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省南京市 210000
摘要:在科学技术与经济不断进步的同时,也加快了机器人研发。在目前机床上下料中已经融入了机器人操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机床自动化。机器人的应用转变了传统机床上下料效率,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推动了数控机床的发展。本文就对机器人在机床上下料自动化中的应用要点进行分析,供参考。
关键词:机器人、机床上下料、自动化中、应用要点
引言:装备制造是我国的基础工业,在经济发展与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机器人和数控机床集成运用的发展越来越快,在应用上形式也呈现出多元化。在机床上下料中融入机器人,可以在实现自动化操作的同时,推动机器人与数控机床共同发展。
1.典型机器人+数控机床生产单元配置
1.1数控机床
数控机床是一种新型的自动化机床,其不但包含了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还包含了自动控制和精密机械技术。数控机床主要是提前编制好对应的程序,对加工过程进行指挥,让科技代替传统人力,实现机械加工的高效运行[1]。由于数控机床内部较为稳定,用料较为精细,使用寿命也比传统机床长些许,其本身的技术和传统零件加工时的工艺存在差异,使其发展前景极为乐观。
1.2工业机器人和控制器
在典型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生产单元中,工业机器人及控制器是核心部件,控制器相当于是机器人的大脑,主要对机器人操作进行控制,也可以对一些并不是十分复杂的流程加以总控制,比如i/o信号等。在该单元运行中,通过和数控机床信号进行交流,对数控机床的自动门加以控制,使自动门可以远程开启、关闭。同时,也可通过该单元对物料仓储系统进行控制。
1.3末端执行器
末端执行器相当于机器人前端的抓手、吸盘等工具,也包含了在使用机器人进行上下料时经常使用到的电动抓手、气动抓手、电磁夹具等,属于辅助类单元[2]。
1.4系统控制器
系统控制器就是指的总控制平台,主要负责对整个单元自动化运作加以控制。在运行时主要是通过通讯协议来实现控制的,以通讯电缆为主要连接渠道,分别实现了机器人、机床、控制器及周围设备之间的信号交互,确保整条生产线可以达到自动化运行需求。
1.5周围设备
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生产单元中的周围设备主要包含了烘干单元、检测单元、清洗单元及上下料储备单元等。该单元属于基本功能以外的拓展功能,在运行时主要是根据实际加工情况来决定的,尽可能实现功能多样化[3]。但是,该单元存在一个潜在隐患就是,如果功能部件越多,故障发生率越高。
2.机器人+数控机床布局
2.1机器人制造岛
通常情况下,一台机器人需配置一台至三台数控机床,相关领域在使用机器人实现机床上下料时,一般都选择地面固定的布局方法。该方法的优势在于简单便捷,且成本较低,但缺点就是机器人在数控机床的正面,会占据较大的机床空间,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人员的机床操作,如更换刀具、夹具等。
2.2地面轨道行走系统
由于一台机器人所需配置的数控机床数量较多,数控机床一般都分布在机器人行走轨道的两侧或一侧,以此来延伸机器人活动范畴。一台机器人可以对多台数控机床同时服务,因此应用效率较高。
2.3桁架轨道行走加工系统
桁架轨道行走加工系统也是将机器人安装在轨道上面,但区别就是,机器人的安装位置位于空中桁架轨道。和地面固定方法相比,这种方法节约了较大的地面空间,不会占据数控机床操作位置,在后续对机床进行维护时也较为便捷[4]。
但该方法唯一的缺点就在于,和地面固定方法相比,施工难度有了一定提高,且对于地基的要求非常严格,虽然不会影响数控机床的维修,但却会影响机器人本身的维修保养工作。
2.4机器人一体化
机器人一体化主要是指各机器人相结合专门用于服务一台数控机床,所以,当数控机床的数量有所增加时,成本也会有所提高。机器人一体化的优势在于,无论是机器人的动作,还是系统结构都较为简单,故障点比较少,在运行时有着稳定保障。
2.5综合性生产系统
综合性生产系统就是指的数字化车间。在车间运行时主要是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和传感技术来实现的。可以对车间生产情况进行全方位监控,且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及时反馈、解决。并且,综合性生产系统的融入还可以对车间加工工艺、刀具信息、设备维护数据、产品信息等加以记录管理,实现无人化生产模式。
3.机器人在机床上下料自动化中的应用误区
3.1思想误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机器人开始得到研发与推广,到目前为止,人类对于机器人的认识始终存在误区。大部分人都认为机器人集自动化、数字化为一体,可以代替人类从事较为简单、繁琐的工作,以机器人替代人才是机器人的发展宗旨[5]。然而实际上,机器人发展的核心在于提高生产效率。在机器人研发时也是以生产效率提高为重点的,要求机器人在自动化运行中应具备较强的稳定性、可靠性、时效性,在减少人工劳动力的同时,又可以削弱成本。
3.2对机器人期望过高
加工企业对于机器人的期望过高主要可以体现在三方面。一方面,在使用机器人进行上下料自动化操作时,加工企业希望机器人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在机床上下料操作时,由于系统较为复杂,在管理上比较难度较大,再加上故障点较多,任何小的故障都可能会对整个单元正常运行造成影响。相比之下,机器人的系统和动作都比较简单,可靠性有所保障,效率自然较高,但正是因为加工企业只看到了机器人的优势,使得过度使用机器人,甚至希望机器人干超过能力范围以外的事情;另一方面,在使用机器人实现上下料操作时,加工企业对于仿真软件的依赖性非常严重。机器人仿真软件能够模拟出实际生产情况,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加以了解,并提前制定防范措施,确保运行过程顺利。但是,机器人仿真软件无法仿真管线或电缆缠绕问题;此外,加工企业对于机器人控制能力存在不信任情况。由于控制器可以对机器人的运行情况加以整体控制,但这只限于比较简单的系统,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系统是没有必要增加总控制器系统的,这反而会提高成本[6]。
3.3未考虑承重问题
在使用机器人上下料时,必须确保机器人在正常的负荷下运行。如果负荷超出机器人可承受范围,就会导致机器人工作效率与寿命有所削弱。同时,这也是影响加工企业经济效益的一大因素。当机器人在超负荷环境下运行时,效率会有所降低,加工周期也会延长,投资回收期自然会随着加工周期延伸。因此,在使用机器人辅助机床上下料时,为了发挥机器人作用,促进加工企业效益回收,必须严格控制负荷因素。
结束语:在机床上下料中应用机器人实现了自动化操作。综上所述,机器人+数控机床生产单元配置主要包含了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和控制器、末端执行器、系统控制器、周围设备;机器人+数控机床布局主要涵盖了机器人制造岛、地面轨道行走系统、桁架轨道行走加工系统、机器人一体化及综合性生产系统。为了发挥机器人价值,加工企业必须转变现有误区,如思想误区、对机器人期望过高等。
参考文献:
[1]郑东梅,王庆喜,延安.工业机器人在数控机床自动上下料系统中的应用[J].粘接,2019,040(011):190-192.
[2]郭树伽,刘羽,姜彬,等.AGV+协作机器人在零件数控机床加工上下料中的应用[J].汽车工艺师,2019(9).
[3]郭志良.数控车床桁架机器人上下料系统设计研究[D].2019.
[4]张宪雷.用于机床自动化上下料机器人生产装置:,2020.
[5]秦旭.机床上下料自动化系统的电气设计[J].南方农机,2020,051(004):145.
[6]何琳.基于工业机器人的上下料控制系统的研究[D].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