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 杨延江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0期   作者:杨延江
[导读] 摘要: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科学运用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对于保证工程建设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身份证号码:15042819800109XXXX
        摘要: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科学运用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对于保证工程建设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文献研究法、实践调查法,阐述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要求,说明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影响因素,并对关键施工技术要点展开探讨,希望可以对业内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近几年,我国城市化进程平稳推进,土木工程建筑工程事业持续发展,在土木工程建筑建设中,混凝土结构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就目前来看,混凝土结构质量问题依然普遍存在,可能会影响结构强度、刚度、稳定性,让建设施工单位产生经济损失。全面掌握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可以有效规避混凝土结构质量问题,提升结构性能水平。
        一、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要求
        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具有工程量大、工期长特点,混凝土结构施工要求主要为:(1)刚度要求。应保证整体结构水平位移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可以避免主体结构裂缝、墙体开裂、表面剥落等问题。(2)强度要求。应综合考量混凝土结构受力、垂直荷载、水平荷载作用,保证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可以承受多种受力情况。(3)延性要求。应保证混凝土结构具有一定塑性变形能力,可以吸收地震力,保证结构承载力。(4)基础稳定性要求。应保证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基础稳定,为后续施工顺利开展奠定基础[1]。
        二、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影响因素
        在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施工质量影响因素主要为:(1)温度因素。在建设施工中,如果环境温度发生突然变化,就会降低混凝土表面温度,让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产生内外温差,形成温度应力,应力大小与温差大小呈正比,且温度应力会让混凝土工程产生裂缝,让结构美观度与稳定性受到不利影响。(2)材料因素。混凝土材料质量、配比会影响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如果原材料质量不合格,检查、存储不规范,就会让混凝土结构工程产生质量问题,如果混凝土配制不合理,就会让混凝土坍落度、强度无法达标。(3)作业因素。在施工过程中,部分建设施工单位存在施工操作不规范、环节安排不合理问题,如部分施工单位在混凝土浇筑中,为追赶工期,忽视振捣操作,或是在拆模之前没有检查混凝土结构构件强度,那么就会影响混凝土结构整体强度[2]。
        三、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一)方案设计技术要点
        在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案设计中,建设施工单位应对温度变化、施工工序、裂缝问题、原材料选用、材料配比等工作予以高度重视,提高资源利用率,规避施工常见问题,与此同时,还应在工期控制、关键线路选择基础上,控制自缩值与温度应力。在控制温度应力过程中,首先,建设施工单位应考量工程实际情况,对水泥使用量进行合理设计,可以利用低热水泥进行施工,如果外部环境温度较高,可以将一定冷水添加其中,保证控制效果;其次,建设施工单位应考量外部环境温度变化情况,尽可能避免在夏日、高温天气开展浇筑施工工作,如果在此类天气进行施工,可实施一定降温手段。在原材料选用过程中,应对水泥、矿渣、粉煤灰、粗细集料、外加剂性能进行检验,保证材料质量达标。在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后,建设施工单位可以制定施工技术方案,以技术方案指导施工操作。
        (二)搅拌运输技术要点
