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工程管理质量控制的策略分析 王朔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0期   作者:王朔
[导读] 摘要:近年来,建筑行业的兴起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一定程度上用来衡量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
        山东天方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山东淄博  255000
        摘要:近年来,建筑行业的兴起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一定程度上用来衡量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效果,优化施工质量控制,备受业内关注。基于此,文章首先介绍了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分析了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在低价中标、招投标、现场管理等方面的存在问题,并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施工质量控制
        引言
        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以及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迅猛,工程建设获得了国内外的一致认可。但我国建筑行业起步较晚,有关于工程质量和管理方面积累的经验较少,而现代化建筑行业的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我国建筑行业需要提高质量控制和项目建设水平,完善建筑施工管理体系,提高建筑质量,保证建筑工程能够顺利完成。
        一、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施工过程信息化水平低
        在工程项目生命周期理论中,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已然相对成熟,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化手段,工程实践也充分表明,信息化技术的深入应用可显著提高建筑工程综合效益。但在实践领域,信息化管理水平仍旧不容乐观。尽管部分施工单位引入了协同办公系统、物资管理系统、项目管理系统等信息化平台,但由于各系统之间处于相互独立的运行状态,集成化程度相对不足,不同供应商的信息系统兼容性不够,制约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互享,不利于展现信息化技术的关键优势与价值。同时,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项目繁多的情况下,政府的相关费用没有提高,现在对安全管理、信息化等有较高的要求,如果需要企业自己研发、改进,成本太高,会阻碍建筑工程行业管理信息化的顺利推进。
        2.低价中标
        低价中标问题是建筑工程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在现行工程行业规定中,建筑工程实施前必须严格执行招投标规定,并由相关单位严格监督招投标过程,确保招投标工作客观公正、合理合法。但纵观当前建筑工程招投标工作实践,普遍存在低价中标这一共性问题,制约着建筑工程招投工作顺利有序进行,丧失了招投标环节的应有作用与意义。在实际招投标活动中,未能严格遵循招标文件规定,评标方法不科学,评标过程有失公正,造成最终中标价格偏离建筑工程实际。一般而言,低价中标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助于降低建筑工程经济成本,优化建筑工程资源配置,但在实际运行中,部分单位却将低价中标作为盈利手段,扰乱了招投标工作的正常秩序。
        3.现场管理问题
        (1)从当前质量管理人员综合素养现状来看,部分人员对房建工程专业知识掌握不充分,既有知识体系相对陈旧,僵化固化的房建工程管理理念根深蒂固;掌握一定先进理论知识的高校毕业生却在实操经验方面存在突出短板,无法以最快的速度适应房建工程施工管理节奏。(2)建筑材料是构成房建工程的基本载体,其质量与房建工程最终施工效果密切相关。在建材应用环节,部分施工单位漠视建筑材料质量的重要性,或直接采购质量低劣的建筑材料,或不注重建材性能参数指标检测,使大量不符合技术指标规定的建材进入施工环节,为房建工程质量埋下诸多隐患。(3)工程机械设备配置不充分,保养维护不及时,应有效能低下。(4)施工方法落后,施工技术不先进。(5)对施工环境控制不当,环境污染较重。
        二、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策略
        1.完善施工质量监管体系
        完善施工质量监管体系,要做到责任分明。

但目前企业在实施建筑业工程的过程中,发生事故需要追责时,相关工作人员之间相互推诿,不愿承担责任。为此,企业应该明确分工,各司其职,采取分离措施。企业可依据国家监管部门的部署,建立完善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施工前进行材料的检查,施工过程中进行监督以及对施工后要进行验收核查等一系列过程,只有通过了内部审核,才可以交工。此外,施工前还应该依据实际情况,对施工规划、材料、图纸、详细位置以及路线分布进行核查,确保建筑材料具备优质性以及图纸方案最佳,设计方案最优化。而在施工环节,应当严格依据不同的程序,将任务明确分布给个人;在验收环节时,要注意仔细排查所容易发生的安全隐患,并及时解决。
        2.加强机械设备管理
        企业在发现设备出现故障时,应当立即维修,注重对于机械设备的管理。即便在运行使用过程中未发现问题,也必须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还可以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演示机器设备的操作,有些设备操作简单,但维护工作难度很大,还可以成立专业的设备养护部门,定期检查维修。对于购进的机器设备依次进行编号,以更利于进行统计。针对设备中的工作、使用次数、使用人员、出现过的故障以及维修方式进行准确的记录。经常清理,涂抹润滑油,对设备进行维护,防止废弃物卡在机器中影响使用。维修时,如果需要更换零件,尽可能地选择原装零件,充分保证设备的质量。
        3.做好施工成本估计
        提高施工质量,也要对成本进行控制,以防止部分人员从中囊取私利。首先,对于施工应用的材料进行计算,估算整个工程建设所需要的材料,避免出现因材料不足造成的不便或因购买的材料过多造成浪费的状况,应该根据市场情况对上报的价格进行审核,确认无误后再拨款。此外,在整个工程实施前,也要预估每个环节所需要的人数和时间,对于所需支付的成本也要预估,当出现成本较大时,应该立即审查核实,明确钱款出入较大的问题来源。
        4.构建信息化系统体系
        由于科学技术的推动,使得信息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建筑施工领域,也可以利用信息化系统收录工程项目的图纸,进行统一化的管理。通过BIM技术能够绘制出3D立体图,图纸中能够清晰地看到电气设备以及管道所在的位置,并且图纸上应该标明所需要的材料,并且可以估算出材料所需的数量和花费的资金。另外,在工程建造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呈现建筑样貌,方便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观察,要建立一份另外工程实际进度的图纸,并对于图纸进行每日更新。此外,系统中还可以录入管理人员和施工员工的个人信息,详细分工,出现问题时也能够及时追究责任;也要录入工程建设中所有施工设备的具体情况,便于人们查询哪台机器能够使用,哪台器械运转出现问题。为了能够及时分享信息,设立一个专业的施工APP用于接收管理人员的指令调派。
        5.加强施工材料的监管
        在选购施工材料时,要根据施工的环境以及特点确保选择出合适的施工材料,这是材料监管制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对施工材料进行分析比较,严格地考察其质量,在保证符合施工标准的前提下,选择价格优质量好的施工材料。在施工材料进入场地后,还要安排专业的施工检测人员对材料进行重新检测,检查其质量和性能,材料质量检测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从而直接从源头上减少因材料质量的不合格而发生事故灾害的可能性。
        结束语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行业内部及各界人士更加关注施工质量问题,给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控制工作带来了挑战。这就要求施工管理人员对施工管理及质量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提高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水平,保证管理效果,从而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促进建筑企业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慧英.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对策探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6):138-139.
        [2]成吉.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住宅与房地产,2019(27):1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