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机动车检测中心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嘉定 201800
摘要:自动驾驶汽车要达到及至超跃人类的水平,需要大量的测试,特别是实际道路环境下的测试。自动驾驶测试风险最大的特点是必须“以身试险”。必须尽可能多暴露潜在风险,以便认识、控制、规避风险。所以,在大规模进行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的初期,容易出现风险不明,应对失当的状况。本文在分析国内外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相关指南和规范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车辆综合验证、测试驾驶员培训和事故第三方专业机构分析等风险控制建议。
关键词:自动驾驶;道路测试;风险控制
引言
当前,人工智能、5G、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快速发展,并与汽车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了自动驾驶汽车的新产业生态。大力发展自动驾驶,不仅能在经济层面带动汽车、电子、通信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还能解决交通安全、道路拥堵、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独立研发能力得到快速提升,产品逐渐进入高端市场,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国自动驾驶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一、自动驾驶车辆的基础系统组成
它采用智能化分区域管理板块进行电脑统一操纵,有环境板块、定位规划板块以及行驶运动板块。通过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雷达测距模式等一系列数据的反馈进而做出精准的判断。
1. 环境板块
是指自动驾驶汽车经过传感器的探测与反馈来预判前方路况及路障。其中包含监控装置、全球定位系统、以及雷达测距系统等,将整合有用的数据,然后进行代码计算,最终做出准确的判断。
2. 定位规划板块
经过环境板块的分析后,根据所拥有的路况拥堵情况、根据通行红绿灯情况、根据线路距离长短等综合考虑后进行规划并设置具体行车路线和行驶速度控制范围。
3. 行驶运动板块
是指汽车在启动前、行驶时、熄火后等全过程的设置。具体来说就是对油门、刹车、雨刷、方向盘、挂动档位等发出一连串指令信息。
二、自动驾驶汽车在行驶时存在的安全隐患
1.技术性能稳定方面
因为其内部系统是由多种先进设备及先进技术所拼合而成,在有效衔接过程中难免会发生意外状况,所以我将进行详细说明。首先,是汽车的运行功能,停车、倒车入库、保持间距、控制车速、临时变道等功能,人工驾驶是都需要练习磨合,更何况是智能的车辆,假如某一板块出现偏差产生计算失误,将会导致的后果不堪设想。其次,是汽车的灵敏性能,它采用传感器、雷达测距、由芯片代码计算数据判定,如果感应器或雷达因为雷雨、暴风天气而导致故障,会造成识别错误,将分不清行人、障碍物进而造成的危更危害大。最后,危机时刻的处理能力,驾驶时在出现安全事故时能否保证安全气囊会自动弹出;在驾驶时能否保证将车里人员受伤状况降到最低;如何可以证明自动驾驶比人工驾驶更安全。
2. 机动车交通规则
自动驾驶汽车上公共道路运行后,不应给现有其他机动车带来不必要的风险。还要验证其是否具备安全驾驶的常识,包括避让特种车辆和道路养护作业车辆、停车规范、高速公路安全行驶和高速公路故障车处置等。需要测试其交通知识与行车规则的掌控程度,其中最终要的是保持车距、闯红灯、绿色出行、车速要控制范围等。倘若其在运行时若不守交通规则,无法向人工驾驶一样做出准确的判断,就会造成交通拥堵、连续碰撞等紊乱状况。
3.网络问题
在自动驾驶应用过程中,车辆需要完成车车、车路、车人的实时交互,汽车网络系统由平台、互联网、车载系统和终端等多个子系统组成,汽车的通信及娱乐系统都可以通过入侵手机、WIFI、蓝牙等进行攻击,另外,自动驾驶汽车使用的传感器可能成为入侵对象,随着汽车智能化和网联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个设备间的相关连通越来越多,同时软硬件漏洞后门的资源也在增加,攻击的也就越多,攻击可达性就更强,车联网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三、对自动驾驶汽车安全性测试评价及体系进行研究
1.法律法规建设
作为一项具有革命性的新技术,自动驾驶技术能够大幅降低消费者的驾驶风险,但同时也会增加制造商因产品缺陷而承担责任的风险。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如何在消费者、制造商与受害人之间进行微妙的利益平衡显得尤为重要。对此,应配置适当的责任规则,既要充分救济受害人,又要鼓励制造商革新技术,让消费者保持购买欲望,以便尽快推动自动驾驶汽车进入市场,发挥其巨大社会价值,避免制造商责任日益加重,从而挫伤制造商革新技术的积极性的现象出现。
2.标准体系建设
为了加强顶层设计,全面推动车联网产业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推动整个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织制定《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按照智能汽车的技术逻辑结构、产品物理结构、智能化等级划分和系统工程过程的构建思路,综合不同的功能要求、产品和技术类型、各子系统间的信息流和数据流,将智能汽车标准体系框架定义为基础、通用规范、产品与技术应用、相关标准4个部分,其中智能汽车测试相关的标准被列入“通用规范”-“功能安全”中。由于相关技术及产业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不断出现,为避免对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技术及产业的发展形成制约或障碍,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将根据发展状况,不定期地更新、修订与完善。只有这样,标准体系才能有效发挥其对产业的基础支撑、引导和规范的作用,促进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及相关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助力《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
3.增设的测试内容
第一点:交通测试,将结合路面、环境、场景进行综合性测试,要对交通安全条例及行驶管理条例进行修改,增添自动驾驶汽车部分,确保其能够在路面上安全行驶。例如在交警指挥服上、路障、路标、火车口、轨道口、高铁口等处绘制指令代码,确保智能车辆在特殊环境内能读取到相关信息,不会给其它车辆或行人造成麻烦。
第二点:技能测试。指系统的技术及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体化是听声定位技能、运算分析技能、反馈技能、备用设备启动技能、识别精准技能、科学分析化判断技能等。
第三点:感知测试。测试其提前预判能力、其突发事故的应变能力、面对恶意侵入的查找反击能力、车主信息保护能力、查询扫描时的出示能力、车车测距能力、人车测距能力等。
4.应开展测试驾驶人的针对性培训
测试驾驶人的重要职责,是预判可能发生的事故,提前介入操作。如果等待自动驾驶系统退出、提示之后再接管车辆,在很多场景下,将难以避免事故的发生。此外,车载人员还应能根据自动驾驶车辆的各种驾驶表现,对其驾驶平顺性、判断其他交通参与者意图的能力等进行评估,以供自动驾驶系统改进。因此,对测试驾驶人的技能和素质要求,应比当前各相关规范更为细致,更加严格。
结束语
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不仅会影响汽车产业结构,更会对人们的出行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国内消费者对于自动驾驶的接受程度、需求、支付意愿都位于全球前列,有望成为自动驾驶最大的市场。目前,自动驾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技术不成熟及没有可盈利的商业模式问题。虽然现在自动驾驶汽车在技术层面接近成型,但是自动驾驶面临的技术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自动驾驶汽车投入应用还有很长一段路程要走,但它的趋势已经势不可挡,未来自动驾驶汽车必将引领潮流。
参考文献
[1]冯钊.自动驾驶汽车运行安全性测试评价体系研究[J].时代汽车,2019(08):19-20.
[2]程晨,孙巍,潘汉中,范志翔.自动驾驶汽车运行安全性测试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7(04):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