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嵘皓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四川广安 638000
摘要:社会经济的进步带动了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新设备被应用到项目施工中,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而且为施工人员提供了便利。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市政工程施工管理水平一直未得到有效提升,严重限制了项目施工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对于市政项目来说,施工技术、施工设备、建设周期、成本预算等都会影响整个项目最终的施工水平。做好施工管理工作有利于保证技术、设备、材料、人员等得到最大化利用,确保在工期内安全、高质量地完成建设工作,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引言
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人们开始追求衣食住行方面的品质。在全新历史时期,我国建筑领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不管是在建筑规模还是结构方面,都向着大型化、复杂化方向发展。建筑工程具有成本投入高,施工周期长的特点,任何一个施工环节出现问题将会影响到整个项目工程的施工进程和工程质量,威胁到周边居民的生命安全。把握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加强施工环节的有效管理,能够及时发现工程在建造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及时要求施工方做出改进,确保工程质量符合相关设计要求。
1当前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存在漏洞
市政工程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控制各种因素的影响,保证施工的顺利开展。施工的现场管理制度对施工人员具有一定的约束和规范作用。当前我国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不规范、存在漏洞等情况,近年来由此引发的各种安全事故也在逐渐增加。制度不完善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专业性的管理人才,企业没有加强对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使管理人员建立科学管理制度的能力不足;施工企业盲目追求经济效益,不重视施工管理制度的建立,导致施工现场管理不能遵循科学合理的制度,现场施工人员对自身职责不清晰。尤其是当出现安全事故时,容易因职责不明确而相互推诿,导致事故发生后的追责工作难以开展。此外,现场施工管理制度不严格也导致了施工监管不当、施工流程不规范的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
1.2相关人员综合素养低
在市政工程施工中,相关人员综合素养是影响市政工程施工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市政工程施工中涉及施工人员、管理人员、领导人员等,在施工人员方面,市政工程建设大多采用承包方式,这就导致施工单位难以准确掌握施工人员的综合素养,其中多数施工人员主要以拿固定工资作为主要观念,在实际工作中缺乏责任意识,经常出现偷工减料的情况。管理人员尚未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发挥监督作用,材料检查以及施工人员监督力度不足就会对施工人员失去约束力度,导致市政工程施工管流于形式,所以管理人员应该发挥自身的监督职责。施工单位内的领导人员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确保市政工程在工期内完成,对整体施工阶段对方案进行随意更改,为了减少施工成本,不断减少施工人员的数量、加快整体的施工进度,最终导致整体项目质量差,为项目施工埋下巨大的安全隐患。
1.3管理意识不强烈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市政建筑的需求量急速增加,在此背景下各建筑企业迎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市场竞争挑战,为此各建筑企业不断引进最前沿的施工设备、材料及技术,以期实现自身施工实力的提升和市场占有率的扩张,却忽略了工程施工监督管理。这种自企业上层管理意识的薄弱,直接导致了企业施工管理体系和管理团队构建的不完善,管理监督工作的主体地位不高,严重制约了工程施工管理监督的有效开展。
1.4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在对市政工程开展管理工作时,为了避免出现意外的混乱情况,必须借助完善的管理制度为整个项目施工过程提供指导。在实际施工中,企业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从业人员缺乏责任心,工作流于形式;即使制定了管理制度,但是由于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不重视导致无法贯彻落实,监督工作不到位,最终导致施工管理效果差。
为此,必须将建立和完善市政项目管理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并且将其落实到实际施工中。
2加强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对策
2.1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
科学的管理制度可以为市政施工管理工作提供指导,同时帮助所有工作人员正确认识自己的工作和责任。为了提高市政工程管理水平,应为每道工作环节设置专职人员负责,在其监督和指导下完成作业。
随着社会时代的不断进步,市政工程行业也在不断发展,传统的施工管理制度显然不再适应当前的市政工程,施工企业应该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汲取传统施工管理制度的精华,适当调整和完善,提高管理制度的全面性和有效性。比如,针对人员管理、材料管理、设备管理、环境管理、现场管理等做出明确的规定,为更好地落实各项管理工作打好基础。
在制定和落实工程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鼓励施工人员也参与进来,根据日常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可行建议,保证项目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完成管理制度的制定后,必须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只有在具体的实践中才能发现制度的不足,然后加以调整和完善。
2.2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
要保证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就必须要提高相关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包括管理人员、管理层以及施工人员。施工单位的领导要认识到施工质量才是一个施工单位的核心竞争力,只有提高了施工质量,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建筑行业中占据一席之地,因此施工单位的领导需要加强重视,必须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才能加强对相关人员的约束,从而提升施工质量。相关单位可通过培训的方式提高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和专业素养,让他们意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并通过制定惩戒机制,让质量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加强重视,做好每一道工序的质量管理监督,从而促进施工质量的提高。
2.3严格控制施工材料的质量
施工材料直接影响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需要从采购材料着手,严把材料质量关。采购人员要严格按照工程项目质量标准选择合适的材料,并保证材料符合工程质量的要求。选择符合标准的材料后,在材料进场时,施工单位必须对材料进行抽检,如发现有不符合的材料则需要责令退回,并启动追责机制,追责第一责任人,要确保进场的材料完全符合施工项目的质量设计标准。此外,在材料进场之后,相关人员需要合理储存材料,不同的材料要分门别类地存储整理,并做好记录。
2.4做好养护、交接工作
市政项目在完工之后,需要做好交接和养护工作。施工单位要在交接前安排专人对工程项目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例如,道路在完工后如发现路面有破损处要及时修复,并经常检查路面路基,通过这样的方式保证施工工程内部结构的自然固化,从而延长市政工程的寿命。施工单位在交接的过程中需要对后续的养护问题提交书面报告,由专人负责后续的养护工作。
结束语
市政工程项目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需要社会大众加强对施工质量的关注和重视。在设计阶段、材料采购阶段、施工阶段等各个环节,需要加强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最大限度保障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丽飒.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住宅与房地产,2020(29):111-112.
[2]吴艺爱.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20(3):147.
[3]梁宣长.浅析市政工程施工中的质量影响因素和质量控制要点[J].建材与装饰,2016(6):57-58.
作者简介:
邓腾(1991.09.01)男,汉族,土木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方向)本科,主要从事市政工程项目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