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梁昌铭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梁昌铭
[导读] 摘要:混凝土是建筑施工材料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对于建筑质量的提升有重要意义,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运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能够明显加强建筑工程的结构韧性及整体强度。
        身份证号:44090219810319xxxx
        摘要:混凝土是建筑施工材料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对于建筑质量的提升有重要意义,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运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能够明显加强建筑工程的结构韧性及整体强度。然而该项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会出现收缩和裂缝等问题,因此,保证工程施工前期准备阶段工作的良好开展,做好混凝土的浇筑及养护管理工作,如此才能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更加科学的应用,使其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从而获取更加良好的工程施工效果,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建筑施工;应用
        引言
        在大体积混凝土作业过程中,最大的技术难点和问题是找到应对表面裂缝问题的手段和方法。绝大多数大体积混凝土出现开裂问题,主要与降温收缩、干燥收缩有关。自由状态下的混凝土即便出现收缩情况也不会有内部拉应力问题的出现。如果混凝土面临地基约束条件,其内部就会有拉应力的出现。拉应力比混凝土当前抗拉强度高的时候,混凝土就会出现开裂问题。
        1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的简述
        一般情况下,大体积混凝土的表面系数相对偏小,所以在其周边环境温度发生改变时,混凝土内部和外部之间的温度差异会在短时间迅速增大。此种状况下,便会出现混凝土收缩与混凝土裂缝等情况,十分不利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的良好应用。基于此点,实际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做好混凝土收缩预防、裂缝防治以及混凝土养护管理等相关工作,如此才能收获更加良好的混凝土浇筑效果,确保工程整体更为良好的施工质量。
        2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2.1分层施工的有效实施
        科学实施分层施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体积混凝土收缩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的分层施工主要分成分段分层、全面分层以及斜面分层几种。关于分段分层,指的是执行混凝土浇筑操作时,首先浇筑底层,之后执行第一层的浇筑施工,并依次进行其他层的浇筑施工,这样分层施工的方式通常在第一层混凝土尚未发生凝结时便执行了最后一层的浇筑施工,这一方式在混凝土供应相对偏少的建筑工程施工中较为实用。关于全面分层,指的是结束大体积混凝土第一层浇筑操作之后实施第二层的浇筑处理,同时以此作为基础完成逐层的持续浇筑。这样的分层施工需要在保证建筑结构平面尺寸足够精准的基础上实施,在建筑工程施工存在特殊要求时需要将其分为两段进行工程施工操作。关于斜面分层,通常应用于工程斜面坡度不超过30°而且结构实际厚度相对偏大的建筑工程施工中。
        2.2控制裂缝
        为了实现裂缝的有效控制,施工环节必须做好水泥与砂石比例管理,控制水泥用量,控制水泥反应阶段出现的热量。混凝土作业时可加入适量的减水剂、膨胀剂用于调整水泥比例、水泥用量,以满足建筑物建设要求为基础,确保混凝土性能达标。必须掌握温差问题,不能忽视温差引起的影响。降低初始温度十分重要,是避免内外出现过大温差的前提。可以用冷水降温方法,控制表面初始温度。如果温差在25℃以内,可以直接拆模;如果温差超过25℃,需要使用相应的降温方法,温度降下后拆模。浇筑混凝土时,必须安排专人监控,负责温度变化监测,记录温度变化过程,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另外,为避免混凝土裂缝出现,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混凝土厚度非常大,混凝土易出现裂缝。


        2.3施工阶段的温度控制
        对于泵送混凝土而言,应当加强水灰比控制,不得超过0.6,控制好混凝土的塌落度,主要是对含砂率进行调整,或者掺入一定量的减水剂,确保塌落度问题得以解决。选用低水化热的水泥掺加高品质的粉煤灰,是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施工的有效措施。某工程原材料采用普通硅酸盐PO42.5水泥,水泥使用温度不应超过60℃,否则必须采取措施降低水泥温度。尽量增加粉煤灰掺量,以推迟水化热温峰的出现,降低砼绝热温升。质量应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2005)的规定。并采用中粗砂。细度模数在2.7左右,砂含泥量必须小于2%,并无泥团,其它指标应符合规范规定,石子级配必须优良,来源稳定。入场后分批检验,严格控制其含泥量不超过1.0%,其它指标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外加剂采用缓凝高效减水剂,以最大限度降低水泥用量,推迟水化热温峰的出现。外加剂的减水率应大于15%,其缓凝成分禁止使用糖类化合物。在施工过程中,禁止通过随意加水的方式使混凝土塌落度增加。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当做足各项准备工作,如备好物料、机械设备及相关设备。在分层浇筑过程中,倘若上层与下层浇筑时间间隔过长,就会出现泌水层,可以在分层浇筑面设置集水坑,集中多余的水分,然后用泵将水抽除。至于分层浇筑间隔的控制,应当等到上层混凝土表面温度降至外界温度为准。在绑扎上层钢筋时,应在下层混凝土强度达标,且混凝土表面温度稳定时进行。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由于模板既要承受混凝土的侧压力,也会受到振捣器的振动压力,所以,必须要确保模板支撑体系可靠,以免施工中模板发生形变。在正式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必须加强模板检查,并对其进行湿润处理。
        2.4混凝土养护的技术工艺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相关人员还需对混凝土实施较长周期的保养维护,以保证混凝土处在健康的成型状态当中,避免裂缝故障、沉降故障等负面情况出现。例如,在福建省建瓯市闽芝中睿城10#楼的混凝土承台施工中,施工人员采取了“外蓄”的养护措施,即在混凝土基本终凝后,用塑料膜、麻袋片对其进行常规的外部保护。而在混凝土内外温差达到25℃左右时,再覆盖上毛毯、二层塑料膜等加护措施。养护时长达到7d时,拆除侧模,并进行浇水养护;养护时长达到15d时,终止养护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混凝土承台的质量得到了充分保障,实现了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施工应用价值的最大化发挥。
        2.5混凝土搅拌工艺的改进
        为改善混凝土的搅拌工艺,采用二次加料或二次糊浆的砂浆、石袋拌合新工艺,使凝结土的固结度提高10%左右,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也有所提高,混凝土的最终抗拉强度仅次于混凝土。二次振捣可解决粗集料底部漏水、横筋与钢筋混凝土之间存在裂隙的问题,钢筋间的密实度可使混凝土抗压强度提高10%-20%。
        结语
        当前,大体积混凝土项目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但是,大体积混凝土项目施工环境、施工条件复杂,面对大体积混凝土项目的广泛普及,必须深入思考大体积混凝土项目的施工特点、具体情况,做好过往经验总结,分析裂缝出现原因,采取行之有效的应急预案、预防措施,优化技术工艺,确保浇筑作业有序推进,最大限度地保障混凝土性能和工程质量,为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张芝台.桥梁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技术[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4,000(012):111-111.
        [2]韩增亮.桥梁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000(016):852-852.
        [3]张丽娟.桥梁主墩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8,000(021):288.
        [4]赵云.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桥梁施工技术研究[J].交通世界,2019,000(004):108-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