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研究 张佳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0期   作者:张佳
[导读] 摘要:矿山资源是带动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支撑力量,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甘肃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兰州矿产勘查院  甘肃兰州  730000
        摘要:矿山资源是带动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支撑力量,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进行矿山地质的勘察或者进行矿产资源的开发时,不能只考虑到矿产资源本身的价值与利益,还要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等因素,实现可持续发展,也能够推动矿山开采工作安全,健康的进行。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环境保护;防治措施
        引言:
        矿产资源开发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然而,由于粗放式的过度开采,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激化了矿区居民和矿山开采之间矛盾与冲突。为避免造成更大的地质灾害,必须重视地质环境保护,提高保护力度,推进矿山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1矿山地质灾害形成原因及类型
        1.1滑坡
        采矿对地质环境和地质结构的稳定性有较大影响,极易导致岩土体失稳,诱发滑坡。根据统计结果,滑坡也是贵州省矿山地质灾害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占贵州省已发生的矿山地质灾害总数的6.14%,同时滑坡也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重要灾害类型之一。滑坡形成的主要原理就是地质体沿地质弱面向下滑动的重力破坏,是岩土体自重、构造力、渗透力等综合结果。一般来说,在正常的情况下,岩土体本身是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或者欠稳定的状态,但是在自然因素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就会使得岩土体某一个层面的抗滑力逐步的减小,随着岩土体抗滑力逐步减小的过程中,当岩土体的抗滑力小于其下滑力的时候,就会导致岩土体破坏进而形成滑坡。
        1.2地下水位变化。
        矿山资源开采主要在地下作业,且开挖深度很大。在整个开采环节将会改变矿山结构,进而影响地下水位。尤其在长期疏排工作中,极易破坏地下水层的土质结构,影响生态系统平衡,引发地质灾害。
        1.3采空区塌陷
        矿山地质灾害最常见的灾害类型就是采空区塌陷和地表塌陷,其形成过程非常复杂,因为当地下矿层开采时,采空区的顶板岩层还有其上覆岩层在本身重力的影响下,就会产生向下弯曲并且移动的趋势,当顶层岩层在重力的影响下弯曲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发生采空区顶板的断裂和破碎并且有可能冒落,然后就是上覆岩层就会向下弯曲移动,就会导致断裂和塌陷的发生[1]。随着矿层开采的范围越来越大,地表就会形成塌陷的盆地,周围的建筑物或农田都会受到影响。根据以往发生的多个采空区塌陷的灾害点以发现,其发生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3)矿山环境变化。由于矿山资源开采深度越来越大,将会产生大量地下空间,影响地表结构的密实度,很容易引发山体变形,甚至山体塌陷等灾害。
        2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措施
        2.1建立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制度
        在对矿山地质灾害问题进行管理和防治时,各级主管部门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加强督促指导,切实履行好监管责任。按照“谁诱发、谁负责”的总体要求,矿山企业要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加强对矿山地质灾害的监测监控和治理,并将相关情况及时汇报相关主管部门,及时安排矿山地质灾害防治资金,对能采取治理措施的灾害隐患有效实施治理。能源部门、应急部门、自然资源部门、工商部门等主管部门之间要加强联动、密切协作、联合执法,构建和落实联席会议制度。对于拒不履行或履行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主体责任不到位的企业,要给予严厉的惩罚措施,同时还要保证各个主管部门相互之间的联合执法力度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强化,这样才能够有力推进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2.2加大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力度
        充分利用媒体和舆论效应,通过报刊、电视、微博、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平台等,广泛宣传矿山地质灾害的科普知识和减灾防灾技能。同时,定期举办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讲座、会议等,全面提升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增加应急避险能力[2]。此外,针对相关人员要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地质灾害防治学习培训活动,通过培训,积极学习矿山地质灾害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防治措施、保护方案,增强减灾、救灾能力。
        2.3推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
        应加大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力度,全面落实地质环境保护方案。定期组织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工作,将地质调查专业团队的技术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客观性、真实性。根据调查结果,强化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和信息化管理水平,针对滥采乱挖现象,必须予以严惩,限期整改,加快环境恢复治理力度,改善矿山地质环境[3]。
        2.4建立矿山地质灾害预警系统
        矿山在开采作业时,势必会导致周围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影响,特别是周围的植被会被严重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现象也比较严重。久而久之,不仅会导致地面塌陷等各种事故的发生,而且很容易在强降雨时,形成严重的泥石流等灾害。这些地质灾害一旦发生,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还会威胁到人民的人身安全。因此,矿山企业必须要加强与气象、水利、自然资源、应急等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通过对信息化技术的合理应用,构建和落实符合实际要求的矿山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利用该系统,实现全天候的监测和分析,保证矿山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的有效落实,这样不仅能够尽量减少由于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而且还能够避免人员伤亡等严重的事故发生。
        2.5完善矿山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体系
        建设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的特点,应结合矿山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加快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力度,成立应急指挥专家库,组建专业的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伍。根据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明确分工,细化责任,制定长短期应急安置计划,建设应急避险场地[4]。此外,还要注重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作,建立健全多部门联动临灾调配机制,进一步提升地质灾害应急响应能力。
        2.6防治结合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之一。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中,要将如何防止产生地质环境问题放在工作的首位,事先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防止在矿山资源开采、生产等活动中对地质环境、生态环境造成不必要的破坏,避免出现生态环境失衡现象,做到防患于未然。加快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管理体制建设速度,完善管理制度,加大地质环境技术投入,引进先进的监测设备,提高监测效率和服务水平,打造良好的监测硬件设施环境。
        结束语
        综上所述,矿产资源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随着开采规模的不断扩大,给生态环境造成了的毁灭性的破坏,同时在采矿过程中由于本身对于环境保护意识的薄弱,以及在管理、技术、效益等方面的问题,导致矿山开采环境不断恶化,造成了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不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长久的生活[5]。随着国家环保力度的加强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稳步推进,加大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做好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才能够实现矿山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霍俊杰.矿山地质灾害勘查方法与防治对策[J].当代化工研究,2020(07):54-55.
        [2]张宁波.矿山地质灾害危险等级及综合防治措施[J].世界有色金属,2019(17):159+161.
        [3]李军栋.关于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的探讨[J].世界有色金属,2019(22):130+132.
        [4]张成垠.浅析矿山地质灾害勘查方法与防治对策[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7):5439-5440.
        [5]李颖玲.探讨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9(21):171+1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