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施工建设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的应用探究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方小红
[导读] 摘要: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市政工程属于重要组成,建设质量与安全影响较大。
        身份证号码:33012719741022xxxx  浙江杭州  311700
        摘要: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市政工程属于重要组成,建设质量与安全影响较大。然而分析市政工程可知,必须全面关注软土地基施工,采用专业化软土地基施工技术。遵循软土地基的特性,提出科学化处理措施,以此形成完整的施工体系。此次研究围绕地基工程展开讨论,重点分析软土地基施工技术,仅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建设;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应用探究
        在现代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家开始重视城市化建设问题。在城市建设发展中,市政工程属于重要组成,会直接影响城市发展与生活。在经济技术支持下,国家开始重视现代化建设,对市政工程质量提出严格要求。市政工程建设期间,必须重点研究软土地基,属于施工重难点。本文遵循软土地基特点,分析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同时讨论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以此维护工程建设效益。
        1、软土地基特点
        软土地基属于软弱地基,属于市政工程建设难点。通过长期施工经验可知,软土地基的特点如下:第一,承载力不足,由于强度破坏,极易导致地基土整体破坏。第二,沉降量大,无法满足工程使用功能,尤其是不均匀沉降,会导致道路裂缝,低下管线断裂。第三,沟槽基坑边坡稳定性不足,会出现破坏影响,从而阻碍工程建设与发展。此外,工程建设行为,也会影响建筑物与市政地下管网安全。第四,地下水破坏影响,承压水对基础施工的影响较大,地下水浮力对基础破坏大。所以,开展施工建设时,当开挖至软土地基,必须科学处理软土地基。
        2、市政工程建设的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应用
        2.1强夯法
        由于软土地基的孔隙率高,可以应用强夯法。应用此种施工技术,主要是通过持续夯击技术,科学处理软土地基。选择重型机械设备和重锤施工,将重锤吊至相应高度,之后自由下落,此时会产生冲击力,加强软土地基的夯实效果。在软土地基施工中,夯锤重量约为10~40t,吊高约为10~40m。在施工建设时,应当遵循软土地基特征与表现,科学设置软土地基,以此维护夯实效果。此种强夯技术便于操作,整个施工操作不复杂,施工难度小,可以有效应用到杂填土与砂性土质中,获得显著的夯实效果。在应用强夯法时,按照现场施工进度,做好科学化检查与管控,基于夯实频次做好协调,以此提升施工建设价值。在应用软土地基施工方法时,施工人员应当合理控制施工噪音,尤其是靠近居民区、交通区的工程,必须确保噪音管控达标。
        2.2置换法
        在市政工程建设中,科学处理软土地基,合理应用置换法操作。应用此种方法,可以置换处理不达标土壤,避免对施工项目质量造成影响。在应用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时,可以获得显著效果,加强地基框架承载性能。然而分析具体操作可知,当项目无法置换土壤时,应用置换法会明显增加作业量。在操作实践中,必须科学检测和管理置换土壤,确保置换土层的承载性能,避免置换土壤存在安全隐患。一般来说,对于置换土层构造,应用合理机械设备,全面做好压实处理,以此加强工程质量与安全。
        2.3粉喷桩技术
        在软土地基施工中,粉喷桩技术较为常用,此种方法属于深层搅拌方法,可以加强软土地基处理效果,同时可以提升承载性能。在施工建设期间,通过粉状固化剂,能够有效搅拌软土地基,密切结合原有地基,加固效果显著。在应用粉喷桩法时,石灰石、水泥属于常用材料,搅拌处理之后,可以与软土地基发生反应,以此加强软土强度,以此满足工程建设要求。在应用粉喷桩技术时,必须保证桩基精准应用,确保拌和操作的规范性,以此加强固化质量。
        2.4排水固结施工技术
        在软土地基施工建设中,排水固结技术较为常用。软土地基的含水量大,为了避免高含水量所致危害,必须选择适宜方法排水。但是,排水固结法无法应用到泥炭土地基中。在应用排水固结施工技术时,必须科学设置排水井。

一般来说,竖向排水井必须遵循地基实况,做好科学化设置,例如塑料排水井、沙井等,有效清除土体内的孔隙水,同时使土体空隙率下降,确保地基固结效果,提升地基强度。排水固结技术,可以有效处理地基下沉与失稳问题。为了提升土体固结速率,在自然土层中安装排水设备,必须缩短排水长度。
        2.5灰土桩处理技术
        软土地基施工建设中,因含水量较高,极易产生土层松软问题。当土壤松软度较高时,必须应用灰土桩处理技术,全面维护路基稳固性。灰土桩技术通过生石灰,吸出土层中的水分,使整体含水量下降。灰土桩技术能够稳固软土,提升土体密实度。通常情况下,在钻孔位置应用钢套管标记,利用生石灰、煤灰填充钻孔。为了提升施工建设安全性,完成工程建设之后,必须消除钢套管管道压力,待至主钻机的电机停机后,再进行移动处理,同时在新桩孔位置重复上述操作,确保软土地基全部处理完。
        3、软土地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1事前控制措施
        在工程施工前,必须做好事前质量控制。针对软土地基实况,建立一套质量管理体系,制定现场管理制度,优化计量与质量检测技术。针对工程项目施工设备与材料,应当做好科学化质量管控,编制检验方案。按照软土地基特点,确定技术工艺、施工流程。
        3.2事中控制措施
        在施工建设期间,必须做好事中控制与管理。事中控制属于质量控制重点,应当对统计资料、工程图表进行审核,掌握质量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理。在施工建设期间,全面落实不同工序交接检查,科学验收隐蔽工程,落实和执行交检制度,针对不达标施工工序,严禁进入下一道工序。在工程建设期间,由于多为软土地基,因此要分析后期沉降的影响,制定科学化施工测量方案、沉降观测方案。为了确保建筑物准确定位,按照软土地基处理控制点,做好精准化定位。在工程建设期间,可以设置方格网,对施工工序进行控制。准确测量和保护主轴线桩位、平面控制网,确保工程建设的有效性。
        3.3事后控制措施
        事后控制主要是管控施工成品,遵循质量评定标准,检查和验收各分部分项工程。由于工程软土地基较多,因此必须遵循设计要求,科学设定建筑沉降观测点,完成基础施工后再观测。建筑物沉降观测,应当根据工程结构,做好密切观测与记录。工程竣工之前,也应当做好观测。如果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应当进行连续性观测,同时向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报告,采用有效处理措施。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市政工程项目对城市发展影响较大,能够有效作用于经济、交通发展中。在经济技术支持下,市政工程施工要求逐渐提升,必须提升施工建设标准,加大工程质量管控力度。软土地基对市政工程建设影响较大,对工程施工效益影响非常大。施工企业科学应用软土地基技术,优化改进技术工艺,以此加强市政工程建设质量,全面促进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发展,为其通过科学化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彦冬.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在市政工程施工建设中的运用探讨[J].江西建材,2016,20(24):102+108.
        [2]韩德旭,杨树奎. 在市政工程施工建设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的运用[C]. 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科技与企业》编辑部,2017:75.
        [3]孙支援.试析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在市政工程施工建设中的运用[J].价值工程,2018,37(31):200-202.
        [4]钟新豪.软土地基中道桥工程的不均匀沉降成因与防控浅析[J].中国住宅设施,2020,20(12):44-45.
        [5]袁昊.软土地基上长管砂袋围堰变形与稳定性研究分析——以广州南沙明珠湾区跨江通道工程施工围堰为例[J].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18(11):207-210+24-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