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23062419910630XXXX
摘要:伴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对于道路与桥梁的建设提供了诸多机会与挑战。因此,在道路桥梁的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保证施工没有安全隐患,是维护基础设施建设质量的基础手段。基于此,文章对道路与桥梁的路线设计的隐患与对策进行了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道路桥梁;设计;隐患
从实际的施工角度来分析,在道路与桥梁的路线设计过程中,需要针对施工环境、施工气候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全方位的考虑,使设计方案能够满足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以切实推动社会建设质量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在路线设计方面,要及时发现各个环节中的安全隐患,并积极地利用施工经验以及实际的施工研究进行解决,从源头上遏制风险的发生。
一、道路桥梁路线设计的安全隐患
1. 路线长度设计问题
道路桥梁设计包含曲线和直线两部分,为了突出施工合理性,一般会将二者综合使用,因此容易出现直线、曲线道路衔接不科学问题。若车辆驾驶员无法顺利通过该区域,会对其人身安全、交通安全产生影响,具体设计问题包含以下内容:其一,缓和曲线短。为了加强直线道路和曲线道路衔接的紧密性,需要借助缓和曲线实现二者的良好过渡和衔接,确保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能够提前做出转向判断和反应,防止因曲线、直线衔接不科学影响驾驶安全。不过在实际设计阶段缓和曲线会存在设计长度较小的问题,导致该区域设计限值较低,影响之后设计工作效率。其二,直线路段长。在路线设计过程中会受到较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会增加直线设计模式的使用次数。但若过度使用直线设计模式,极易使驾驶员产生视觉疲劳,当出现临时突发问题时,会拉长其判断情况、做出反应的时间,威胁其人身安全。同时,直线距离过长会增加超速可能性,提升安全事故发生概率。因此道路长度设计时,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科学选择路线,进而优化其设计质量。
2. 后期路线调整方案
过于频繁出现该种情况的主要因素是在前期的道路及桥梁设计过程中,相应的施工人员未能够严格、谨慎地对施工环境以及地形等各个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导致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受到地形地质等因素的影响,不得不对路线进行小范围的调整。这不但会影响施工工期,还会增加额外的工程成本,另外,在路线调整方案执行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增加安全风险的发生概率。
3. 缓和曲线较短
在道路桥梁的路线设计中,曲线与直线是相对常见的类型。一般来说,设计人员为了能够实现两种路线的完美衔接,会在过渡段设置较缓的曲线,在曲线的作用下,驾驶人员就会有一种循序渐进的过渡感,并且也可以让驾驶人员意识到自己进入了不同的路线,从而提供后续的行车安全保障条件。按照诸多项目的实践情况来分析,在道路桥梁设计中,还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并且也会存在缓和曲线长度不足的问题。如,道路路线和桥梁路线缓冲区域的长度较短,亦或是地形困难,存在较大的拆迁难度,设计人员在具体的分析与考虑中,将过渡段的长度减少,这样会影响行车的安全性,同时也会埋下路线设计隐患。
4. 设计方案不科学
道路桥梁路线设计期间,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设计人员多使用旧的设计方案,或者直接照搬其他道路设计方案的事情经常发生,上面这两种做法都难以有效满足国内城市发展,再者,还会导致很多安全问题出现。身为施工的主要依据,设计方案质量会对工程质量产生较大影响。但是从当前方案设计情况看,国内很多道路桥梁设计都存在不合理的问题,不管是从技术手段还是从施工材料方面看,这些都会对施工过程产生较大影响。引起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为设计人员观念落后、设计时间短、周期紧密。
二、优化道路桥梁路线设计的途径
