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难点分析 冯建伟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0期   作者:冯建伟
[导读] 摘要: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断面尺寸比较大、一次浇筑方量大,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水化热总量大、混凝土内部温度急剧上升导致的内部极易引起混凝土裂缝,控制温度引起的裂缝问题是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应对的主要问题。
        山东聊建现代建设有限公司  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断面尺寸比较大、一次浇筑方量大,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水化热总量大、混凝土内部温度急剧上升导致的内部极易引起混凝土裂缝,控制温度引起的裂缝问题是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应对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难点分析
        引言
        在总结常规大体积混凝土养护的基础上结合混凝土温控措施有针对性对局部位置加强养护的措施。既保证一般部位达到养护标准也能很好地解决特殊的局部位置混凝土养护措施,对控制混凝土裂缝有积极作用。为类似施工提供混凝土施工经验。
        1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概述
        所谓大体积混凝土,简单而言主要指的是混凝土结构,最小的几何尺寸不能小于1m的大体量混凝土工程。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材料内部的胶凝材料,经常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水化热现象,进而会形成明显的温度输出以及膨胀变形等问题,属于一种比较特殊性的混凝土材料,所产生的裂缝病害问题也比较常见。和其他的普通混凝土材料相比,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量较大,混凝土构件体积较大,结构稳定性更高,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工程施工要求相对较多,水泥当中的水化热问题表现危险,如果没有对施工温度进行有效控制,很有可能会产生严重的混凝土表面裂缝现象,进而对整个大体混凝土结构稳定性产生影响。
        2明确混凝土浇筑工艺要点
        2.1混凝土施工准备
        建筑工程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砂石、水泥等混凝土材料,要根据合同要求进行混凝土材料的采购,同时要确保材料的质量,和材料进场时的检查工作,杜绝质量差、不符合规格要求的材料进场;材料进场后按材料的类型和规格进行分类堆放,同时也要保障材料存放过程中的材料质量,避免因天气等原因降低材料质量;在施工前要对混凝土材料进行检查,发现不合格材料要立刻更换。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把控,才能确保施工时材料的质量依旧达标,从而保障在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的基础施工质量。
        2.2块状筑造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为了有效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度,经常采用分块浇筑。同时,在这种分块筑造法中,分为层状结构和箱形两种。今天建筑物分层灌溉的方法包括多层方法。采用三种灌水和灌水方法,包括分段和坡面分层。综合分层法可使混凝土散热均匀,无竖向裂缝,但混凝土的搅拌运输应满足初凝前混凝土连续浇筑的要求,使桥梁平整、无缝。针对混凝土粘结程度低、渗水量大、冲蚀破坏小的特点,对平面面积大、厚度薄的倾斜分层建筑,采用分段浇筑法。目前桥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多采用二次整体浇筑和整体分层浇筑。
        2.3混凝土振捣
        在混凝土振捣环节,技术人员根据施工情况,配置适当型号的振捣设备,并合理设置振捣时间与振捣顺序;合理选择振捣方式。例如,可选择斜向振捣技术,施工人员将振捣棒调整至适当倾斜角度;严格控制振捣棒与模板板壁、底部埋设件的安全间隔距离,以及振捣棒插入深度;遵循“快插慢拔”施工原则;当达到振捣时间后,施工人员应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检查,如若出现翻浆现象,则分析问题成因、适当延长混凝土振捣时间。
        2.4预埋水管
        预埋水管可以降低混凝土连续流的温度,并能将混凝土块冷却到稳定体积,水管的直径一般为25mm-19mm薄壁钢管或铝管。两层水管之间的距离取决于平均距离为1.5-3m,且两层均通过坡度在管道中应覆盖第一层混凝土厚度,但供水时间应适合第二次升温。混凝土不应超过第一次升温,并且需要避免温度过程大而陡而导致裂缝。
        2.5混凝土养护
        在混凝土浇筑、捣实完毕后,混凝土中的凝胶体要在保持施工原型的过程中进行水化最后转化为具有粘结力的稳定结晶,从而定型。

但因环境温度的不稳定性,当混凝土中的水分过快蒸发,就无法顺利水化,从而造成混凝土脱粉现象和收缩变形现象。因此,在混凝土浇筑、捣实完毕后,要立刻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工作。混凝土的养护过程要按照顺序进行,在混凝土表面的抹压工序完成,混凝土表面凝结后,要先洒水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再使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养护,并以多次洒水的方式始终保持塑料薄膜表面有水珠。
        3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1科学选材
        在进行混凝土施工材料选择工作时,为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应根据工程特点合理选择水泥、骨料等原材料。例如,在选择水泥材料时,要对水泥的性能进行质量检测,根据不同工程的不同需求选择合理品牌水泥;在进行骨料采购时,应对骨料的光滑性等性能进行质量检测,并根据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粗、细规格的骨料,避免因混凝土施工材料采择不合理、不科学,从而导致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提高采购人员对混凝土材料的了解和掌握,不仅能提高采购人员合理选材的能力,也能引导采购人员提高对工程结构的了解性,从而提高了采购人员自身的工作能力,为企业发展起到良好作用。
        3.2温度控制策略
        在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工作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温度控制措施,最大限度地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受到水化热问题的影响而产生严重的裂缝问题。在具体工作过程中,主要工作方法是进一步控制混凝土材料内部的水泥使用量,通过使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型号,比如矿渣、水泥材料等,然后需要对混凝土搅拌技术进行有效改进处理。通过使用外加剂,将其直接混入到混凝土材料当中,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而言,在施工过程中通常将冷却管直接埋设在混凝土材料内部,然后通过冷水循环流动,将混凝土当中的大量热量进行排放,有效控制大体混凝土内部和外部产生的温度差,有效降低混凝土材料内部产生的应力大小。
        3.3混凝土试拌
        配合比方案不合理是混凝土浇筑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将导致所配制混凝土材料性能质量与预期产生出入。而问题根源在于,部分技术人员专业素养不达标,所设置各类原材料用量比例不合理,所搅拌混凝土材料质量不符合相关施工标准。因此,在混凝土配合比方案编制环节,企业可选择组织开展混凝土试拌作业,基于配合比方案,搅拌少量混凝土材料。随后,将混凝土试品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对配合比方案进行优化改进,直至混凝土材料质量达标、明确各项原材料最佳用量。
        3.4加强混凝土施工中的监理
        加强施工监理,可以监督施工方工程实施,有效控制施工进度。为了保证每层混凝土的厚度,保证温度分布均匀,必须严格控制浇筑时间和混凝土厚度。监理有责任和义务对施工人员特别是施工人员提出索赔,指示施工人员及时移动混凝土浇筑管,以保证浇筑的均匀性。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磨合必须每两小时测量一次,并做好记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当中,工程施工单位需要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要点进行全面掌控,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后续建筑体的使用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对于工程施工单位而言必须要充分重视高层建筑基础底板的施工质量控制工作,采取更加先进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和防控措施,从整体上提高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提高建筑体技术结构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谭平.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技术[J].城市住宅,2020,27(02):121-122+125.
        [2]盛洁,张锋,陈明.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06):176.
        [3]周昌海.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9,9(03):197-198.
        [4]刘长明.房屋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06):109-110.
        [5]马国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9(09):2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