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型的建筑技术开始出现在了建筑领域中,如BIM技术,该技术对增强设计人员的设计效率、提高建筑设计价值等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BIM技术的特点,研究在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具体应用,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优化BIM技术的应用,旨在促进建筑工程施工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BIM技术;应用策略
前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我国建筑行业开始进入到发展的新阶段。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开展的基础,为了提高设计的水平,要不断引进新型的技术。BIM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产物,将该技术应用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应用BIM技术,可以对建筑工程施工进行指导,并规划施工的内容,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从而提高施工的质量。
1.BIM技术概述
1.1BIM技术的定义
BIM技术指的是建筑信息模型,该技术最早出现在2002年,BIM理论主要是CAD与CAM组成的计算机集成系统,即CIMS。BIM技术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来建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可以将建筑结构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使设计人员可以将设计理念直观地展现在电脑屏幕上。
1.2BIM技术的特点
建筑信息模型中的各个专业的信息,可以在建筑信息模型中实现建构,由此也反映了BIM技术集成特性,通过集成各方面专业的信息,从而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综合性与整体性。构成建筑模型的数据库主要为多个三维立体模型,数据库为建筑结构设计提供了施工材料、建筑结构尺寸等,通过BIM技术可以将建筑结构的构建联系起来。
BIM技术优化了建筑设计的平台,在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加强业主与施工方的交流,有利于实现双方的信息反馈。BIM技术在使用时主要是根据不同专业类别进行建筑结构设计,通过检测建筑构件之间的影响,继而使建筑工程设计团队的工作效率不断提升,并降低建筑设计规划化的时间。BIM技术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可以将分散的数据信息关联起来,技术人员修改了某项建筑结构设计的参数以后,不用再处理更改建筑设计图纸,而BIM技术的数据库则会对信息结构实施自动更改。BIM技术还可以模拟建筑施工的阶段,工程师在建立模型时只需要全面分析影响施工的各个要素,就能够节约建筑设计的时间,提高施工的效率。
2.BIM技术的优势分析
2.1全程可视
通过BIM技术,有利于采用三维模型的方式将建筑结构之间的关系清晰地表述出来,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也可以实现施工技术的交流,共同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特别是在复杂度较大、对施工技术要求高的建筑工程中,BIM技术的运用能够演示建筑结构的动态信息变化过程,因此在施工时则可以对建筑结构设计是否合理进行判定,以此来判断其是否能够满足建筑施工的需求。通过BIM平台,能够有效解决传统2D图中容易出现失误的问题,有利于满足高质量建筑的需求,改善信息交流不畅等相关的问题。
2.2碰撞检查
建筑工程开展对细节的要求较高,细节出错会导致整个建筑出现问题,因此在施工之前要通过BIM技术排查和纠正施工中的问题,促进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方案的优化,降低施工中存在的尺寸错误、管线碰撞等相关的问题。在实施建筑设计时,专业人员要对建筑设计进行反复的修改、调查和验证,在确保建筑设计处于理想状态以及各方意见达成一致以后才能够开始施工,这样有利于提高建筑施工的效率,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建筑施工的目标。
2.3虚拟施工
通过BIM平台,可以实现可视化的3D建筑模型,同时还能够使4D模型由此而出现,借助动画的方式来对建筑施工的过程进行模拟,有利于将施工方案与施工进展进行对比分析,这样各方在合作的情况下,施工方、业主领导以及监理方能够及时发现建筑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提高建筑施工的安全性,降低建筑工程返改、整改的几率。通过BIM技术,还能够根据建筑结构的工程量计算出建筑工程造价,这样计算出的造价是根据模拟的建筑结构设计出的,因此工程造价的计算也更为精准、便捷,根据建筑工程结构的造价可以对建筑结构进行修改和完善,以满足建筑结构设计的需求。
3.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策略
3.1设计施工方案
建筑工程施工方案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建筑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合理性。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BIM技术可以实现数据信息的交流与转换,继而将建筑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数据信息有机整合起来。与相对完整的设计方案相比,应用BIM技术可以建立建筑工程数据库,在设计阶段可以通过工程数据库来对建筑结构进行分析和整合,减少数据出错的几率。另外,应用BIM技术可以建立完善的专业信息模型,及时将相关的数据信息提交到后续的审核环节,从而实现数据信息的协调与反馈、增强数据信息交换的频率。
3.2实现三维可视化交底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技术交底对工程施工的可行性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应用BIM技术,可以采用三维可视化交底,全面掌握施工班组人员的施工重难点。在施工作业环节,应用BIM技术可以组织相关人员实现技术交底,比如暖通工程施工技术交底。三维可视化技术交底,可以借助优化以后的模型,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指导,然后再实现后期的管道安装作业,再借助剖面图清晰地展现复杂节点位置的管道分布状况,避免施工出现争议,从而增加建筑施工的效率,有效提升建筑施工的质量。
3.3基于工程量统计的限额领料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需要对施工的安全、施工质量、施工进度等进行管理,其中施工材料的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应用BIM技术构建数据库,优势在于可以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使不同专业的人员可以结合自身的需求,提取完善的数据信息,并控制材料的使用量数据。BIM系统可以提取有效的信息,并精准地核对领料单,实现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的量化管理,降低资源浪费。
结语
在我国,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率还偏低,市场上的专业化技术应用人才缺乏,相关的硬件设备较为落后,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BIM技术的应用。另外,我国的BIM技术整体上处于起步发展的阶段,还未构建统一的技术使用标准体系,因此各项数据信息的传递共享制约了BIM技术的发展。基于BIM平台上的数据共享缺乏标准的体系规范和协调机制,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难以保障权益方的利益,容易引发知识产权等方面的纠纷。
参考文献
[1]贺林贵.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19,(10).
[2]张衍林.建筑工程施工中BIM技术的应用实践探究[J].区域治理,20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