1. 提升桥梁耐久性
1.1结合设计要求选择材料决定桥梁及道路耐久性和安全性的重点是结构材料的选择,其中钢筋混凝土材料与工程结构的有效性、耐用性、安全性相关,而混凝土材料又受其材料组成的影响,例如水泥用量、强度等级和水灰比。因此,在实际设计阶段,管理人员应结合《公路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制定相关规定。设置多种条件对结构材料的差异化要求,明确工程设计中混凝土水泥用量、水灰比、碱含量、最大氯离子、最低强度等要素,提升材料耐久性,进而在后续施工阶段加厚混凝土保护层,防止钢筋锈蚀,避免结构裂缝。1.2结构耐久化设计以桥梁工程为例,其在设计、建造和应用过程中会对外界因素产生影响,如化学物质、环境、风力、车辆等因素,逐渐降低其结构性能,导致桥梁自身结构出现损坏。例如部分大跨径桥梁因为拉索的耐久性较差,需要提前换索,会增加工程成本,产生设计变更,影响项目经济效益。因此,在道路和桥梁路线设计时应重视耐久性问题,延长其使用寿命。
2. 合理规划路线,保障行车视距
行车视距是道路及桥梁安全控制的基本手段,同时也是最容易受到路线设计影响的环节,因此想要提升整体道路及桥梁路线设计的质量,便要将行车视距环节作为路线设计的首要控制因素。在道路及桥梁的直线以及曲线路段设计过程中,要坚持依据相应的超车时间及行车速度来控制过渡路线的长度,从而为司机提供合理的行车视距;在路线设计过程中要尽可能减少路线周围的视觉障碍物,清除自然环境的影响因素,不额外增加视觉障碍物,才能够切实保障行车安全。
3. 合理设计路桥路线
路桥路线设计期间,为了保证设计工作质量和性能与社会大众交通出行需求相符,应全面考虑质量、经济、安全等不同因素,避免其对路线设计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再者,路桥路线设计期间应坚持以人为木的理念,例如,路桥路线设计期间,应充分掌握地形、地貌等情况,避免其对路线设计质量产生影响,保证设计线路线型与路桥工程周遭景观相互协调,从而有效确保路桥路线设计安全性,提高设计工作美观性,以便为社会大众提供最佳出行体验,控制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4. 健全路线设计方案
设计人员有必要结合区域地质条件、环境因素等要素优化设计方案,化解设计隐患。同时,在绘制路线设计图纸阶段中,需尽量降低工程建设要求和设计内容的差异性。在施工前期对设计人员加强培训,提升其处理设计隐患的能力,进而满足道路桥梁设计的程序和规划要求。应结合经济和环境因素进行道路桥梁设计。例如,针对危险区域需要增加安全设施和警示标志,使路过驾驶员留意路况,并提示车辆已经通过危险区域;曲线偏角不可太低,否则会导致驾驶员产生实际曲线长度大于判断曲线长度的感觉,对急转弯判断失误,从而发生交通事故。在本项目中,保护工程周边自然环境是设计工作的一部分,因此在选择路线时,需要结合环境保护要素,降低挖填土方石次数,制定“大环保”理念,突出项目的环境保护价值。本项目设计方案为:路线为东西方向,经过某村庄后其纵面逐渐提升,绕过不良地质和陡立面后进入隧道。该方案的优势是对于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较低。借助现有地形,在缓坡位置设计路线,因此桥梁里程较短,但注意提前分析该区域的地质情况。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的基础设施实际施工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规范化的施工标准,还要结合实际的城市道路施工环境进行针对性调整。且在施工过程中,就需要格外的注意,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突破与创新。因此,有必要树立责任意识,创新设计方案,优化平面组合、线形、视距等方面的设计,加大对桥梁设计工作的监督管理力度,提升道路桥梁设计水平,规避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工程施工及后续投入运行的风险度。
参考文献
[1]赵亮.道路与桥梁的路线设计的隐患及解决策略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15):163.
[2]向唐.道路桥梁路线设计隐患及解决策略探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3):193-194.
[3]霍吕富.浅析公路桥梁与公路路线的线形布置[J].山西建筑,2018(27):150-151.
[4]赖楠.浅析公路桥梁与公路路线的线形布置[J].智能城市,2018(01):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