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施工中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安全管理研究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0期   作者:吴阳南
[导读] 摘要:在地铁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一直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分公司  上海市宝山区  201900
        摘要:在地铁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一直是一项重要的内容。而随着近年来各地城市的快速发展,对于地铁工程的需求日渐增多,但对于地铁工程施工期间的安全管理工作仍旧存在缺陷。经统计分析,人员不安全行为是造成地铁施工事故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要想从根本上进行控制,必须在地铁工程施工期间对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科学管理。论文分析了地铁工程施工中出现人员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原因,提出针对人员不安全行为所采取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地铁施工;人员;不安全行为;安全管理
        1.安全行为的概念
        所谓“行为”指的是人在社会活动当中一切外显的运动、动作、活动或者反应。而“不安全行为”则主要是指一些可能会较易引起事故的人的行为,也就是指能造成事故的人为错误,这些错误也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因为地铁施工是一项工程量非常大施工时间较长的行为过程,我们要尽力使每个环节减少甚至杜绝一切由人、机械或者环境所引起的不安全行为。
        2.地铁施工中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分类
        2.1与城市环境的冲突导致的不安全行为
        因为地铁施工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而且,在地铁施工当中往往会占用车行道、人行道等交通道路,所以为了较少占用道路的时间,减少对城市道路功能的影响。比如施工窗口期内集结大量的施工人员突击施工。
        2.1.1施工队伍自身管理不规范
        关于地铁施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结合可见的现象,先从施工管理队伍说起;很多的施工队伍自身管理不规范细节不到位。可能是顾及到施工劳动非常辛劳等原因,对施工人员的日常安全管理容易软弱松散,没有做到持续性的安全知识教育与督导。对施工者的安全行为没有做到严格的约束。国家在对工人管理上早就出台了一些严格管控的条例,但依然可以发现那些条例在施行上力度不够强,因而一些人员因出于“侥幸心理”,而产生了很多不安全行为[1]。
        2.1.2工人自身思想意识不够
        上文中虽然提到了这些存在于管理中的问题,但是,在管理者当中也有做的到位的,比如说,在工作中就有不少施工队伍,开工前都有给工人做安全知识培训,而且这些队伍的负责人不仅会时常给工人做安全知识讲解,还会在工地亲自检查工人们是否是在安全施工。即如此,这些工地上还是出现过一些小的不安全行为,例如工人常常被钢筋;这也正说明,在安全施工这一块,不仅仅是施工队伍的培训,更在于工人自身的安全意识。各类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安全意识”普遍性不足。导致地铁施工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首先应从个人的自身来分析,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在招投标中对安全施工的要求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二是监理方安全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三是施工人员来源多样,文化背景不同,职业素质参差不齐。
        2.2受环境变化影响
        在地铁施工当中,虽然通常都是在封闭环境下工作,但是环境的变化对工程当中不安全行为也有很大的影响。比如说遇到下雨潮湿天气,工作面会变得湿滑,施工人员很容易发生滑到的情况。所以,施工前期要先充分地了解施工地点的具体地理、环境、气候等情况,提前做好各项必需设施的准备。
        2.3受机械故障影响
        2.3.1工人对机械性能不熟悉,操作技术不过关
        在机械地使用当中,一方面是由操作人员操作不当引起的。由于工人的业务知识水平有限,操作起来可能会存在一些技术掌握不牢靠,操作疏忽等现象。所以在加强工人安全施工意识的同时,还应该持续的加强工人的机械使用能力的培训和考核。
        2.3.2机械本身使用时间太长,或者维护不到位所引发的不安全行为
        机械因为使用时间较长而出现故障从而引发的不安全行为是一个时刻需要关注的问题。

