路断面结构、附属绿地、市政设施等组件的优化和调整,进而达到提升道路生态性指标的目的。鉴于城市发展过程中对于城市可开发用地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为了保证城市社会和生态环境能够稳定在较好的状态,城市管理者们又不得不耗费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用于建设城市绿地及其他设施。城市道路用地占到城市空间的10%左右,而其在城市中也呈现出均匀分布的特性,因此,通过挖掘和发展城市道路的生态功能,使其能够为城市的生态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1道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道路建设的理化环境影响
对于道路建设而言,理化环境影响主要包括土壤、水温、大气以及声音环境等。其中,道路建设对土壤的结构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道路建设施工对于土壤进行使用,作为地基,对于地基进行混凝土的加固处理,增加其稳定度,但是,混凝土中的有害物质务必会影响土壤结构。现在的收集数据显示,道路建设施工对于土壤造成的污染达到50m。道路建设对水文环境也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为了增加道路地基的稳定性,务必要对施工地点的水进行排出施工,导致周围水文环境缺失,另一个表现是比较大的规模施工建设影响地下河流的改道等等,都是对水文环境的影响。道路建设施工的路面很多采用沥青,增加路面的平整度,但是沥青经过长时间的阳光照射会影响其周围大气环境。道路建设对于声音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声音,最终形成噪声,影响周围生物体生长。
1.2道路建设的生物环境影响
对于生物环境而言,道路建设对其影响也是比较严重的。主要体现在城际高速公路建设中,这类公路一般为了降低迁移或改建的概率,将平缓的地区(村镇边缘等)设为施工地点,长期的车辆尾气对这类地区耕用农田造成严重影响,造成环境污染和生物污染。
2城市生态道路设计
2.1建设市政综合管廊体系
城市中的市政管道基本依附于道路进行铺设,其与城市道路存在着共生共荣的关系。但市政管网的反复维修不但影响了道路的正常通行,而且在维修过程中对道路实施的刨铣和切割势必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和粉尘,从而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市政综合管廊系统是指在城市道路下方采用盾构顶进或大开挖的形式,先行建设1条矩形和圆形的地下管廊,而各类市政关系则按照规划要求在管廊内进行布设。由于地下管廊系统通常由大型混凝土构件拼搭而成,其相对于各类市政管网外部的金属保护管或覆土层而言,其保护性上产生了质的飞跃,即使是城市道路受到内部车辆荷载所碾压,管廊内部的管线均不受任何影响。同时,各类市政管网存在定期维修、新增或封闭接口等作业行为,市政综合管廊内所布置的管线在进行管道维修和割接作用时,工作人员也无需对道路进行开挖,直接在综合管廊内部便可开展各项日常作业,不但减轻了工人的作业强度,而且避免了重复开挖城市道路而造成的生态污染。
2.2排水设计
传统的排水设计是将雨水通过收水井收集起来,通过雨水支管汇入主干管,排入河、湖等自然水体。近年来,每到夏季我国城市就频频遭受大暴雨的袭击,且雨灾“等级”逐年升高,十年一遇、五十年一遇甚至百年一遇的报道不断冲击着人们的眼球。这里不想讨论雨灾属于多少年一遇的等级,但是暴雨过后,各城市均发生严重的积水现象,导致交通堵塞、电力中断、房屋被淹却是不争的事实。专家指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除了排水设计标准偏低、道路排水缺少调蓄能力外,城市路面不透水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排水设计应充分考虑调蓄能力,减轻外界河流的过水压力。这种设计理念就是充分利用道路的地下空间,把雨水贮存起来,作为城市用水的补充。它的主要优点是:(1)和透水路面结合,路面无收水口,提高行车的舒适度。(2)贮存的雨水可作为消防、绿化灌溉等用水,这对缺水城市相当重要。(3)减轻外界排水通道的压力。(4)调节城市空间的温度和湿度,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当然,为了保证水的洁净,在设计中应考虑初期雨水的截流,让浑浊的初期雨水排入污水管道。
2.3生态护坡
生态护坡,是综合工程力学、土壤学、生态学和植物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对斜坡或边坡进行支护,形成由植物或工程和植物组成的综合护坡系统的护坡技术。传统的边坡工程加固措施,大多是灰白色一片,只有护坡功能,对景观没有什么帮助,谈不上什么生态。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增长,生态护坡技术也逐渐应用到工程建设中。其功能除了护坡功能,还有防止水土流失和改善环境的功能。其类型有:(1)人工种草护坡适用于边坡高度不高的土质边坡;(2)液压喷播植草护坡;(3)客土植生植物护坡,适用于坡度较小的岩基坡面、风化岩及硬质土砂地,道路边坡,矿山,库区以及贫瘠土地;(4)平铺草皮;(5)生态袋护坡;(6)网格生态护坡,它将工程护坡结构与植物护坡相结合,护坡效果非常好。具体选择何种护坡结合实际条件及当地的环境进行选择。
2.4照明设计
生态照明是美国国家环保局于上个世纪提出的概念。完整的生态照明内涵包括高效节能、环保、安全、舒适四项指标,不可或缺。高效节能、环保就是消耗最少的电能获得足够的照度,从而减少电厂大气污染物的排放,达到环保的目的。从光源上来讲,要重视采用和推广高效光源。在设计中,应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与环境项适应的高效光源。从电源上来说,照明应不仅依靠发电厂输出的电源,充分利用无污染的太阳能、光能等,是照明设计应该推崇的。安全、舒适就是要求光照清晰、柔和,不产生紫外线、炫光等有害光照,不产生光污染。道路照明设计中,低碳节能通过照明艺术设计与城市风貌浑然融合,生态照明通过人文精神的社会链与城市文化同生共荣。低碳节能、生态照明、城市文化三者之间是照明意识形态的演变,充分展现地域特色,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生态魅力。
2.5人行道设计
传统的人行道也是密封型的,不透水。这种结构使得雨天容易及水,路面湿滑。人行道设计应采用透水砖。透水砖具有环保、高强度、透水、透气、防滑、耐久等特点。它的主要优点是:(1)提高行走的舒适性。(2)雨水渗透到绿化带内,可作为路边绿化的水分补充,减少养护成本等。(3)减少地陷发生的风险。地陷和地下水的减少有很大关系,采用透水性地砖可有效补充地下水。
结语
现代的道路设计需要把生态道路理念运用到道路规划、设计、施工各个相关的环节和各个阶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把城市的人、景观环境和道路进行有机结合,使人与自然相和谐。生态道路理念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一个独特视觉,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并实践的领域。它将对实现良好的城市生态起到重要作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1]蒋武辉.城市生态道路设计理念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20(18):96-97.
[2]赛万银.韧性道路建设[J].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