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风险及其防范策略 张伟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0期   作者:张伟
[导读] 摘要:由于建筑工程项目是一个大型综合体项目,在施工的过程中风险问题难免会存在,所以为了将施工管理风险问题避免采取有效的防范策略意义重大。
        身份证号:32128419841212XXXX  江苏南通  226600
        摘要:由于建筑工程项目是一个大型综合体项目,在施工的过程中风险问题难免会存在,所以为了将施工管理风险问题避免采取有效的防范策略意义重大。因此文章立足于实际,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风险防范控制策略进行了探讨并且给出了个人建议,希望可以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风险;防范策略
        0引言
        无规矩不成方圆,国家制定国法于是社会成员们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能够有序的进行;企业中有规章制度,因此整个企业能够有序的进行生产活动。在建筑工程的开设中也是如此,作为一个需要长期投入才能够获取利润回笼的行业,这一工程的建设时间以及建设成本对于施工方而言都有重要的影响。而在施工的过程中,影响因素过多,如何把控这些影响因素,就需要进行工程的管理。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对建筑工程的项目施工管理进行风险的分析,探讨应当从何入手改变现状,增强对于施工项目的管理水平,促进建筑工程的高质量、高效率完成。
        1.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意义
        在进行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如果原材料的质量不合格,那么在建设完毕之后就会出现质量问题,进而影响整个施工的质量,影响企业的品牌竞争力与企业信誉。如果是在建筑过程中就会出现质量问题,可能会对工作人员的安全产生影响,造成安全事故。如果施工环节出现衔接的问题,先后顺序混乱,那么为了施工的质量,就需要推倒重来,由此就会增加成本的支出,影响企业的利润空间。如果设计图纸与施工现场不符,就需要进行设计变更或者是工程变更,也会对工程的顺利完成产生影响。诸如此类,在没有管理的情况下,对上述问题无法进行规制,就会影响企业建筑工程顺利完成与企业的品牌信誉。因此,必须加强对于施工环节的管理,解决上述问题,保障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
        2.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风险因素
        2.1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有些工程并没有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施工过程的把控,这是一大漏洞,如何保障这一施工过程中的管理能够落到实处,首要的就是树立进行风险管理的意识。经过调查发现,在当前我国的施工环节中,不仅是管理人员的缺失,对于施工人员的资源配置也不协调,对于施工环节的安排也并不高效,甚至没有对于原材料的严格把关与对于设备的管理机制[1]。这些所有的问题,都是由于思想上的不重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是社会意识对于社会存在也具备反作用。只有在思想上树立要进行风险管理的意识,才能够反映在实践中。
        2.2管理体系不健全
        在我国当前的管理模式中,并没有对于完善的体制机制可供参考。对于任何一个工程的建设,都应当在充分的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以及施工的实际工程相结合的基础上,对管理模式进行制定[2]。一项完备的管理体制的建立应当包括:决策机构,执行机构与监督机构。决策机构应当由设计部门,投资部门以及施工单位三方牵头成立;执行部门应当设置经理一名,对下属的各单位工作进行协调;监督机构应当保障对于施工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而我国当前的管理体系中并没有形成完整的机制帮助行业中的施工队伍进行管理模式的建立。
        2.3信息系统建设不完善
        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缺少信息的沟通机制。如果原材料出现问题,就需要对原材料的采买与入库资料进行核对,此时应当由哪个部门去哪里进行比对,资料在何处存放。如果设备的使用出现问题,那么对于此设备的型号与保养守则还有维修所需要的各项资料应当如何处理[3]。如果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发现,设计图纸与施工现场的地形有出入,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如何进行施工,是否需要请示,向哪一部门请示。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或者是安全事故应当如何处理,有无应急预案。上述的所有问题都涉及到信息的存储与信息的传递,如何做好这一项工作需要机那里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而这一系统的缺失也使得我国的建筑工程中出现五花八门的问题,对施工工作人员的安全埋下隐患,进而影响施工的安全与效率[2]。


        2.4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失误因素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由于不可控风险较多,因此会出现一些预料之外的情况发生。当意外情况发生时,需要有应急预案帮助及时的作出处理,如果没有应急方案,那么在处理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对于环境的污染,对于工作人员的安全产生影响等。因此,应当建立意外风险的应对措施,对我国的项目风险进行管理,帮助施工的安全、有序、高效进行。
        3.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风险防范策略
        3.1强化风险管理意识
        想要对工程的建设进行把控,就需要首先进行思想观念的树立,必须强化对于施工各环节的风险管理。第一,企业应当设置管理人员,对施工的全过程进行管理与监督;第二,对整个施工区域进行安全标准的设置,一方面,能够提醒外部人员不要擅自闯入,另一方面,能够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警示。第三,对施工的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将安全二字贯穿施工的全过程。具体的措施可以是,工作人员未经安排培训的不得上岗工作,在经过培训之后如果能够通过测评的,可以上岗工作。再如,每班作业之前,都进行安全生产的喊口号活动,以此来激励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帮助工作人员提升安全生产的思想意识。
        3.2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是进行安全生产的前提。对于这一体系的建设应当着重探讨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对于原材料的把控。在采买原材料的过程这能够极易出现双合同或者恶意串通的现象,如何进行规避,保证原材料的使用安全,就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把关,在监督人员的陪同下进行采买,同时要求对于原材料的质量证明。第二,对于设备的管理。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如果设备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施工的进度,同时也会对安全生产产生影响,因此,必须严格对于设备的管理与维修养护工作。根据不同的机械设备性能不同,对设备进行不同频率的维修养护工作,例如,每班结束之后需要进行设备的擦拭,每班工作开始之前进行机械设备预热与检查的工作,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等[3]。
        3.3健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当今时代已经发展成为信息时代,对于信息的传递与竞争显得尤为激烈。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必须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保证对于各项内容的存储,便于在利用时能够方便查找。此外,还可以建立本企业内部的信息库,对所有的建设项目录入相关情况,尤其是对于此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难点与重点内容进行分析与记录,便于公司内部对于此项目的消化与经验分享,帮助其他施工队伍在遇到类似情况时的经验查询。
        3.4落实项目管理人才建设工作
        在项目管理人才建设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做好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地将风险意识提高,从而给该项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在相应管理人员选择的过程中,需要具备执行能力,具备较强综合素质的人员担任管理人员,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还需要对管理组织结构进行优化,从而保证项目人才能够得到培养,此外相关单位还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将项目管理人员处理风险能力的水平提高,从而保证在建筑工程项目开展的过程中,能够及时的了解风险靶向问题,从而采取有效的策略提高项目的进度。
        4结语
        综合以上叙述,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施工风险来自于各方各面,因此为了需要将施工管理风险问题解决就需要从各个施工环节着手,采取高效的安全管理方式才能够将项目施工风险问题避免。在上文研究中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风险防范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究,目的在于推进建筑工程项目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肖永.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J].装饰装修天地,2019,(5).282.
        [2]杨守霖.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风险管理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20).19 -20.
        [3]张博.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风险防范分析[J].民营科技,2017,(4).1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