        在混凝土搅拌工作开展之前,应科学选择机械搅拌、人工搅拌方法,保证石灰、水泥、水材料混合搅拌均匀性。在小型工程施工领域中,可使用人工搅拌方法,在中型、大型土木工程中,可选择使用机械搅拌方法。在正式搅拌之前,应开展预搅拌工作,并检验混凝土自密实性、流变性能、水化温升、自收缩性、抗裂性、抗冻性、抗氯离子渗透性等性能指标,结合检验结果调整配比方案,避免拌合物配比产生问题。在正式搅拌过程中,可在启动搅拌机后,在搅拌机内有序放入石子、水泥、砂等材料,在均匀干拌后,可以将施工用水缓缓加入搅拌机,控制加料时间在2min以内,经过持续拌和,可以将拌合物取出,并在拌板上倾倒,开展人力拌和工作,最后可检测坍落度等指标。
        在混凝土运输工作中,为让混凝土施工质量得到保证,应重点规避离析、漏浆问题,保证浇筑施工坍落度满足规范要求。

在运输过程中,运输设备振动、颠簸可能会让混凝土内摩擦阻力、黏聚力受到削弱,让集料平衡性受到不利影响,在重量作用下,可能会产生沉落现象,粗集料、细集料质量和水泥浆质量存在差异,在一定深度下,可能会产生分层离析问题,让混凝土结构受损,因此,需要保证选择运输道路平坦、运输工具合理、运输距离短,如果为长距离运输,可以选择使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在混凝土筒中放入混凝土干料,避免混凝土坍落度损失量因长距离运输而增加[3]。
        (三)接缝切缝技术要点
        接缝、切缝施工技术应用效果会影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稳定性,首先,建设施工单位应考量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接缝、切缝技术,保证所选施工技术可以满足工程结构施工要求;其次,建设施工单位应合理选择切割装置,将不符合设计施工要求的混凝土进行有效剔除,利用标准化混凝土进行施工,保证整体工程施工质量,为后续施工打好基础;再次,应对接缝技术进行合理选择、科学应用,并利用温度测量装置测量地表温度,调整施工技术方案,保证切缝、接缝作业规范。
        (四)浇筑施工技术要点
        土木工程混建筑混凝土施工内容包含基础底板施工、墙体施工、楼体结构施工等。在基础底板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混凝土散热问题,一方面,施工单位应控制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另一方面,应积极使用多种措施增强结构整体受力能力。在墙体浇筑工作中,应维持混凝土成分一致性,并控制分层浇筑厚度在振动棒作用部分长度1.25倍以内。值得注意的是,在浇筑施工过程中,为保证混凝土浇筑连贯性,应做好机械设备、材料选择工作,并严格管控浇筑施工操作,结合钢筋构件布设、建筑结构特点选择具体浇筑方法,在浇筑墙、柱连接为整体梁、板时,应在浇筑完成1h到1.5h后,再开展后续浇筑工作。
        (五)抗裂强化技术要点
        在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可能会产生干裂问题。为降低裂缝出现可能性,应在结构施工中科学利用抗裂技术,以提升整体项目工程建设施工质量。首先,施工单位可以在混凝土中掺和一定添加剂,以调控混凝土结构自缩性;其次,应将一定有机纤维、金属、无机纤维,以增强混凝土结构自身抗裂性能;再次,应对混凝土材料配比进行科学设计,做好配比测算工作与验证工作,增强混凝土结构强度[4]。
        (六)结构养护技术要点
        在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完成后,施工单位工作人员应利用刮尺对其进行刮平处理,并将混凝土表层吸附泌水予以清除,在表面二次压光收水的时候,施工人员可以使用手按指印的方法判断结构养护工作开展时机,在具体保温养护工作中,可以插入冷凝管进行降温,在对测温导线进行科学规划后,可以覆盖棉被进行保温,并定期洒水,让混凝土内外温差得到有效调控。一般情况下,需要在混凝土浇筑完成12h后开展测温工作,前期可使用每2h测温1次频率进行,中期可采用每4h测温1次频率,后期可采用每6h测温一次频率。在混凝土表层温度与大气温度接近,气温和混凝土中心温度差在25℃以内时,可以停止进行测温,并去掉保温层[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温度因素、材料因素、作业因素均会影响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建设施工单位通过全面掌握方案设计、搅拌运输、接缝切缝、浇筑施工、抗裂强化及结构养护技术要点,可以规避因此类因素影响带来的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问题,保证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阴彦霖.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1(01):145-147.
        [2]武莉红.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管理探析[J].砖瓦,2021(01):131+133.
        [3]王猛.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居舍,2021(01):81-82.
        [4]赵秀玲.论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居舍,2021(01):83-84.
        [5]王斌.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与预算,2020(12):83-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