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兴隆镇畜牧兽医站 四川德阳 611813
摘要:非洲猪瘟是一种十分严重的病毒性传染疾病,一旦在养殖场中传播流行,将会严重影响养殖场内生猪的健康生长,甚至是导致生猪出现死亡,进而给生猪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严重危害。本文主要针对非洲猪瘟的流行传播特点进行分析,介绍了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并提出具体的防控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起到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非洲猪瘟;流行特点;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疫情在防控时具有较大的压力,而且危害性十分严重。在当时由于受到非洲猪瘟这一疾病的影响,进而导致在2019年下半年,猪肉价格也在快速提升,最高时每千克猪肉的价格已超过了60元。而在历史上非洲猪瘟疫情曾经蔓延到过许多国家,而这些国家例如欧洲、巴西等通过采取捕杀等相关措施,有效清除了各种病毒性疾病,对此我国也应充分借鉴成功经验,并对非洲猪瘟的防控体系进行完善,结合其流行传播特点,合理采取防控措施,避免非洲猪瘟疫情在我国相关地区出现进一步的蔓延和传播。
一、非洲猪瘟临床症状
在养殖场当中,非洲猪瘟的流行初期主要表现为急性型发病,其具体发病时间主要维持在5-30天,对于感染病毒的生猪而言,往往年龄越小致死率越高。生猪患上非洲猪瘟最为典型的表现便是体温会有所升高,严重情况下可以达到42℃以上。在生猪患上非洲猪瘟以后会停止采食,而且其耳朵、腹部、皮肤等还会出现血斑块,可视粘膜也会出现潮红现象,并从生猪的鼻腔和眼睛当中流出许多分泌物。与此同时,生猪还会交替出现呕吐、便秘等症状,在其粪便表面会有大量血液和粘液包裹。生猪在患病后会出现精神抑郁、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无法正常行走,在患病后期将会倒地不起,最终死亡。而对于亚急性患病猪的临床症状而言,在表现上要相对较轻,具有更长的发病过程,通常生猪的感染时间在7-20天以内,其死亡率可以达到20%-70%。慢性型患病猪的体重会不断减轻,食欲也出现间歇性好坏的现象,而且还会表现出十分明显的呼吸道症状,体表皮肤有慢性溃烂的特征,并且由于关节发生肿胀而导致生猪无法正常行走[1]。
二、非洲猪瘟流行传播特点
非洲猪瘟病毒属于双链DNA病毒,具有较强的变异能力,因此采取药物治疗往往无法得到有效遏制。而且现如今对于非洲猪瘟疾病,还没有相应的特效药和疫苗被研制出来,仅仅只有一个血清型,但其基因型却高达22个。非洲猪瘟病毒在对生猪进行侵袭时,首先从其口腔和鼻腔当中进行侵入,并对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进行攻击,从中释放出大量病毒,进入到生猪的淋巴结组织以及相关细胞群体当中,从而使得生猪个体出现感染。正如上文中提到非洲猪瘟疾病具有高度接触性、极性以及热性等特点,致死率较高。而通过相关临床研究结果可以发现,该类病毒的易感动物仅包括猪类,具体可包括家猪和野猪,而对家猪所具有的易感性达到最强,并且在年龄和品种等方面没有具体的限制。非洲猪瘟的传播方式十分多样,不仅包括森林式循环传播,而且猪与猪接触后还会产生循环传播。我国之所以出现和流行非洲猪瘟疫情,与患病猪存在潜伏期以及产品调运和饲料原料受到污染等有关[2]。
(一)传染源
对于非洲猪瘟疾病而言,家猪和野猪是易感群体,而其传染源分别为病猪或携带病毒的生猪,当家猪和野猪在发生病变后,可通过体内排泄物或分泌物来与非洲猪瘟病毒进行抵抗,而该类病毒可以在生猪的粪便以及体液当中进行长时间的寄存。在传播和流行方面,非洲猪瘟病毒具体可经过喂食器皿、饲料以及饮水等各个方面进行传播,而且还可以以蚊虫叮咬的方式快速蔓延和传播开来。在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过程当中,蜱是一种主要传播媒介,当猪群被带有非洲猪瘟病毒的蜱叮咬后,会导致生猪发病,而且病猪在受到感染后还会进一步传播病毒。而那些携带非洲猪瘟的猪群以及相关肉制品在具体运输和流通过程当中,容易产生跨区域传播现象,所以对于进出口贸易而言,需要对非洲猪瘟病毒有效进行检测。对于牲畜和相关产品的移动,往往会导致非洲猪瘟病毒快速传播和蔓延。
