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阳区城郊林场 陕西榆林 719000
摘要:森林病虫害防治对于维持生态平衡来说意义重大。因此,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要提高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重视,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进行改正。采取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实现对森林的保护,促进我国林业的健康发展,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对森林病虫害防治价值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对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对我国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有所帮助,从而改善我国生态环境。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森林病虫害;防治
引 言:在林业工作实践中,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工作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工作人员通过长期的研究与观察,制定完善合理的方案,并及时发现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采用合理化的解决方式,减少病虫害的影响,促进当地的林木生态效益,助力现代林业发展。
1 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意义
1.1维持生态平衡
病虫害在森林中的迅速蔓延会对树木造成严重伤害,并抢占其他生物的生存资源。而多数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依靠树木生存,如果不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势必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同时,我国林业建设中人造林占比较大,其自我调节能力较差、病虫害问题频发。采取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可以提高森林病虫害抵御能力,降低病虫害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促进森林资源健康发展,帮助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更好地生存,从而增加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1.2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森林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当病虫害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后,森林资源减少,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不仅带来经济损失,也容易带来人员伤亡。森林还具有防风固沙、改善气候、涵养水源等作用,均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影响。同时,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可以有效提高林木质量,保证林木健康茁壮生长,从而为人们提供更高的经济效益。因此,实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不仅对林业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还可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林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2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
目前,随着我国对林业生态环境建设重视程度的提高,相关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不断加强。但由于过去乱砍滥伐及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轻视,致使我国天然林遭到较为严重的打击,物种丰富度降低,抵御物种侵害、维持生态平衡的能力降低,不仅对气候环境造成影响,对我国经济发展等方面也造成了许多不利影响,带来经济等方面的损失。而且,目前我国人造林占比较大,部分林区树种相对单一,生态结构简单,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较差,森林病虫害防治仍面临许多挑战。
3 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3.1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
不仅要通过传统的传媒方式,例如电视、广播进行宣传,还要注重互联网的功能,利用信息传播技术的便捷性,提高工作人员的防治意识,增强技术水平,同时也要强调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实现森林病虫害防治的跨越式发展,助力现代林业发展水平提升。通过构建现代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体系,有助于提升综合防治效能,让更多林业工作者掌握森林病虫害防治策略,提升综合防治水平。比如说,药物是林木病虫害重要防治手段,相对于传统的防治方法成本更低、效果更好,也是集约化现代林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但是我们要坚持科学化的药物实施策略。药物中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喷洒过多会对林木和人体造成伤害,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计量喷洒,采购病虫害药物要选择正规渠道,使用大厂家的产品。
3.2 构建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规划
从现阶段基层地区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来看,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防控效率低下,防治难度较大,不能够及时发现森林病虫害,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控,往往当病虫害发生进入流行高峰期后才采用药物进行防治,此时已经错过了最佳的防控时机,导致病虫害严重发生。因此,在森林病虫害防控过程中,需要我们做好现有林业资源的详细调查,收集好原始数据,掌握林业的生产动态信息,实行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的实时报告制度。要确保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实施的方向感和目的性,避免防治工作的被动和盲目,为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全面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另外一方面应该充分理解国家关于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相关政策,把握好环境制度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的方向,加大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创新力度和资金扶持力度,减少传统防治模式的应用比例,积极推广新型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和防治模式,提升防控效果。
3.3构建合理的预警制度
控制森林疾病和害虫是构建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因此,管理人员要及时发现、迅速防治,最大限度地减少病虫害对森林造成的危害。工作人员要对森林情况进行日常检查,构建完善的预警系统,从而实现森林中各种疾病和害虫的防治,对森林情况进行全面监控,确保森林中各项活动都能够得到执行。3.5引进专业人才,加强检疫在森林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专业的技术防治人员能够提高防治的效果和质量,这就需要加强防治人员的技术培养工作。首先,重视对病虫害防治人员的培训,引导其在防治过程中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从而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其次,在具体的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如果发现外来生物入侵及时上报,消除潜在的病虫害安全隐患。最后,加强对技术人员的技术革新工作,引导工作人员创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技术。此外,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还应该加强对病虫害防治设备的投入,更好地实现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3.4 加强对防治喷淋技术的创新
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大,加大了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困难性。例如,在森林区域内,难以实现精准喷淋。因此,要不断加强对新型喷淋技术的研究,加强对其的应用。目前,我国许多林区都采用了飞机喷淋技术,该技术虽然在防治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成本高,不适合大面积推广。利用无人机进行喷淋,一方面能够使森林喷淋效果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病虫害防治成本。创新应用喷淋技术期间,合理地将防治药物和配套技术进行融合,能够更好地完成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
3.5 选择生态防治技术
生态防治技术的主要优点是在防治森林病虫害的同时能够减少化学药品的使用,避免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过多的影响。现阶段,生态防治技术的种类较多,较常见的有物理和生态治疗技术以及生物类生态治疗技术。其中通过电光和紫外线等方式的防治称为物理生态治疗技术;合理运用微生物或者其他代谢产物等扰乱害虫的产卵从而降低病虫害的数量,称为生物类生态治疗技术。
结束语
在林业工作实践中,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工作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工作人员通过长期的研究与观察,制定完善合理的方案,并及时发现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采用合理化的解决方式,减少病虫害的影响,促进当地的林木生态效益,助力现代林业发展。采取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实现对森林的保护,促进我国林业的健康发展,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白山稳.基于生态建设为主体的新林业发展思路构建分析[J].新农业,2020(7):25-27.
[2]朱玲.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探讨[J].现代园艺,2020(4):45-46.
[3]谢林忠,谢岳峰.浅析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森林病虫害防治[J].林业开发与装备,2019,(9):153-154.
[4]王素清.森林病虫害防治对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影响[J].农家致富顾问,2019,(18):200.
[5]张慧军.森林病虫害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价值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9,(3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