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华润西江混凝土有限公司 广西柳州市 545011
摘要:装配式建筑通过预先生产出墙板、叠合板、楼梯等预制构件,将预制构件运输到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进行拼接,从而形成的工业化建筑形式,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对于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部分建筑企业发展速度较慢,对装配式建筑的了解不够深入,面临“未来前景好,眼下利润低”的问题,为了帮助建筑企业突破发展瓶颈,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对装配式构件生产线和生产工艺进行研究是必要的,因此,笔者就装配式构件生产线及生产工艺展开论述。
关键词: 装配式构件;生产线;生产工艺
一、引言
装配式建筑作为现代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在施工现场对预制构件进行现场拼装,借助自动化流水线和智能装备进行现代化的生产,装配式建筑这一建造方式具有许多优势,如:节约能源、绿色环保、缩短工期,受施工环境影响较小等。为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健康发展,加强对预制构件生产线的规划和建设尤为重要。就目前来看,装配式构件生产线及生产工艺方面的缺陷从一定程度阻碍了装配式建筑的生产效率。
二、装配式构件生产线
为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健康发展,满足各类平面板式预制构件的制造及供货周期,必须保障装配式构件生产线的合理性。装配式构件生产线基于不同的功能可以分为以下五大功能区:钢筋存放、加工、骨架绑扎、流水生产线、预制构件存放。流水生产线通常位于主厂房内,包括一套立体式干湿热养护窑,负责构件钢筋骨架入模、 预埋件安装、混凝土浇筑振捣、养护成型、构件出模作业。生产线布置包括模台运输线、模台清理机等,每个功能区负责不同的任务,各功能区间的衔接较为紧密。生产线流水节拍控制主要运用PLC自动控制系统,模具在生产线上按设定的节拍沿轨道自动运行。生产线充分利用了现有的智能控制技术,在人员岗位不变动的前提下,控制模型的流动。生产线和产品依赖于先进的信息化系统,用
手持式扫码器扫骨架条码,产品制造相关信息即可自动录入,最后自动生成成品二维码,将标签贴在相应产品上,仅仅通过手机二维码扫描便可以获取到相关的制造信息。对于所有已经贴码的产品应及时扫码入库,实现对入库产品的科学管理,在产品出库时,根据生产发送单便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定位到产品所在的位置。
三、装配式构件操作要点
(一)模型、模台清理和模型安装
为确保模台的整洁,需要对模台上的混凝土残渣进行定时清理,对于一些难以清理的死角处可以借助于扁铲清理,并用泡沫清理浮灰。叠合板有外露钢筋的一侧安装玻璃纤维模板。若构件周围存在外露钢筋时,需要在底部钢板与矩管间垫上发泡胶条,首先需要将钢板用磁力盒或者工装固定在模台上,随后将剪裁好的发泡胶条粘在矩管上,为确保稳固性还需要用螺栓将粘有发泡胶条的矩管固定在钢板上,达到模型组装的目的。
(二)骨架入模与预埋件安装
隔离剂喷涂完成后需要安装钢筋骨架,调整好钢筋骨架的位置后需要安装保护层垫块,通常来讲,混凝土垫块每平方米的数量应大于4个。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安装需要采用磁铁固定的方式,而对于精度要求不高的安装则可以采用固定工装与钢筋网片绑扎的方式定位固定。
(三)混凝土施工
为提升混凝土施工的质量,需要借助于一定的自动化设备,混凝土浇筑作为混凝土施工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常采用自动布料机进行布料,当模台上的构件布料完成后才可以进行振捣工作,振捣是指对卸入浇筑仓内的混凝土拌和物进行振动捣实的工序,以提高其强度,保证混凝土构件的质量,振捣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摇振和变频振动,混凝土浇筑与振捣的时间应限制在5分钟之内。在对内墙板等构件表面进行赶平处理时可以借助赶平机,确保内墙板等构件表面的平整,从而有效提升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及耐久性。混凝土浇筑完成还需要对叠合梁等构件表面进行拉毛处理,使拉毛面不小于构件表面的 80%。
(四)构件养护
装配式构件养护工作是保障构件质量的重要举措,装配式构建的养护方式常为干湿热养护法。在进行构件养护工作时需要借助于养护窑,养护窑需要严格控制温度,为确保温度的准确性,可以借助于自动化设备进行控制,具体养护过程如下:首先在30℃下静停两小时,随后升温两小时,使温度保持在在55摄氏度,四小时后开始降温并开始养护工作。在干湿热养护完成后,转入堆场后每天根据当天的气温对堆场构件进行适当的洒水养护,确保装配式构件的质量。
(五)构件存放
构建存放也应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装配式构件存放时应根据规格、型号以及状态,产品标识应做到准确、耐久,标识方向应统一向外。构件每层之间合理设置垫块支点,支点与起吊点位置一致,使得产品的存放稳定性更强。此外,在放置叠合板、阳台板以及空调板等构件时,应尽可能做到平放,叠放的层数应控制在6层以内。预制柱、梁等细长构件在放置时需要平放,构件之间需要有垫木作为支撑。对楼梯构件进行放置时需要采用卧放的方式。
(六)构件运输
构件的运输过程会对装配式构件的质量产生一定影响,针对不同的构件所选用的运输方式也应有所差异,对于外墙板来说,更适用于立式运输,外饰面层应朝外,梁、板、楼梯、阳台宜采用水平运输。构件在运输过程中若需要采用靠放架立式时,应确保装配式构件与地面倾斜的角度大于80°,同时,构件放置应尽可能做到对称放置,每侧不大于 2 层,构件层间上部采用木垫块隔离。而在采用插放架直立运输时,为避免构件的倾倒,构件之间需要放置隔离垫块。若构件需要采用水平运输时,预制梁、柱构件叠放不宜超过3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建筑的新型建造形式,预先在工厂生产出墙板、叠合板、阳台、楼梯等预制构件,再运输到施工工地,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进行拼装而成的一种工业化建筑。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具有较大的优势,体现在了设计、人工、原材料、运输等方面。装配式构件作为装配式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对装配式构件生产线以及生产工艺的研究,可以达到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陈金涛. 装配式建筑PC构件生产线工艺优化研究[J]. 建筑机械化, 2020, v.41;No.379(08):44-47.
[2] 周华林. 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生产线及生产方法:, 2020.
[3] 宋治刚. 探析装配式建筑用预制构件生产线和生产工艺[J]. 建筑技术研究, 2019, 2(7).
[4] 曹建军. 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工艺的优化设计[J]. 建材发展导向, 2020, 018(002):109.
作者简介:
钟培明(1987-11),男,汉族,籍贯:广西平南,当前职务: 生产主管,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混凝土生产制造工艺技术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