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混凝土抗渗性能检测试验的探讨 史长山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0期   作者:史长山 郝壮勇 王鑫
[导读] 摘要:为减少因为混凝土性能原因产生的质量隐患,需要在施工前对其性能进行专业检测,确定其达标施工标准后才能够使用.其中,抗渗性是检测试验的重要一部分,确定检测试验的基本原理,选择适宜方法,做好各个细节控制,保证得到高精确度检测结果,争取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广信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济南市市  250002
        摘要:为减少因为混凝土性能原因产生的质量隐患,需要在施工前对其性能进行专业检测,确定其达标施工标准后才能够使用.其中,抗渗性是检测试验的重要一部分,确定检测试验的基本原理,选择适宜方法,做好各个细节控制,保证得到高精确度检测结果,争取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关键词:混凝土;抗渗性能;检测试验
        1、混凝土抗渗性能重要性
        纵观混凝土的发展史,人们对混凝土的认识也逐渐提高,混凝土的性能也从简单追求抗压强度到根据各种使用工况,细分到追求多个方面性能有机结合。目前,对混凝土的性能研究主要包括拌合物性质、抗裂性、收缩性、抗冻性、抗腐蚀性、耐磨性、强度(抗折、抗压等),后期强度和抗渗性等多个方面。
        研究表明:胶凝材料用量相对较少的混凝土,水胶比相对偏大,混凝土成型后内部形成的充水空间相对较大,水泥水化产物相对有限,不能填充密实,这种混凝土和易性差、均匀性差,容易离析和泌水现象,施工性能也不是很理想。总之,就是这种混凝土密实程度欠佳,从而引起各种性能表现不佳,抗渗性能也相对较差。相反,如果胶凝材料用量较多,水胶比相对偏小,混凝土成型后内部形成的充水空间较小,水泥水化产物就足够把充水空间填充比较密实,混凝土也不易形成连通的毛细孔。这样的混凝土均匀性、和易性好,施工性能较好,也不易泌水、离析现象,抗渗性能表现也更优秀。
        2混凝土抗渗性能检测试验流程
        2.1定位取芯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抗渗混凝土结构部位,应用钻心机来选取一组6个直径150mm、高200mm的圆柱体芯样作为试件。其中,钻芯过程中要确保不会对工程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影响,所选钻取位置必须要避开主筋、管线以及预埋件,且钻芯内不得含有钢筋。另外,整个钻取过程应严格按照专业规范操作,安排经验丰富的人员负责,排除人员因素带来的干扰。
        2.2加工处理
        获取到的6个芯样需要对其做进一步的处理,包括锯切和断面磨平,将其加工成高度以及直径均为150mm的圆柱试件。经过加工处理后的芯样必须要保证端面平整,对于存在裂缝以及其他重大缺陷的芯样不得用于继续做抗渗性试验[3]。另外,芯样端面与轴线要最大程度上保持垂直,偏差应控制在1毅以内。
        2.3制作试件
        制作混凝土抗渗性能检测试验的试件,即通过圆台体抗渗试模来将芯样和黏结材料制作成底面直径为185mm、顶面直径为175mm以及高度为150mm的圆台体芯样抗渗试件。为排除试件自身因素对抗渗性能检测结果的干扰,必须要做好整个制作过程的控制,确保每个细节执行的规范性与有效性,制作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项:淤将机油或者脱模剂均匀的涂抹在提前选好尺寸的圆台体抗渗试莫内壁上,确保在试件脱模时不会出现与黏结材料过分黏结的情况,提高脱模效率。于向处理后的抗渗试模内放入芯样,调整两部分保持同心,确保芯样周围的黏结材料厚度均匀、密实,提高芯样与粘结材料结合部位的牢固度与密封性。盂对抗渗试模和芯样之间存在的缝隙内灌满黏结材料,并且要将其捣实。其中,在向试模内倒入黏结材料前,需要对芯样上、下两个端面做好保护,预防黏结材料会与芯样端面结合,以免此种原因影响试件的检测结果。榆静置。检查确认灌入的黏结材料完全硬化后便可准备进行试件脱模,且要注意脱模过程中不要将黏结材料层损坏。
        2.4抗渗试验
        对混凝土试件进行抗渗试验检测,并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到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实验结果。


        3混凝土的抗渗性能的试验方法评价
        3.1水渗透试验法
