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物流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0期   作者:王志林
[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增速已经进入了较为平稳的阶段,相应的汽车物流的产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目前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如经营模式较为单一、汽车物流方面专业化管理人才较为匮乏、行业整体信息化水平较低等。
        湖州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湖州  31300
        摘要: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增速已经进入了较为平稳的阶段,相应的汽车物流的产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目前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如经营模式较为单一、汽车物流方面专业化管理人才较为匮乏、行业整体信息化水平较低等。基于此,本文对我国汽车物流的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找寻到有效的对策解决发展中的困境。
        关键词:汽车物流,发展,对策
        引言:汽车物流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程,将现代化的仓储、运输、保管、包装、搬运、产品流通、物流信息等为一体进行统筹安排[1]。汽车物流将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厂商、批发零售商、用户良好打通,建立货物流动、信息流动的桥梁与纽带[2]。我国汽车产量逐年递增,为能够进一步推动行业向高质量转型发展,与国际物流行业发展接轨,应当解决发展中现存问题,提升我国汽车物流的整体竞争力。
        1.汽车物流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国内汽车数量逐年增多。物流行业依托汽车产业进一步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行业信息化的平台建设相较原有模式有所改善,第三方汽车物流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行业标准化建设获得关键机遇[3]。具体来讲,第三方物流作为服务外包模式的一种类型,将原先汽车生产企业内部完成的仓库管理、订单处理、运输管理、产品回收等物流功能全部外包至外部物流公司[4]。第三方汽车物流其能够实现更加专业化、社会化以及规模化的物流管理流程,在物流资源整合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5]。
        2.汽车物流发展问题分析
        2.1经营模式相对单一
        虽然已出现以第三方汽车物流为主的服务外包经营模式,但其市场份额占比相对较小,多数汽车物流仍以汽车企业内部自营物流模式为主。在此种的物流运作模式下,汽车企业虽然能够对物流的流程与环节进行完全掌控,更容易协调相应的协同业务。但是,随着汽车行业发展较快,汽车物流的业务量逐渐增多,汽车企业在疲于应对急剧增长业务量的同时,自由物流规模难以匹配相应的需求与,从而需要在物流业务中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导致有限的资金在维持企业研发核心技术以及市场营销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自营物流的运作模式将会大大增大企业的生产运行压力。此外,企业采取自营的物流运作模式,所使用的物流设备、技术等未能与行业接轨形成统一,产生的数据标准存在差异,导致虽然起步较早却尚未形成标准化运作。
        2.2专业化管理人才匮乏
        企业的发展需要人才最为内在驱动,高素质、专业化的人往往能够帮助企业取得更高的发展成效。对于汽车物流行业而言,专业人才匮乏是影响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企业内部缺失专业管理人员,较难对物流人才队伍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工作效率落后。同时,企业中亟需既懂汽车专业知识技能又懂得物流专业知识复合型人才,高层管理者还需要有着经济学背景的相关知识,还需对企业的人才管理、企业规划、战略发展、管理创新等有着专业认知。
        2.3信息化水平较低
        我国汽车物流行业的信息化发展水平相对其他行业较为落后,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不够完善,阻碍了行业的发展。调查显示,国内汽车物流行业的信息统计也较为零散,尚未形成具有系统性、规模化的统计标准与内容。这些问题对物流企业的管理运行效率、发展方面均有着较为严重的影响。大数据时代,信息传递、共享的速度能够将数据资源的价值进一步显现化,数字网络技术设备作为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如若缺失将会难以支撑数字物流、智慧物流的发展。对于汽车物流行业而言,其信息化需要构建以汽车产品、零部件等主要数据集的数字资源库,借助运输网络化、销售智能化、管理数字化等,提升相应的信息传递、使用效能,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的物流运输服务。


        3.汽车物流发展对策探究
        3.1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通过对国内外的相关物流公司的数据调查发现,大多数的物流公司均在重点培育旗下的物流网络架构,进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6]。目前常用的操作模式即为通过依托企业现有的仓储设施,设置相应的运输网络,依据企业制定的单据操作,从而将仓储配送指令发送至客户。目前较少有第三方物流企业将业务真正的与生产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深入对接,从而实现全面的供应链管理。主要由于:其一,生产企业对于自身业务所涉及的商业机密较为重视,担心存在数据泄露等问题;其二,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发展规模、水平整体较低,质量参差不齐,相应的管理理念与实际操作经验不够丰富;其三,第三方物流在与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后,也并不愿意大量投资建设专用的仓储设备、信息化系统等。因此,针对此种状况,一方面建立完善的数据标准,形成统一的数据资源体系,借助新兴技术帮助实现数据的互通;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遴选一批优秀的企业,设立相应的政策扶持,帮助其能够良好的提供物流服务。
        3.2加强物流从业人员培训
        物流作为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主要体现了管理学、工程学以及社会学,同时管理者还需要具备经济学、车辆等专业化知识。我国社会对于物流人才的需求在不断上升,以需求为导向,培育一批具备现代化管理能力、企业整体规划水平、知晓汽车领域专业知识、掌握物流行业专项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此外,企业在招聘人才时,根据岗位的不同对新招的员工开展相应方向的专业培训,同时可以采取校企共建等方式,打造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为社会输送人才。
        3.3加强信息化建设
        物流大数据分析平台是提升汽车物流行业服务质量与效率的重要保障,信息化网络技术作为基础的底座支撑,是构建现代智慧物流体系的关键组成。汽车领域中零部件众多,其采购的范围也并不局限在国内,大多数要求采购后能够同时进厂。据调研,零部件的采购金额占比通常较大,因此,建设全国统一的大数据分析平台,能够合理帮助企业管理采购零部件的工作效率,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各种新兴技术,对采购过程中的车辆进行有效监测,降低空车、整车的运输成本,促使物流实现真正的智慧化、信息化管理。
        4.总结
        综上所述,在我国汽车物流行业发展迅速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物流面临了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如何能够降低汽车物流的运输成本、仓储成本等,有效提升整体运输的效率以及对于客户的服务水平,进而帮助汽车物流行业实现良好、长期、持续的发展是汽车生产企业、汽车物流企业所需共同探讨的话题。本文通过对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重点探究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如汽车物流的经营模式相对单一,尚未形成规模级的多元化经营模式;专业化的管理人才匮乏,技术型、复合型人才较少;汽车物流行业整体信息化水平较低,工作方式仍较为传统。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认为:应当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进一步加强对物流从业人员的培训,形成复合型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加强对于物流的信息化建设,推动汽车物流智能化发展。汽车物流行业的良好发展对运输体系有着较大帮助,本文相关研究成果以期能够为其行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与参考价值,从而实现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田冉.基于云平台的汽车物流服务价值链协同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
        [2]沈吉仁.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制造企业的物流合理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
        [3]肖建华,范九伟,王飞.我国汽车物流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港口经济,2012(11):42-45.
        [4]宋华.中国第三方物流研究脉络及其模型构建:一个理论框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28(04):116-125.
        [5]重庆汽车工程学会调研组.汽车物流市场观察[A].重庆汽车工程学会.西南汽车信息:2011年下半年合刊[C].:重庆汽车工程学会,2011:9.
        [6]张翠林,王军强.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9,38(19):6-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