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果实贮藏期主要病害及综合防治技术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0期   作者:张军奇
[导读] 摘要:本文针对柑橘果实贮藏期主要病害问题进行分析,介绍了相关病号和症状表现,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起到一些参考和借鉴。
        荣县留佳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荣县留佳镇人民政府)  四川自贡  643116
        摘要:本文针对柑橘果实贮藏期主要病害问题进行分析,介绍了相关病号和症状表现,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起到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柑橘果实;贮藏期;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柑橘果实具有十分重要的营养价值,而在其生产过程中需要有效进行贮藏,以此来保存柑橘果实中的营养成分。但在柑橘果实的贮藏期容易产生相关病害问题,进而降低了其自身营养价值和产量,对此,相关种植人员需要合理采取防治技术,从而保证柑橘果实的正常贮藏,提升果实质量和产量。
        一、柑橘贮藏期主要病害及症状表现
        在柑橘果实贮藏期间,往往容易出现相关的病害问题,具体来说,其病害类型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侵染性病害。该类病害主要是由于真菌所导致,一般包括青霉病、蒂腐病、绿霉病、疫菌腐褐病以及黑腐病等。其次,生理性病害。该类病害问题主要是由于生理失调所导致,一般包括枯水病、干疤病等。本文主要针对四川柑橘产区柑橘果实贮藏期的常见病害问题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一)青霉病和绿霉病
        青霉病和绿霉病的症状十分类似,在果实的发病初期,其发病部位往往会呈现出水渍状,形状为圆形,而且带有软腐,略微向内凹陷和皱缩,在发病后期则会长出白霉形状的菌丝层。与此同时,在白色菌丝层当中还会长出霉层,如果是青霉病,则长出青色的粉状霉层,如果为绿霉病,则长出绿色的粉状霉层,其主要为病菌的分生孢子。除此之外,在霉层外部还会带有白色霉带。如果处于高温环境当中,那么果实的病部位置将会快速扩散,进而蔓延到全果。通过相关研究可以对两种病害之间的区别进行找出,具体来说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辨识。首先,粉状霉层。如上文所述,如青霉病则霉层为青绿色,具体在果皮、果心空隙当中产生。而如果为绿霉病,则会呈现橄榄绿色,主要发生部位为果皮。其次,白色霉带,青霉病通常较窄,宽度均为1-2毫米,在外形上主要呈现粉状。而绿霉病则相对较宽,可以达到8-15毫米,带有胶着状,而且还略微带有皱皮纹。再次,病部边缘。如果为青霉病,在其病部边缘位置呈现水渍状,具有明显规则,而绿霉病虽然同样为水渍状,但边缘位置没有明显规则。最后,病菌黏性。青霉病对与其接触物通常不具有粘着力,而绿霉病的粘着力则相对较强。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气味进行判断,青霉病带有霉味,而绿霉病则带有芳香味[1]。
        (二)蒂腐病
        对于蒂腐病进行分析,其最初主要是在果实的蒂部位置发生,并逐渐向着果实中心柱进行蔓延,进而导致中心柱出现腐烂,因此也被称之为“穿心烂”。蒂腐病具体可以分为褐色蒂腐病、黑色蒂腐病两种类型。首先,褐色蒂腐病与果实生长过程中的树脂病具有重要联系,而且有着相同的病原。其病斑最初主要呈现黄褐色,形状为近圆形,质地为革,在后期会逐渐呈现为橄榄色。病菌在瓤瓣之间的蔓延速度对比果皮相对较快,因此在病部边缘位置一般会呈现出波纹形状,同时病部位置还会散生出一些黑色小粒点,其果味酸苦,汁胞容易出现破裂。病菌会在种皮之间穿透,相关被害果主要呈现出红褐色。其次,黑色蒂腐病。该类型蒂腐病主要在果实的果蒂或者周围部位感染,病斑主要呈现褐色,病菌从果实蒂部位置逐渐向着脐部位置进行蔓延,最后一直发展到全果。而且在果面上还会形成不规则的条文,并在边缘位置呈现出波纹形状。病部位置主要为水渍状,没有光泽,在发病后期会呈现出紫褐色,细胞破裂后会有褐色液汁溢出。最后,果肉和中心柱之间发生脱离,种子在中心柱上粘附[2]。
