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北山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辽宁锦州 121000
摘要: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迅速,经济水平快速提高,推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进程。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结构设计是工程的核心内容之一,由于混凝土结构的特殊性,容易出现混凝土自缩性、温度差异、材料配比不合理等现象,导致对工程质量产生一定影响,因此,需要提高施工人员的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调整施工方案的合理性,确保土木工程项目施工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探讨
引言
目前,不难发现土木工程建筑工作与我们的生活已经变得息息相关,所以提升施工质量已成为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其中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好坏会对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近几年,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从而忽视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然而各种问题的不断累积往往会造成大的问题,甚至会影响建筑行业的正常发展。因此,我国的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做好引导工作,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的解决,不断的优化和完善建筑施工水平,提升施工的技术和能力。下文主要是对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1影响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因素
首先,若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环境温度骤然改变,那么,混凝土表面温度也会大幅度跌落,结构内外部形成较大温差,而后形成温度应力,温差越大应力越大,而温度应力是诱发混凝土裂缝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不仅会降低结构美观度,也会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形成负面影响。其次,质量达标的原料及配制阶段有效控制是提升混凝土性能指标的基础,但在施工实践中,施工质量不达标、配制方法不规范等状况较为普遍,影响混凝土结构施工效果,原料购置、存储及施工阶段质检不严而引起质量问题;施工人员若不能严格依照施工规范标准检验材料配比,不结合实际,滥用既往经验,导致配制的混凝土强度、坍落度等指标和施工设计存在出入。再次,混凝土构件浇筑、养护情况均会影响结构最后质量。部分施工单位未严格遵照规范作业。例如,在浇筑环节中,为了追赶工期省去了振捣步骤,或在构件强度没有达到设计要求时急于拆模,或是混凝土养护不到位及时间过短等,均会降低混凝土结构强度,对土木工程安全施工构成一定威胁。
2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的特点
2.1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混凝土结构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主要是因为混凝土的材料包括水泥、砂石、水和部分外加剂融合搅拌而成的胶凝材料,混凝土材料在含有充足水分的时候可以随意的流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由塑型,对于土木工程中建筑物的浇筑和灌注等工作在操作的过程中都非常便利,避免在浇筑过程中由于被卡住而导致的建筑物不牢固。
2.2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具有较强的抗压性
土木工程混凝土具有较强的抗压性,其主要原因是混凝土含量最多的材料是砂,砂的特点是不怕挤压,并且越挤压其硬度越高,越牢固。另外由于砂在进行搅拌的时候会加入一定量的水,水和砂在湿润的情况下可以塑型,并且等水分不断蒸发,干燥之后就会变得非常的坚硬牢固,一般不会出现缝隙,这也会无形中增强了其抗压性。
2.3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具有较强的耐火性
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具有较强的耐火性,其主要原因是混凝土主要是由水和砂组成的,并且水和砂都属于不易燃烧的材料,并且水和砂还能够隔断火源,进而提升了建筑物的防火性和安全性。与此同时,混凝土的原材料属于比较普遍的材料,材料的成本比较低,而且对于制作、运输、存放要求较低,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施工的成本,这也是混凝土受欢迎的原因。
3优化措施分析
3.1细化混凝土浇筑工序
在土木工程项目建筑中,施工人员需要深刻认识混凝土浇筑的重要性,提高施工技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需要确保规范性地进行浇筑工序,严格按照工程的规定标准,防止出现浇筑遗漏现象,为土木工程建筑提供技术支持,提高施工的整体质量。第二,在完成浇筑施工后,需要使用反复抹压的方法,在施工后对保鲜膜进行保护处理,为工程的运行提供保障。第三,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需要定期洒水,防止混凝土水分蒸发导致裂缝,提高施工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第四,对于混凝土施工人员,需要通过专业的人才培训,进行系统性地学习,不断提高综合素养,促进建筑行业的创新发展。
3.2认真落实运输与搅拌工作
混凝土搅拌等同于将水泥、石灰及水等材料混合后搅拌均匀的一种操作手段,混凝土搅拌有人工搅拌与机械搅拌之分。人工搅拌质量偏差,多适用于小型工程施工领域中。本项目规模较大,故而采用机械搅拌方法。精确测算出混凝土构件各种物料的投用量是充分、有效搅拌的基础。在正式搅拌前期,要先预搅拌1次,以防正式搅拌过程中对拌和物配合比形成不良影响。启动搅拌机,将石子、水泥、砂按序投放至搅拌机内,干拌均匀后,将缓缓加入施工用水,加料总时间要≤2min,在加完水以后,持续拌和2min。从搅拌机内卸出拌和物,将其倾倒于拌板上,组织人力拌和1~2min,就可以检测坍落度或者试件成型,从加水时计时,所有操作一定要在30min内完成。混凝土运输即被定义为从搅拌站将混凝土运送至浇筑点。为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对拌和物运输提出如下基本要求:严禁形成离析现象,无漏浆,确保浇筑施工时期坍落度符合规范要求,于混凝土初凝前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浇筑与振捣。在运输阶段,在运输设备颠簸、振动等动力作用下,可能会削弱混凝土的黏聚力与内摩擦阻力,导致集料丧失平衡,在自身重量作用下朝向下方沉落,质量越大,沉落量越大,因粗、细集料与水泥浆质量有差异,聚集于一定深度,诱导分层离析现象,对混凝土质量形成损伤,故而要求运输道路平坦,合理选择运输工具,约束运输距离,规避物料分层离析问题。若混凝土已经出现离析现象,建议在浇筑前对其进行二次搅拌。同时,也要确保运输混凝土工具不吸收、不漏浆,科学管束运输时间。若是长距离运输,则建议选择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把配制好的混凝土干料装到混凝土筒中,在临近现场时再加水拌制,以防因长途运输而增加混凝土坍落度的损失量。
3.3控制混凝土温度应力
由于混凝土结构具有一定特殊性,因此,需要根据施工特点,有效控制混凝土温度应力,提高结构的稳定性,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根据工程项目的需求,合理控制与测量水泥的使用量,充分发挥预期的设计效果,提高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其次,在实际施工中,当水泥与空气接触时,会降低混凝土结构的热量,从而产生热量传递的现象,因此,需要考虑不同温度对混凝土结构浇筑的影响,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有效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最后,施工人员可以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控制混凝土结构的温度,为施工质量提供保障。
结语
综上所述,相关企业应不断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利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促进我国建筑施工行业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尹将屹.对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的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2019(7):295.
[2]杨卓.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8):200.
[3]苗璐.解析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18(7):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