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技师学院 浙江金华 321000
摘要:技能人才是我国技术工人队伍的骨干,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技能人才队伍作为制造行业的一支主力军,在实现制造业强国战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时期的背景下,对于人才有了最新、最高的标准,在经济社会的背景下,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方面的能力。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是越来越高,使得人才市场的竞争力也是越来越强,这就要求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技能人才必须要具备专业的技术能力水平,对于这一要求的提高,使我国的高技能人才缺口越来越大,而高技能人才的缺口将会是中国经济转型。
关键词:新时期;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机制
引言:人才的标准是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的,所以,应当加强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为我国培养出适用性的高级人才。目前,我国的高技能人才相比其它国家较少,高技能人才越来越难培养,一些企业和单位不得不降低招人标准,但还是存在招人难的问题,所以,必须要重视培养人才的问题,加强培训机制,使我国在经济转型的方面有一新的突破。
1新时期高技能人才培养特点分析
一是高技能人才与他特定的岗位是相互联系的,如果说一位高技能人才离开了工作岗位,那他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比如说一位电工,他在电工这个职业岗位上属于一位电工高级技师,与他的岗位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一旦脱离岗位就不具有高级技师的资格以及技能了。二是技能人才对知识和经验的运用,高技能人才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积累学习经验,但是只有一些实际的操作训练才可以让高技能人才真正学习到技能方面的基础知识。三是高技能人才与企业之间有着差别性,企业之间一些岗位和职责的不同,对高技能人才的标准和需求也不相同,这也是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原因所在。四是高技能人才是随时变化的,可能随着技术的发展就渐渐不符合高技能人才的标准了。
2新时期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准则
2.1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
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是成为高技能技术人才的重要前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新型设备也在相继出现,如果在学校期间学会所有技术方面的知识,显然是不太科学的,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一件事情,但是,任由技术怎么发展,都还是同一原理,所以,只有掌握基础的技能知识和技巧方法,才能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2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会中的生活不比在学校里,学生步入社会中将会面临各种各样来自工作或生活中复杂的问题,为了使这些问题不对学生造成困扰,因此,教师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向学生提出一些社会当中必然会出现的问题,让学生提前适应社会生活,有很好的适应能力,这样就很好地培养了他们拥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来应对社会当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3熟练运用计算机的能力计算机的使用范围已经非常广泛,社会的发展已经离不开计算机的应用了,它主要可以处理一些工程类、医学类、教育类等一些复杂的问题,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计算机是每个学生必须要掌的握的必备技能。
2.4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
作为一名优秀的高技术人才,必须要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不但可以很好地适应工作环境,还可以协调工作中的各种关系,以及处理好周围的人际关系,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大学生都不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所以,为了他们以后在社会中可以很好的发展,在学校的这段时间就应该重点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3.新时期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机制的发展策略
3.1运用激励机制调动积极性
没有合理的激励机制,再好的管理制度也无法实施。
所以,学校可以采用发放教学金的方式来激励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不能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绩来作为奖学金的评定方法,这种激励方法往往会对学生产生一种消极的影响,消耗学生学习兴趣,还会无形中打击部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也会使一些得奖的学生骄傲,有可能使其退步,所以,应该把评定的标准设为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单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依据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道德品质、基本素养、运动与健康、交流与合作能力、审美与表现这几个方面来进行综合性的评判,真正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2多层次、全方位开展技能人才培养。以职业技能鉴定拉动复杂技术工种技能提升。全面开展复杂技术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转变技能鉴定理念和考核形式,重视人才培养、突出实操技能。基于岗位作业内容细化考评标准,建立72个工种的鉴定共享题库,提升学习的针对性。实现以鉴定拉动培训,有效保障复杂技术工种职业技能水平提升;以赛促训、以赛促练,全面推进职工素质提升。
3.2优化管理机制
确保人才培养有效实施构建系统的管理机制,可以规范高技能人才培养,检验培养效果及质量,加快培养成长速度。一是培训实施项目化管理。从需求调查到项目的确立、论证、评估、开发、实施及质量验证等工作,实施全程参与、跟踪、控制,有效提升培训的实效性。二是完善培训质量保障体系。建立自我评估、用人单位评估和学员评估有机结合的培训评估机制,切实发挥培训督导作用,夯实日常质量监控,构建全方位、全覆盖的培训质量监控体系。三是完善职业技能评价机制。以技能竞赛为手段,搭建员工展示技能的舞台,开辟高技能人才成长的通道。
3.3开展技能竞赛,提供多种多样的技能展示舞台。
职业技能竞赛则是在岗位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技术工人对本领域操作技巧掌握的熟练程度。竞赛内容主要包括相关职业(工种)基础理论和技能操作的必备知识,解决一线常规性、复杂技术或操作难题的能力,掌握及应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等综合知识、复合技能的情况,展现高超技能操作水平与手法等。
3.4强化师资建设
确保人才培养资源配套培训是否有效果,培训师是关键因素之一,培训师是成功培训课程的实施者,是整个培训的灵魂所在。按照立足厂内的原则,培训中心进一步加强配套师资建设。一是实施“双百计划”。每年组织100名以上培训师参加授课能力提升班,组织100名具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的培训师开展技术交流与研讨,建立培训师在岗位从事实际工作、应用研究和到中心承担培训任务的双向交流机制,提升培训师人才培养能力、技术攻关能力与解决生产疑难问题的能力。二是实施青年培训师培养计划。培训师实施动态管理,每年选拔培养一定数量的青年培训师充实到内训师队伍中来,确保培训师队伍整体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水平稳步提升。三是实施“拔尖师资培养计划”。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培养领军人物力度,通过专家指导、任务驱动、情景教学、实战演练等形式,提升培训师综合素质。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是技能人才最重要的培养、使用、聚集平台,本文通过调研系统梳理了多家知名企业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理念和典型经验。通过细分高技能人才培训层级,加强相关配套资源建设,优化管理机制,探索构建符合企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新时期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机制探讨[J].陈璐.人力资源.2019(16)
[2]基于中国制造业强国的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李志,2017
[3]新时期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机制研究[J].
[4]宁高平,王丽娟.宏观经济管理.2019(08)[2]创新培训机制构筑高技能人才培养新优势[J].
[5]王益明.科技经济导刊.2016(28)[1]湖北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
[6]杨学文.中国地质大学2018[2]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研究[D].谢红玲.山东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