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建筑结构设计常见问题与处理措施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0期   作者:张仟亮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各行业对建筑结构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从对建筑物稳定性、安全性的要求逐渐提升到在建筑物建设稳定、安全的基础上,对建筑物的外侧美观效果提出进一步要求。
        中国轻工业南宁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各行业对建筑结构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从对建筑物稳定性、安全性的要求逐渐提升到在建筑物建设稳定、安全的基础上,对建筑物的外侧美观效果提出进一步要求。本文将围绕山地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以及相关问题的处理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提出有效策略供有关人员参考,旨在不断提升我国山地建筑结构设计水平。
        关键词:山地建筑;结构设计;常见问题;处理措施
        引言:在对建筑物要求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建筑行业的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山地建筑物建设的特殊性要求应当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地理位置、建筑条件、建筑材料以及建筑过程中遇见的技术客观难题等因素,并且应当对山地建筑结构设计的抗自然灾害功能、建筑成本和时间损耗等问题进行提前预估和控制,在衡量利弊的基础上分析出,现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措施等相关的施工方案。
        一、山地建筑的概念
        建筑学意义上的“山地建筑”与地理学意义上的“山地”概念有相同和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均是指陆地表面高度较大的地方。不同之处体现在,地理上的“山地”是指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达到200以上-500米以上的地形,更具体在山体所处的海拔高度和地理位置等概念。建筑学意义上的“山地建筑”是指不拘泥于山体的海拔高度,通常是指在山地坡段或者地基较高的位置上依地势起伏的特点而建造的建筑物,由于建筑地势的不同,在山地建筑物的景观、技术、形态、结构上都会有相对于平地建筑设计不同的技术要求,更多注重的是这种山地场所建筑所带给人们的整体感受和便利。
        二、山地建筑在结构设计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1.对山地结构的土质是否适合建设问题的忽略
        山地建筑通常是在自然高度的地形上建设建筑物,一般来说,山地上的土质大多是积土、风化岩石,大多是强度较小的泥土,如果夏季遇到连夜暴风雨,使得山体的土质渗水饱和,容易沿着山地缝隙失衡,容易导致山体滑坡和崩塌的发生,也就是人们口中的泥石流。很多山地建筑设计师在山地建筑过程中,忽略了对山地结构土质的考察以及对山地形势和结构的整体分析,只是根据山地的土质结构和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做出了错误判断,忽略了山地建筑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
        2.忽略山地建筑周围地形的考察
        山地建筑由于地处地理位置的高低不同,应当提前考虑山地周围地形是否会对山地建筑本身地势造成安全隐患。部分山地建筑是用来居住和使用,部分开发商为避免雨水影响建筑物的使用质量,在没有任何理论考察的基础上随意加高小区建筑物地基,对周围其他小区建筑物的建设和使用造成安全隐患。或者应当考察山地建筑的施工区域是否属于山低处,高处的排水是否已做安全处理等问题进行实地查看。如果高处排水处理不当,位处低位的山地建筑在夏天雨季到来时,容易受到雨水堆积或者是倒灌困扰。排水问题是山地建筑在结构设计中预见和考虑的重点因素。
        三、山地建筑在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的解决策略
        1.山地建筑的抗雨结构设计
        每年夏天都是雨水排放量最大的季节,有时候连着很多天都下雨。

最容易引发山体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的隐患大多是在雨季。山地建筑是在有坡度的山地上建造建筑物,山地上的土结构不整齐,且土质稀松,如果没有经过测量,盲目的破坏,遇到连夜下雨,山地的水土流失存在引发山体崩塌的安全隐患。在众多的山地建筑中,部分山地建筑用于居住,部分山地建筑用于果树种植,无论是山地建筑中哪种用途,山体崩塌造成的安全威胁都是财产或者人身的直接损害。所以在山地建筑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雨季的排水问题,例如在山地建筑的结构设计过程中,通过观察发现山地建筑附近有河道时,应制定专项防雨排雨措施,降水排水设施的使用停用时间及设施拆除的数量时间应当同时符合基坑支护设计以及现代山地建筑结构设计的要求,预留井应保持水位满足抗浮要求,承压井管不得随挖随拆,坑内降水深度最浅处宜控制在基坑开挖面一下0.5-1.0米。山地建筑最重要的就是对排水结构的良好设计,只有解决好排水降水问题,才能减少水土流失带来的山地建筑的安全隐患。
        2.山地建筑的抗风结构设计
        山地建筑的高层建筑相对于平原建筑的高层建筑的抗风稳定性较差。山地地区的地势地形不断变化,受风点也受地形高低的影响,并且由于土地资源的紧缺,很多用于居住的房屋建设在山地海拔较高的地方,海拔越高,抗风设计在山地建筑的结构中占比越大,那么山地建筑的抗风设计在结构设计中就占据了重要的考虑因素。山地建筑本就是在有高度的地形上建房,在山地上完成居住房屋的建设。山地海拔相对较高的地方,很容易存在山地建筑被风吹倒的可能性,所以山地建筑的抗风设计十分重要。山地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学习部分风力较强地区的建筑物特点,结合山地地区的建筑特点,增强抗风结构的设计。
        3.山地建筑的抗震结构设计
        山地相比平原的地下板块运动较活跃,山势挺拔的高地很容易发生地震,那么山地建筑的抗震的安全性问题应当考虑到建筑的结构设计过程中。但是由于很多建筑的流传习惯,不能不建设在静林中,十分注重山地建筑的抗震效果。例如,很多建设在山地地区的寺庙,为增强山地建筑的抗震效果,屋顶采用的是三角形的屋脊设计状以增强房屋的稳定性,并且台阶的高度也是按照山体的坡度科学计算出来的。或者可以通过学习其他国家抗震实践效果较好的国家的建筑技术,增强山地建筑的建造技术。山地建筑的抗震结构设计通过实质性措施在增强抗震效果的基础上,仍可以增加楼高或者扩大建筑面积,实现建筑技术提升与解决土地资源紧张的双重保障。
        四、结束语
        山地建筑的结构设计相比平地建筑的结构设计更具有困难性和复杂性,需要建筑结构设计师对更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在实地勘察更多山地建设地形和大自然客观条件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化建设要求,以对山地安全性稳定性的受力点数据的科学计算,构建出与现代化建设施工要求相匹配的现代化山地建筑,同时及时对不同地形建设过程中的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提升山地建筑技术水平。希望本文的以上内容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有效的指导帮助,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蔚清.山地建筑结构设计要点分析[J].房地产世界,2020(20):42-43.
        [2]刘佳.山地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探讨[J].建筑结构,2020,50(S1):92-96.
        [3]李英民,姬淑艳,唐洋洋,姜宝龙,刘立平,韩军.山地建筑结构特殊问题与研究进展[J].建筑结构,2019,49(19):76-82.
        [4]赵海燕.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J].价值工程,2014,33(29):139-1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