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优化措施分析 崔立东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0期   作者:崔立东
[导读]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应用越加广泛。
        身份证号:2323241987****XXXX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应用越加广泛。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需要严格遵守国家的建筑法律法规,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导致建筑竣工后出现质量问题。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注意具体的施工措施。就此,文章针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优化措施展开分析,以便为相关业内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优化措施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的建设工作已然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们不仅满足于生活的稳定,而且要求优雅的生活环境。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建筑工程本身项目投资规模较大、建设时间较长,且受不同因素影响,导致各类不同问题的产生。为避免此类情况产生,满足人们对建筑工程的需求。在实际建筑工程施工中要及时进行管理。通过管理工作的落实,尽快发现在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或安全问题等,给出相应调整措施,实现建筑行业更好发展。
        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相关问题分析
        1.1缺乏完善的施工管理体制
        尽管我国的建筑行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但仍缺乏完整的、健全的管理制度,使得多数的建筑工程在施工阶段遇到一系列的管理问题。且建筑工程的施工单位会为了降低建筑成本而减少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数量,有些施工单位甚至都没有设立专门的项目管理部门,导致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制度出现不健全的问题。如:建筑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设计部门的规划图纸进行施工,由于施工难易程度的不同,有时施工单位便简化施工难度,使得施工与设计图纸存在差异性,设计部门与施工部门在制度管理上不能有效的统一。
        1.2缺乏科学的管理形式
        以承包企业为龙头、施工企业为骨干、劳务作业为依托是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目前的行业模式,但这种模式行为的运行效果却并不理想。除一些专业性较强和较为特殊的施工环节,现阶段的建筑工程施工中,多数是由劳务队用自供材料和自有装备完成。但在我国的劳务队伍中,多数的建筑劳务工作者科学文化素质较低,专业化程度不能达到要求,无形中加大对日常施工中人力、物力、财力等多种资源的需求满足对劳务队伍的管理需求,且这种管理效果较为一般。大量的资源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被牵制或浪费,管理水平无法得到提高。
        1.3安全管理问题突出
        建筑工程施工多是露天高空作业,一些危险性较大的工种,每年都有较大的事故发生率。建筑工程因事故而导致的年均死亡人数仅次于开矿的危险,居各行业第二位。让我们的施工者生命财产安全受极大威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触电、物体打击、高空坠落及机械伤害等建筑事故不断发生,主要是人为失误与环境危险两者的相互影响。
        1.4忽视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是在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逐步改善,适应新形势下质量管理的模式缺乏完整的建立起来。封闭管理让监督体系得不到充分发挥,不能建立有效地制约机制。再者,市场准入机制存在漏洞,部分地区部门对市场准入管理较为松懈,施工企业出现有资质无能力或高资质低能力的乱象。
        2优化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具体优化措施分析
        2.1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
        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要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和企业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施工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成本、进度和质量,确保管理质量的提高。企业要做好项目报批工作,深入施工现场进行调查,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评估。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企业不得擅自开工建设。施工企业要科学设置管理部门和机构,根据施工要求选派高级管理人员,对施工环节进行有效管理,及时处理施工中的安全质量问题。进一步完善责任制,科学分解施工管理相关工作,进一步明确技术人员、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经理的职责,加强检查监督,确保各项管理制度有效落实。


        2.2加强施工安全管理
        建筑企业要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在施工中全面落实相关制度,做好监督检查工作,认识到安全管理对安全施工和工程质量的重要性,消除施工存在的安全隐患,杜绝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其加强对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定期举办相关培训,强化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其按照操作规范开展施工,杜绝出现违规操作。做好各项安全防护管理,对防护设备开展检查,保证其可以充分发挥防护作用。在施工现场危险区域,要设置警示标牌,施工人员在进入现场后,要佩戴规范的防护设施,在开展具有较大安全风险的施工项目中,要做好安全管理,防止出现安全事故。此外,临时性设置进行有效管理,特别是临时电力设置,需要合理布置电线,防止出现随意拉扯的情况,做好电线绝缘工作。
        2.3有效强化质量管理
        建筑企业要建立及完善质量责任制度,落实到每一位现场人员中,引导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树立正确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对工作负责认真,进而提高施工质量。做好材料质量检查,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确保进场材料质量可以满足施工需要,为工程质量奠定基础。在每个施工项目结束后,施工人员要先进行自检,由质量管理人员再进行检查,确认无误后,开展下一工序。成立专门的质量管理小组,对各个工序开展质量控制,如果发现质量问题要及时处理,进而确保工程整体质量。
        2.4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素质
        施工人员素质的提高是方便施工管理的前提条件,施工人员的素质提升包括施工安全意识的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知识的掌握、建筑工程施工体系的遵守,安全施工是对施工人员安全的保证,只有让施工人员对建筑工程的管理体系进行全面的了解,才能理解并服从施工人员的管理。
        2.5优化完善施工档案的管理加强管理措施
        建筑工程的施工工序复杂,人员众多,对于整个施工管理的档案资料管理十分重要,所以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及时的做好管理记录,严格按照管理制度进行科学管理,对于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进行解决,在施工的监督过程中,结合施工各环节的资料,进行隐患的处理,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
        此外,要改进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水平,改善施工现场的作业环境。施工企业对现场的管理要从文明施工做起,保持现场的施工秩序井然有序,使施工现场管理做到环境整洁,管理有序,工具完好,促使现场管理水平上一个新的水平。
        2.6进一步强化合同管理
        建筑企业为了能够更好地面向市场,就必须严格遵守工程承包合同,在工期内保质保量地完成,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企业拟制合同的水平,保证合同的完整性与合理性;项目的管理目标,就是要以工程项目合同细则所明确的工期和质量为准,合理有效地组织施工生产;总承包商应和各分包商签订相应的合同,对合同双方进行相关制约,分包商向总承包商负责,总承包商向总工程负责。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方式已无法满足建筑工程施工,为实现各项施工工作的有序进行,要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方式进行完善与创新。因此,需要管理人员及时对传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了解,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优化施工管理,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推进建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胡丽娜.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施工现场管理与优化措施[J].江西建材,2016,10:283.
        [2]唐勇.探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现状以及改进措施[J].四川水泥,2014,12:93-94.
        [3]莫艳君.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管理的优化措施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24):188-189.
        [4]南静雯.建筑工程项目现场施工管理现状与应对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10):195-196.
        [5]左裕南.新形势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现状及优化策略[J].住宅与房地产,2019(09):1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