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建工程合同管理常见问题及策略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敬雅婷
[导读] 摘要:构建高校基建工程管理体系,具体内容包括合同管理流程的制定、强化合同管理信息化建设、借助合同对组织机构管理等。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530000
        摘要:构建高校基建工程管理体系,具体内容包括合同管理流程的制定、强化合同管理信息化建设、借助合同对组织机构管理等。本文就此对高校基建工程合同管理常见问题及策略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以期优化管理体系,强化基建工程管理内部控制工作,使工程质量、进度得到有效保证。
        关键词:高校基建工程;合同管理;工程质量
        前言
        对于高校基建工程合同,主要是为了对高校工程建设完成,对一系列合同有效签订,高校基建工程涉及广泛的范围,且有较多的不可预见因素,上述特点使得高校基建工程管理存在较大难度,仅将合同管理作为事务工作,并未作为实现项目管理目标、约束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凭据,仍然存在着一系列不足。
        1构建高校基建工程合同管理体系
        完善基建工程合同管理需要同时兼顾管理手段、管理模式以及组织保障,从而形成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本节就此对构建高校基建工程合同管理体系进行分析。
        1.1促进合同管理组织机构建立
        基建工程合同涉及较多的内容,且涉及广泛的专业面,为了提升合同管理水平,需要促进合同管理专门化、专业化发展,促进专门的人员、机构设立,明确固定岗位固定职责,对合同管理工作高效完成。合同管理人员需要对建筑行业相关行业法律法规熟练掌握、运用,对合同业务精通,对相关业务知识包括工程造价、工程技术、审计知识熟练掌握,能够对合同谈判、合同修改、合同拟稿等方面工作胜任,对合同履行到工程索赔过程中的相关法律事务熟练掌握。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大部分时间对公司的权益、公司利益比较重视,多是对法律专业的人员选用。但对于高校工程管理部门、审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其主要职责是是关联工程质量安全、投资控制、进度管理等方面与合同条款,需要选择有工程造价管理、工程施工管理专业背景的人员,从而促进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此外,高校基建管理部门需要重视对合同管理理念有效推广,有效提高相关人员的合同管理水平。
        1.2合理制定合同管理流程
        作为一项系统性工作,合同管理不仅是审核合同文本,需要在此基础上延伸前后环节,具体管理流程包括采购计划、合同签订、合同审签以及合同归档等,从而有效提高合同管理的严谨性、规范性以及高效性。以采购计划制定为例,基建工程采购有较大规范性,且采购复杂性较高,涉及多种类型采购方式、较多采购环节,年度资金预算与高校基建工程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为了有效提高采购效益、采购效力,需要对采购实施计划进行合理制定。对采购计划编制时,需要同时兼顾计划性、规范性,对采购预算原则有效落实,结合资金到位情况,避免对采购规模随意扩大,对采购标准提升,采购预算与资金来源、采购项目数量之间也需要对应。
        2高校基建工程合同管理常见问题
        2.1合同审签制度有待健全完善
        一方面,在审核、签订合同时,如相关审核部门未配备具有法律专业的人员,容易造成审核合同时法律专业知识相对比较欠缺,这样,对于高校而言,并不能准确评估合同条款中的风险。相关人员在审核合同时,如仅审查合同条款形式,则不能清晰了解建设施工中存在的方方面面的问题,以及潜在的法律风险。另一方面,如高校未对工程施工合同设立专门负责人,并且未充分重视合同审签工作,因此合同中很容易缺失关键信息。此外,合同中的具体事项规定不明确、不具体,如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监督工作、材料购买、勘察设计工程等,都未详细制定具体内容。基于上述情况,在具体工作过程中,较容易出现职责混乱的情况,也较容易出现建设纠纷,影响施工进度。


        2.2合同时限规定精确性不足
        在制定、执行施工合同过程中,高校很多时候容易忽视合同中的时间条款,但合同中的建设条款又与工程造价、合同履行、高校权益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合同时限方面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其一,签订施工合同存在滞后性。一些基建工程工期较赶,而任务繁重,因此有些工程为了及时竣工,会在未签订合同的状态下预先开展工作,有时会出现后期补充签订合同的情况,该情况下合同已经不存在约束作用。其二,高校基建工程中规定工期合理性不足。尽管一些合同中会规定工期,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却存在差异,如工程管理部门管理不及时不到位,就会导致规定的时限失去意义。基建工程有较长的施工周期,且有比较复杂的实施过程,这整个过程中都涉及期限的履约问题。因此,如果不明确履行期限,很容易影响建设工程实际实施效果,影响工程监督,最终导致工程结算的拖延。
        2.3缺乏对工程总造价的重视
        在签订高校施工合同的开始阶段,会估计预算,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差异,有时会出现超预算的情况。在施工过程中涉及较多的原材料数量,加上市场价格的波动,以及工程的变更,都有可能增加费用支出。如果工程设计图纸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很容易会对差异支出进行重建,重新投入工程材料,从而导致工程价款支出增加。
        2.4缺乏对合同规范性的重视
        在制定合同过程中,一般都有相应规范,且合同内容、形式方面要求都相对严格。但就现阶段实际情况看,很多施工单位为了对时间节约,追求效率,一般会针对合同进行自行拟定,这一过程中合同规范性不足,内容规定也缺少明确性,对于重要事项的划分存在模糊的情况,且多是被动情况,很难发挥自身优势。
        3优化高校基建工程合同管理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优化高校基建工程合同管理策略包括以下方面内容:其一,促进基建合同审签制度的建立健全。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高校要强化合同管理工作,对合同审签过程进行优化。要合理管理建设资金,应用规范性文本。在基建过程中,需要保证明确的规定,审查合适合同内容后,双方协商具体的实施情况,拟定合同初稿,再在此基础上完善其中的细节内容,在双方达成一致后签订最终合同。其二,对基建合同中的时限条款明确,补充未规定事项。对于任何基建项目,都需要有一定的时间条件约束。在签订基建合同时,同样需要明确规定时间问题,合同中列明具体工作进度,检查完成监督,对于施工过程中的延期情况要及时反馈,避免对最终交付时间造成影响。在实际执行基建合同时,如果出现工期紧张的情况,需要结合文件或是会议纪要的方式补充说明具体的问题。其三,对基建工程造价严格控制。高校在完成基础工作后需要结合合同预先规定的价格进行支付预付款,针对施工过程中的违规情况也要注意,对于基建工程涉及的不同类型的款项要有明确规定。其四,对参与人员进行素质提升。在管理基建工作合同过程中,不同参与人员都存在自身分工,在各自工作之中需要保证工作人员对自身专业知识精通,并认真负责,避免合同内容出现问题。管理人员需要足够熟练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并能够对相关规定熟练运用,充分了解合同不同义务履行以及后续索赔流程。
        4总结
        综上所述,基建工程整个过程中都贯穿合同管理工作,因此基建工作优劣与合同管理质量之间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相关人员需要针对合同管理中常见问题,采取有效策略,从而优化合同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刘莎.高校基建工程合同管理体系建设的相关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8):116-117.
        [2]覃楠.高校基建维修工程施工合同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建材发展导向(下),2020,18(4):43-44.
        [3]刘芳,保其长,张娟.高校基建工程合同管理体系构建与应用[J].建筑经济,2019,40(10):108-1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