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农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0期   作者:孔祥芹
[导读] 摘要: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和历史的概念,它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它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富国街道办事处  滨州市沾化区  256800
        摘要: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和历史的概念,它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它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发达国家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
        关键词:现代农业;生态环境;影响
        引言
        生态农业建设是指在充分尊重生态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农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以保证农业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避免农业系统现有养分的流失。由于生态农业建设能够在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获得较高的生态效益,因而能够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很大帮助。因此,通过加快生态农业建设来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非常可行且必要的。
        1生态农业概念
        一般情况下,老百姓在议论和生态环境相关的问题时都会从农业自身角度出发,讨论的问题核心都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很少重视、意识到农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现阶段,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愈发严重,同样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迫在眉睫,需要政府农业相关部门重视起来,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2现代农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1农业活动引起土壤侵蚀和土地退化
        农业为人类提供食物和大量工业原料,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壤是农业的基础,人类的农业活动每年都要消耗土壤的肥力,以获得农业丰收。如果人类只获取耕地的肥力而不及时补偿,就会使土壤的肥力不断下降、土壤结构会逐步恶化、土壤的保水保肥性能和稳定性下降,最终将引起土地退化和土壤侵蚀,农业产量会逐渐降低。研究显示,在地球上,500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形成1英寸地表土。土壤一旦被侵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无法补偿。不适当的农业活动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土壤侵蚀、土地退化已成为一个严重的世界环境问题。我国的农业活动引起的水土流失、草地退化、沙化等也较为严重。
        2.2生态环境污染严重
        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转好,我国农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而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农村人口的环保意识依然匮乏,加之与城市相比,农村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方式落后,以至于大量的生活垃圾被随意丢弃,这就给当地的土地资源造成严重污染,尤其是一些无法处理的电子垃圾,一旦排入土壤当中,将严重破坏土壤的酸碱平衡状态,导致农村部分土地的酸碱失衡,给农作物造成毁灭性打击。另外,这些生活废弃物也极易渗入到水体当中,由于农村饮用水净化技术有限,导致部分饮用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给当地广大农民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同时,也给农村牲畜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2.3农业生态环境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基于国家政策,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农业产业化发展。积极引导农业发展走向规模化的道路,与其他产业进行融合发展,实现产业结构优化,更好的推动农业经济发展。譬如当下盛行的生态旅游业,农业经济的发展在中国旅游业的带动下,增加了多样化的农业项目。基于农村打造旅游基地,使农村旅游更加的原始化,农村旅游绿色项目的增加,不但能帮助有效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还能带动农村经济更好的发展,最大程度获得经济效益。


        3加快生态农业建设有效策略
        3.1推动法制建设工作
        法律制度是生态农业建设最为重要的基础条件。在未来的农业工作中,要想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府部门就必须要对《农业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农业防火条例》等法律制度规范进一步完善,结合农业工作现状以及时代发展需求,细化各项制度要求,使法律规定能够更加清晰和明确,为实现依法治林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同时,生态农业的法制建设不能仅局限于立法工作,也要提高对生态农业及其相关法律制度的重视,通过组织林农学法活动、创办普法广播电视节目、农业法网络传播等方式来对各方面的法律知识开展大力宣传,让社会公众能够了解到相关法律制度的具体要求,并严格按照这一要求对自身行为进行约束,从而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3.2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尽管传统技术的使用能够在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发挥出关键的作用,但是,也存在着效率低、时间消耗长以及工作不稳定的缺陷,因此,为了能够更加高效地推动生态经济的健康发展,就需要加大对科学技术以及专业技术的引进力度,在生产以及种植农作物的时候合理使用科学技术,同时,还应该运用科学技术来对农作物的种植区域予以规划,如此一来,不仅能够起到了提升生产效率的作用,并且还能够发展社会经济。比如,对于种植规模大的平地区域,借助无人机完成农药的喷洒工作,该项工作的实施不仅速度快而且效率也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节省劳动力和时间。
        3.3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环保意识
        当地农民作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主体,其思想观念的先进性、环境保护的执行力起到关键性作用。因此,地方各级政府与农业主管部门应当从改变农民的思想观念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并采取多样化的宣传方式,向当地农民传递保护生态环境的正能量。比如近年来,随着网络自媒体与各类社交平台的广泛兴起,以QQ、微信等社交软件为主流的宣传媒介逐步融入农民的日常生活。因此,当地的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充分发挥这些高科技产物的优势,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的方式,与当地农民达成思想共识、理念共识、态度共识,阐明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使当地农民树立环保意识与主人翁大局意识,齐心协力共创美好家园,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做出积极贡献。
        3.4完善监督体系
        对于城市来说,实行环境保护工作具备相对完善的监管体系,在执行力上也呈现高度集中,对于破坏环境的群体起到震慑作用。但是农村地区的生态监管体系尚未建立,无法在实际环境保护工作中起到效用,导致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仍有发生。面对这种局面,农村各地农业部门应该与环保部门协同合作,针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加强管理机制。根据监督体系细化监管区域分配,构建分区域管理的模式。将监管责任按照区域分配进行细化,落实责任到具体人头上,安排人员对工作执行过程严格的监督。为了避免环境污染现象再次发生,需要执法部门加强力度,一旦发现破坏者,对其严格执法,加大处罚力度,威慑其他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人
        结束语
        林业对生态环境保护有着深刻影响和巨大潜在价值。对此社会政府结构应该加强对林业的保护和建设,增加技术和资金投入,使林业发展成为保护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姗,熊亚骏,黄建武,揭毅.农地流转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河南科学,2018,36(09):1450-1454.
        [2]唐黎标.降低土地整治对生态环境负面影响的措施[J].国土资源,2018 (09):38-39.
        [3]谢晨.农业水利工程施工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18,30(05):19-20.
        [4]路光超.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8(02):25.
        [5]刘振明,魏磊.探讨农田水利建设对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影响[J].山西农经,2018(02):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