        水渗透试验法主要是通过施加压力使水在混凝土试块中迁移,通过水在混凝土试块中的迁移的差距来判断混凝土的抗渗性能。这种方法模拟了混凝土在自然中渗透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水在混凝土中的渗透作用,但是对于自然界中不仅仅只有水分会侵蚀到混凝土中,还有其他的物质,但是如果采用水渗透试验法的话就会导致这些物质的侵蚀不能很好的描述出来,因此这种方法虽然可行,但是与实际情况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别。实验条件与施工现场的条件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这种试验结果并不能真正的代表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另外是这种方法不适用于高性能的混凝土中,在高标号的混凝土中几乎是不渗透的,导致很难确定混凝土的抗渗性能。这种方法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让试验的结果不可靠。例如渗透量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越久,渗透量就会更大。试验中给水施加的压力越大,渗透量也会更大,因此水渗透法存在很多的缺陷。
        3.2气体渗透试验法
        这种试验的方法主要是将试件先烘干处理,然后在试件中注入气体,在达到一定的压强P1的时候记录当时的时间t1,然后在压强达到P2的时候记录当时的时间t2,直到试件的压强不再变化的时候,就可以计算出混凝土试件的渗透系数了。这种试验方法的优点是方便快捷,但是因为需要将试件内的水分烘干,试验条件的要求比较严格。但是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内部是有水分的,因此这样试验的试验结果与现实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另外在烘干的过程中,如果设置的温度过低,试验就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很难彻底去除试件中的水分;如果设置的温度过高,混凝土试块很容易出现裂缝,而且试件中的结晶水、结构水都可能彻底失去,导致试验结果不可靠。
        3.3抗氯离子渗透试验法
        这种方式是在现在的混凝土抗渗性能的试验中常用的方法,将混凝土试件放置于盛满氯离子的水池中,利用这种氯离子的溶液来模拟混凝土的孔溶液化学成分。试验时只将混凝土试件的一面放置在氯离子溶液中,将试件的一侧放置含有一定浓度的氯离子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试件的另一侧放置没有氯离子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这样混凝土内外两侧会形成氯离子的浓度差,这样测试的结果会更加的准确。在试验到一定的时间后,然后取下试件将其烘干,从浸泡在氯离子溶液的试件这一面依次切取薄片,然后细磨以后确定每份薄片上面的氯离子的含量,这样混凝土试件沿着氯离子渗透的方向会呈现阶梯型的变化,从而可以计算出渗透系数。这种方法可以真实的模拟出混凝土的实际情况,但是需要的时间很长,至少需要几十天,甚至几个月,特别是对于渗透性比较弱的混凝土需要更长的时间。另外如果氯离子的浓度不高或者是渗透到混凝土试件中的氯离子太少的话,可以检测出来的氯离子很少,可以利用的薄片数量也很少,这样分析出现的结果会有很大的误差。
        3.4氯离子扩散系数快速测定法的RCM法
        目前社会上提出了氯离子扩散系数快速测定法,这种方法解决了传统的氯离子渗透试验方法的弊端,增加了试验方法的可利用性,大大缩短了试验的时间,提高了试验的可靠性。这种方法主要是在混凝土上施加电场,使溶液中的氯离子可以更快的渗透到混凝土试件中去。其原理主要是利用电势沿轴向通过试件,然后推动试件外部的氯离子可以快速的向试件的内部流动,在试验到一定的时间后将试件沿轴向切开,最后将硝酸银溶液撒在切开的断面上,检测沉淀的氯化银就可以测量出渗透系数。有试验可以证明,在混凝土的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大于25mm时,这种情况得出的试验结果可以更加的贴近现实。
        结语
        我国土木工程的相关工作者必须要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抗渗性能的检验方法,根据混凝土的自身特点,针对混凝土抗渗性能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提高我国混凝土自身抗渗性能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华江.有关混凝土抗渗性能检测试验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20(06):8-9.
        [2]蒋锐,薛晨曦,杨戈,李玉春.混凝土抗渗性能现场检测技术试验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8(03):82-85.
        [3]郭浩,赵菁.基于实体混凝土抗渗性能检测的试验研究[J].智能城市,2016,2(08):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