例如购买时间已经很长,再加上机械一旦开工就会不分白天黑夜的连续运转,某些设备可能耗损严重,个别部件损坏不能被及时发现,设备长期带病运转。所以一定要抓好岗前培训做到100%持证上岗,认真按操作规程使用机械设备,安排专人定期巡检维护,设备运转台账完备。
        3.针对地铁工程施工中人员不安全行为所采取的管理措施
        3.1根据反应性制约论制定的管理措施
        1)在施工区域入口设置警示标志,将安全装备检查作为主要内容,确保标牌醒目,能够有效刺激、提醒现场施工人员注意安全。2)设置安全信息通报栏,对地铁工程中出现的各类事故进行通报,内容保证图文并茂,通过直观地展示刺激施工人员感官,提升安全意识,注意配备简要的事故分析,提升施工人员的重视程度。3)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施工现场噪声、温度、压力等参数,结合安全管理标准对施工区域的粉尘进行控制。定期安排专人进行检查,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并通过有效措施改善施工区域的视觉效果。4)对于存在重复性劳动、环境单一的施工区域,需要设置报警提醒装置,在规定时间、规定情况下发出报警提示音刺激施工人员,使其能够保持安全防范意识,避免疲劳问题造成的安全问题。5)在施工区域设置监控,实现对现场施工行为的监督,及时发现施工环境变化及不安全行为,以便可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2]。
        3.2根据强化理论制定的管理措施
        1)将安全工作与施工人员的经济利益挂钩,做好经济奖惩制度的设置。奖励制度能够强化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保障安全行为可以持续下去。惩罚制度能够针对不安全行为进行控制,降低安全问题发生的概率。2)在各个施工工作开始的节点,建立有效的例会制度,针对上一周期中工作的施工情况进行总结,对安全行为成果较好的人员、队伍进行表扬,对存在不安全行为或出现安全事故的人员、队伍进行批评,提升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同时针对下一周期所涉及的工作进行安排。3)结合工作人员状态控制现场施工工作量,当人员工作状态较好时可适当增加工作量,强化其安全行为惯性,通过重复工作的安排使其对安全行为形成有效记忆,以便能够更好、更快地发现现场各类危险源,及时作出有效反应。
        3.3根据社会学习论制定的管理措施
        3.3.1营造安全氛围
        经过对地铁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安全行为管理理念和规范,对人员行为进行有效引导,形成自觉抵制不安全行为的习惯。营造氛围的过程中,需要传授相应的安全技能、知识。对参与地铁施工的人员进行安全技能培训,使其形成安全记忆,在实际施工操作过程中依照记忆流程开展工作,提升其辨别危险源的能力,及时纠正可能出现及已经出现的不安全行为,从根本上抵制地铁施工不安全行为。将安全理论知识传授给现场施工人员,使其能够充分了解地铁施工技术、环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以便明确哪些行为可行、哪些行为不可行,促使其主动、积极地进行安全知识学习。
        3.3.2重视人员心理
        结合地铁工程建设特点,开展相应的人员心理教育培训,重视人员心理教育在日常施工中的作用,加强其认同心理、从众心理,积极模仿、传递人员安全行为,形成众人共同关注安全的行为、心理环境。通过舆论工具加大安全管理工作、制度的宣导,促使现场施工人员认同心理的形成。当施工人员工作目标与企业目标一致就会形成认同心理,其工作的目标是为了获取相应的劳动报酬,企业的目标是获取相应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施工过程中的事故问题,完成企业既定计划及各类目标,防止现场施工人员不安全行为的产生,本质上施工人员与企业的目标是一致的。
        4.结束语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在地铁施工当中人自身的不安全行为占据地铁施工中不安全行为的绝大部分,由于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薄弱或者对待工作抱有侥幸心理,为自己的安全、他人的安全埋下了严重的隐患。我们必须要加大对地铁建设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管力度,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从多方面做起,有效地控制地铁施工中不安全行为的发生,为施工人员也为工程本身树起一道安全屏障。
        参考文献
        [1]城市轨道交通2014年度统计分析报告[J].城市轨道交通,2015,02:14-18.
        [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检查指南(试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24-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