(二)易感动物
对于非洲猪瘟疾病而言,无论家猪或野猪的年龄和种类有何不同,往往都十分容易感染非洲猪瘟病毒。而目前针对容易感染的猪群还未研制出有效的防控疫苗,相关养殖人员也并未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对该病毒的传播和产生进行遏制,所以在病毒蔓延过程当中,家猪和野猪无论健康情况如何都属于易感对象[3]。
三、非洲猪瘟的防控策略
非洲猪瘟具体是由于生猪感染了非洲猪瘟病毒所导致,属于一种急性、劣性,而且具有较高致死性的传染性疾病,其病死率最高可以达到100%。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在法定报告当中,对非洲猪瘟这一传染性疾病也进行了具体阐述,而在我国则将非洲猪瘟作为一类特重大传染性疾病。在上世纪20年代初期,非洲猪瘟病毒在非洲地区的肯尼亚首次进行爆发,并在这之后快速向着全世界进行蔓延和传播。在2018年8月,我国辽宁省沈阳市首次出现非洲猪瘟疫情,在这之后病情便开始向着其他省份进行蔓延和传播。
(一)建立完善的疾病防控机制
想要使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和蔓延得到有效遏制,相关动物防疫部门需要对疾病防控机制进行完善,从而使自身对非洲猪瘟病情的反应速度能够得到加快,并提升应对效果。对此,动物防疫部门需要针对相关基层防疫人员加大培训力度,确保基层防疫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防疫工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与此同时,防疫人员还应科学指导养殖户有效落实相关防控措施,并使养殖人员自身的防御意识得到提升,从而有效形成科学养殖模式。
(二)注重科学养殖知识的宣传
动物防疫部门需要针对科学养殖管理加大宣传力度,从而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疫情,同时还需要对科学养殖技术进行有效推广和应用。首先,需要科学指导养殖人员定期开展猪舍消毒处理工作,将猪舍内的粪便及时清理,避免滋生和繁殖细菌。其次,需要严格监督和管理养殖场内的人员和车辆,避免外来人员在养殖场内进出,做好管理和隔离工作。对于养殖场内新引进的猪种,需要有效进行隔离和检查,在确保其满足相关健康标准后方能在猪群当中进行引进饲养。最后,需要有效宣传非洲猪瘟防控知识,使其对突发疫情的应对能力得到提升。
(三)强化生猪的免疫工作
由于部分偏远地区的资金较为缺乏,因此免疫工作无法得到有效开展,也无法充分控制疫情。由于非洲猪瘟疫苗并未得到研制,所以使猪群的整体免疫力得到提高,可以有效防控疫情。对此,动物防疫部门需要对免疫机制进行完善,并合理组织养殖人员定期对猪群进行疫苗接种,从而使猪群的免疫力得到提高[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非洲猪瘟疾病对养猪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严重影响,同时对于生猪的健康生长也有着严重威胁。对此,想要有效遏制非洲猪瘟疾病的蔓延和发展,需要进一步强化该类疾病的防控措施。具体来说,需要对完善的疾病防控机制进行构建,有效宣传科学养殖,并对生猪免疫工作进行全面深化,使疫情传播能够得到有效遏制,从而全面保障生猪的健康生长,推动我国养猪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元林.非洲猪瘟的流行传播特点及防控策略[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20,40(01):50-51.
[2]张议文.非洲猪瘟流行特点及综合防控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19,15 (11):108.
[3]张贤芬.非洲猪瘟流行特点、预防及防控对策[J].今日畜牧兽医,2019, 35(10):16-17.
[4]杨少余,孙维庭,黄文丽,李翠香.浅谈非洲猪瘟流行特点与防控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19,15(03):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