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阳瑞杰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阳瑞杰
[导读] 摘要:在建筑工程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装配式建筑施工受到了很多的关注,也因此被极大地推广,这主要是因为该项技术的应用成本较低,技术水平比较高。
        博乐市建明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新疆博乐  833400
        摘要:在建筑工程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装配式建筑施工受到了很多的关注,也因此被极大地推广,这主要是因为该项技术的应用成本较低,技术水平比较高。装配式建筑是提前进行相关配件的配置,在施工现场进行施工组装,使之形成新的建筑结构。该项技术与传统的施工技术方式相比,不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施工成效高,成本低,已经成为很多建筑工程的理想选择,尤其是在环保社会的建设中,更使得装配式建筑施工备受关注,实现了大面积的推广。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
        1装配式建筑概述
        传统工程建设都是采用混凝土现浇形式,而装配式建筑打破了这种旧模式,通过工业生产模式开展工程建设。根据设计要求,车间统一制造 PC 构件和半成品,将构件和半成品统一运输到施工现场装配成一个整体框架。理论上 PC构件生产规格相同,施工更加简便,在户型重复率较高的工程(经济房、保障房等)中可以进一步发挥该项技术优势。可见,装配式建筑中 PC 构件是核心,并且由车间统一生产制造,可以降低浪费、提高材料使用率,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建筑模式。
        2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优势分析
        首先,极大地提升了施工效率。装配式建筑施工事先就进行了相关配件的预制,在施工中湿作业操作的数量实现了一定的降低,极大地便利了施工环节,提高了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而从具体的施工操作当中,交叉作业的执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优化施工结果,提高施工效率,节约施工成本,尤其在施工工作量上可以节约1/3左右,极大地提升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效果,这也是该种施工技术被广泛推广的重点因素。
        其次,优化传统的建筑施工管理模式。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是对传统技术方式的创新,实现了建筑施工的工厂化,对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以及相应地技术方式进行了优化创新,并以技术方式的创新为依托,极大地提升了建筑施工人员的素质,创新了传统的建筑施工管理模式,对促进建筑施工水平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再次,降低工程成本,节约施工资源。装配式建筑施工是在工厂当中提前对相关的配件进行集约性生产的,员工对生产当中熟练地对相关配件进行生产,可以极大地提升预制阶段的生产效率,降低工程的施工成本,节约工程项目的施工资源。而且,在装配式建筑工程当中,提前对施工相关的预配件进行管理,可以严格地管控材料的使用数量及质量,这样可以很好地避免资源的浪费,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消耗问题。而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组建式技术方式的应用,需要的人力与物力较少,施工的工期也很短,所以相关费用及成本必然会降低。
        最后,促进建筑施工品质的提升。装配式建筑施工是按照已经设计和规划好的计划,按照工厂生产的方式进行施工部件的构建,对确保施工产品的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应用相关的技术方式,对传统的筑砌作业进行替代,可以极大地提升建筑施工的效率,避免人为事故的发生。而且该项技术的应用,能够很好地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品质,提高建筑施工的精准度,更好地避免施工后期的不良问题,切实地维护工程项目的施工品质。
        3 应用分析
        3.1 剪力墙
        墙体施工是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工程量最大的环节,需重点关注墙体连接质量。墙体构件运输到施工现场后,应全面进行质量检查工作,观察是否有挤压、磕碰情况。吊装时固定在中心部位,保持构件运输时受力平衡,匀速起升运输。剪力墙构件使用螺栓连接,保证墙体连接紧密性。在预留螺栓孔中插入下层板预留钢筋,螺栓通常在生产时就已经埋入构件中,为后续安装工作提供便利性,多次拼装即可完成一道完整的剪力墙。一些特殊部位墙体构件会预留孔洞,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内容拼装,不得错装。
        3.2 叠合板
        叠合板施工中应与作业层保持300mm以上间距,避免二者出现磕碰情况,提前将叠合板调整好,避免安装误差超标。吊板安装中注意磕碰问题,起吊要平稳。

安装吊板时,采用模块化吊装,划分为多个单元分开吊装,保证吊板安装精度和质量。装配时应先在底部安装临时支架,保证后期施工便利性,支架间保持1.5m 距离,施工完毕后将其拆除。如果采用了双层叠合板结构,应提前设立支架。安装完成后浇筑混凝土,养护 7d,待到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70% 时拆除支架。
        3.3 预制窗体
        预制窗体安装精度要求很高,应保证窗体构件、墙体构件安装紧密性。在一些情况下,窗体构件和墙体构件之间会有缝隙,应采用密封胶、环氧树脂填充,避免出现渗漏问题。进行窗体构件精度检查,分析构件的技术参数,保证构件参数匹配,不产生偏移情况。安装窗体构件时,应保持作业面和窗体有300mm 间距,结合设计图纸内容调整构件位置,保证连接的精准性。做好窗体构件位置调节和方向调节,要求螺栓可精准插入连接孔位置。很多窗体构件为了避免运输时玻璃破碎,通常都是采用无窗构件,在施工现场安装玻璃,因此需做好现场监管工作,确保玻璃安装质量,之后统一吊装施工。
        3.4楼梯板
        楼梯板装配精度要求高,如果偏差过大会导致构件不匹配、偏移、无法安装等问题。楼梯板装配中,使用吊耳、螺栓等连接构件,检测楼板构件的螺栓螺母位置是否正确,确定之后再装配施工。楼板吊装时应由现场管理人员进行指导。楼板和作业面保持 300mm 间距,避免碰撞,综合考虑上下层楼梯设置空间位置连接楼梯板。连接楼梯板时应不断调节安装位置和方向,螺栓应精准固定好墙体的架构,确保龙骨和墙体之间形成 90°直角,提高轻质隔墙工程的施工质量。
        4建筑装饰装修施工质量优化对策
        4.1严格选择施工材料
        施工材料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企业在对材料进行选择时,应加大资金投入,选择高质量的装修材料,最好让供货方提供材料的合格证明和检测报告,防止材料出现质量问题时,没人承担相应的责任。在对材料进行运输和保存的过程中,应做好相应的防水、防潮、防晒等保护工作。
        4.2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具有高素质的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的工作行为,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企业在选择工人时,应提高招聘标准,除关注应聘者的工作技能之外,还应重点考虑其综合素质。对待已经在职的工作人员,企业应定期对工人进行培训,使工人掌握先进的施工技术和专业知识,强化工人的安全意识,提高其综合素质,使施工效果和质量达到业主的要求。
        4.3加强对现场施工质量的监督管理
        对装饰装修工人现场施工的行为进行监督管理,可以有效提高装饰装修的施工质量。建筑工程的管理人员应安排专业的安全技术人员对工人的工作行为进行监督,保证工人的工作行为的规范性。比如,在进行建筑物的管道安装工作时,需要工作人员按照要求,严格选择管道的安装材料,提高管道材料的安全质量。在管道工作安装完成后,技术员应对管道的安装工作结果进行严查,保证每一个管道的接口都能紧密相连,防止管道施工出现管道松动等施工质量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高建筑装饰装修施工质量,有利于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为了解决我国建筑装饰装修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建筑企业应从多方面入手,通过提高工人的工作技术、严格把控施工材料的质量等工作,从根本上提高工程的质量,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赖惠玲.论 BIM 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20(2):201–202.
        [2]杨清华.BIM 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20):273–274.
        [3]刘诗楠,刘占省,赵玉红,等.NB-IoT 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方案[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9,36(4):178–1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