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河道管理水生态保护体系研究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0期   作者:邵菁菁
[导读] 摘要:安徽省淮河建设顺利通过国家治理工程。
        明光淮河河道管理局  安徽明光  239400
        摘要:安徽省淮河建设顺利通过国家治理工程。工程泄洪能力大,防洪标准明显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工程效益显著。拟根据项目管理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项目管理的研究和实践。坚持发展的理念,结合工程管理机制,依靠水利技术创新,加强基层单位能力,加快工程管理步伐。本文对淮河河道管理水生态保护体系研究与实践进行分析。
        关键词:淮河;河道管理;水生态保护;研究与实践
        0.引言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生态文明日益受到重视。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总体规划,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新纪元。水利部于2013年发布了《关于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水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水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得到根本解决。同一年,安徽省淮河管理局启动了包括水生态保护系统建设在内的淮河管理现代化工程。确定了建设的内容,确定了建设的目标和实施方案。推动淮河流域水生态保护工作在安徽省有序开展。
        1.淮河流域水生态特征分析
        淮河流域位于我国的中部,长江与黄河交汇处。这里气候、土地和水资源优越。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东部重工业基地和经济重镇。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人口密集、人类活动频繁,淮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历史悠久、水污染严重、降水分布不均、水资源问题突出、生态环境恶化。总的来说,淮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因素和过度开发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淮河水系泥沙主要来源于上游多条支流,沂沭泗水系泥沙主要来源于沂蒙山区。临沂蒙山水源为山东中南部丘陵陵水蚀区。土质以变质岩为主,土层厚度不均,结构松散,透气性好,持水性差,地表水坡度大,地表破碎,像暴雨这样的自然条件加速了水利侵蚀。与此同时,淮河流域人口密度大,经济和社会对水土资源的压力,造成了严重的现象,如盲目毁坏荒漠化土地、开垦、开采和修建工厂以及毁林,尤其是上游水域,这也造成水土流失有所加剧。
        (2)河源区植被破损严重,蓄水保水能力下降
        桐柏山、伏牛山和大别山的森林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尤其是淮河源头桐柏山,是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由于过度开发森林资源,非法砍伐林木,导致林地面积不断减少,森林物种多样性和结构发生变化,水源涵养程度下降,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3)水体污染严重,水生环境受损
        作为我国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的淮河流域,其入河污染物的总量远远超过水体的承载能力。虽然经过长期的水污染综合治理,淮河流域水质恶化得到有效控制,但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对河流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淮河流域污染负荷控制、闸坝调度、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矛盾保护等问题是造成淮河水污染事故的主要原因。水资源利用价值降低或丧失,影响周边及周边地区水资源。
        (4)河床人工控制程度高,流域水灾频繁
        由于淮河流域的众多水利工程,湖泊的连接受到严重破坏,鱼类游泳通道被阻塞,水生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和物质转移受到影响。淮河流域面积大,蓄水滞洪区排水困难,洪涝灾害相互影响。 此外,由于水土流失,土地开垦,洪水,黄河长期流经淮河,破坏了水系,阻塞了河道,并缩小了重要的河岸和湿地。导致蓄水能力的下降,加剧了流域的洪灾。但是在合理的监督下,淮河流域的许多水闸,水坝,水库和防洪工程形成了宏伟的水景,也发挥了巨大的水利效益。
        2.淮河河道管理水生态保护建设实践
        2.1河岸保护
        加大河道巡查力度,严厉打击非法采砂,拆除所有非法采砂船,并在指定地点停靠。自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以来,截止2020年5月安徽省沿淮共扣押拆解非法采砂船1260艘,有效地打击了淮河流域的非法采砂活动。