        (三)黑腐病
        该病主要在田间发作,对成熟果实产生危害,同时还会对幼果、叶片以及枝等的生长造成影响。通常来说,在贮藏期,对宽皮桔类果实所产生的危害比较严重。

病菌一般会在蒂部或者脐部位置侵入,而且其病部位置通常呈现出不规则的褐色病斑。如果处于高温环境当中,病斑表面会有白色气生菌丝长出,之后又逐渐变成墨绿色。病果的瓤瓣会发生腐烂,而且果心内会长满墨绿色的绒状霉。
        二、柑橘果实贮藏期间病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一)生长期田间防治
        在果实的贮藏期,多数病害问题往往与果园有关。具体来说,果实在田间生长过程当中如果已带有病菌,并受到了感染,处于发病状态。相关种植人员将带病果采收后,混合健康果共同进行贮藏,这导致带菌果的病菌向健康果实进行传染,最终造成健康果发病。所以,相关种植人员需要全面强化田间果实的病害防治工作。例如,褐色蒂腐病主要与果园中的树脂病有关,因此在贮藏期间由于环境高温高湿,因此导致相关带病果的病菌孢子出现萌发入侵现象,最终造成了严重的蒂腐病。此外,黑腐病在柑橘的枝、果、叶生长过程当中十分容易进行感染,当幼果在感染病菌后会变成黑色,而如果是成熟果感染该病菌并进入到贮藏期,将会继续发病。因此,相关种植人员需要针对果实的生长期有效开展病害防治工作,尤其要重视幼果期的病害防治。
        (二)采果前喷药保护
        在对果实进行采收时,需要在采收前的一段时间内,针对果实进行喷药保护处理。相关种植人员可选择的药剂为70%的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配制成1000-1400倍液,同时还需要加入25%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配制为300倍液。
        (三)适时采果
        对于贮藏类的果实,其与鲜食果实相比,在采收时间上要相对较早,一般达到八九成熟后即可进行采收。针对果实颜色的变化进行分析,通常有三分之二的果皮逐渐变成黄色,而肉质应在变软前保持坚硬,即可开展采购工作。
        (四)防止果实受伤
        在果实采收过程当中,相关种植人员需要做好果实的保护工作,避免其受到碰伤、擦伤、机械伤以及压伤等。而针对一些特殊天气情况,如下雨、重雾、露水未干等,不适宜进行采果。在包装时不能采用潮湿用具,这是由于当湿气较重时容易繁殖病菌,进而导致果实腐烂。
        (五)果实药剂处理
        通常来说,在果实采收之后,相关种植人员需要进行药剂处理,并在具体处理前将病果、伤果等进行剔除,然后对果实进行药液浸泡,完成消毒工作。在此过程当中,可采用的药剂为45%的噻菌灵悬浮剂,配制成500-1000倍液,同时还需要使用22.2%的抑霉唑乳油,配制成500-2000倍液。相关种植人员需要对浸果时间进行控制,同时还需要对贮藏库的温湿度进行合理调节[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柑橘果实在贮藏期容易出现相关病害问题,对此种植人员需要结合具体病害进行深入分析,根据病害症状明确具体病害类型,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技术,从而进一步保证柑橘果实的贮藏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旭,刘月悦,代娟.四川柑橘果实贮藏期主要病害及综合防治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19,14(11):40-41.
        [2]谢永红,欧毅,廖聪学,王玉霞,王进.Fludioxonil对柑橘果实贮藏病害的抑制效果[J].西南园艺,2019,27(01):15-16.
        [3]严得胜,黄振东,陈道茂,郑从法.使百克防治贮藏期柑橘果实病害的药效试验[J].浙江柑桔,2019,32(03):28-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