        强化下属测绘单位内部服务职能,明确观测和结果分析职责,强化河滩观测。对淮河干流和淮河滩地地形、淮河干流河道的测量实现周期为3年一次。每年对主要危险区进行观测,以监测河流的演变。倾向于在有明显安全隐患的危险区域及时作出判断并实施岸坡防护,防止岸坡塌方。
        把握时机,搞好河道整治,积极与建设方沟通协调,重点实施河道整治工程。维护坡面现有危险部位,保持坡面稳定。确立生态理念,重点采用适合于河岸坡地的生态防护新技术。彻底调查河道工程,并结合河道引导系统的实施,彻底清理计划范围以外的无牌码头和排沙场,破坏清理过的河道和码头的原址,并防止沙子从堤坝穿过。对管道而言,相应的管道应在路基上下拆除,使其完全脱离运行状态。严格环境的管理,监督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开展海滩至堤坝背水侧可运砂的可行性研究,适时启动了点工程,探索了新的运砂模式。
        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水使城市更具活力,塑造了城市的气质。沿淮河的各县(市)也越来越重视对城郊河滩资源的开发利用。并且尽力建造各自的河畔公园。努力通过打造一个个河道公园,实现淮河河道滩地的景观化。
        2.2保护水功能区水质
        按照污染防治和生态流量的要求,对阜阳闸、颍上闸、蒙城闸、蚌埠闸合理配置了四道控制闸门,以维持河流的生态流量,改善河流的水生态环境。根据调度指令,制定切实可行的水污染防治应急预案,准确调度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防止进一步发生污染事故。
        2.3水土保持
        按照安徽省堤防工程技术管理规范的要求,建设和维护堤防生物保护工程。积极进行公路路堤草皮的维修,可以通过自养和购买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在维护工作常态化下,淮北堤坡草皮做到及时修补。按照实际情况,有序地恢复和重建退化或损坏的堤坝。在工程建设中,充分利用工程改造与加固的机会,提高路堤草皮的覆盖范围和质量,结合蒙城河路堤洪路改造工程,治理路堤10公里。对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西淝河左岸堤坝加固工程,主路堤植狗牙根保护草坪。东湖闸坝加固工程重建,东湖坝的坡度与植被找出堤坝管理空地的位置和范围,并根据省政府实施的一千万英亩森林生长项目,利用自购苗木,自给,租赁土地资源,开展合作,制定绿化计划。要与当地政府或种植园主共同努力,大力推进退耕还林工作,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形势,积极沟通,科学选树,积极改善集镇道路的绿化,大力美化村镇道路的环境,调动村民的保护意识,提高当地政府和群众的积极性。加强了日常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提高了成活率,增加了森林面积,逐步消除堤坝上的空地。
        2.4景观的建设
        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水利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其环境效益和审美价值日益凸显。安徽省淮河局根据功能与美观相结合的原则,积极配合东湖闸、五河分洪闸、蒙城闸等加固工程,积极开展水利工程景观建设。通过总体规划,合理设计,实现了园林绿化与水利工程的有机结合;大力发展庭院绿化建设,参照园林标准,制定详细的水利工程园林创建标准。经颍东局魏沟院、潘集局嘉禾围场改造,做到建筑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整体绿化体系。绿化覆盖率达到全覆盖。强化景区建设,将水利风景区建设作为一项示范工程,提高景区的文化内涵、品位和水环境。随着旅游景区的建设和社会影响的不断发展,景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也需要不断提高。
        3.结束语
        安徽省淮河市行政服务中心根据其管理职责和实际项目管理,在淮河水生态保护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水生态保护制度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行业、各部门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淮河水生态保护工作。因此本文对淮河的环境进行了研究,并且提出了淮河河道管理水生态保护建设实践,希望能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霍霖, 吕艺生, 叶云. 信阳市淮河源水源涵养功能恢复研究 [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06(27).
        [2]治淮委员会农水处. 淮河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J]. 中国水土保持, 1984 (9).
        [3]胡续礼, 吴迪, 张春平, 等. 加强淮河流域生态环境需水研究的初步思考[M]//中国水利学会第三届青年科技论坛. 郑州: 黄河水利出版社,2007.
        [1]安徽省淮河河道管理现代化规划(2016- 20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