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工程施工及植物养护技术分析 万长江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0期   作者:万长江
[导读] 摘要:当前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人们越来越关注园林工程建设。
        天津市河西区珠江园林管理所  天津  300170
        摘要:当前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人们越来越关注园林工程建设。在具体建设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把握施工主要内容,选取更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同时,技术人员应对现场施工进行有效的指导,显著提升施工效率,确保园林工程建设取得更大的效益。
        关键词:园林、工程施工、植物、养护技术
        引言:在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和养护过程中,要对园林绿化工程的基本原理进行明确,将施工和养护工作贯穿整个绿化工程,做好管理指导。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建造出美观、实用和经济的园林作品。
        1园林工程的绿化特点
        1.1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行绿化,并要求设计、施工和公园的水系、地形、广场、园林建筑等配合好,要有全局观念,确保设计意图可以顺利实现[1],要根据树木的特征进行种植,比如,在种植细叶榕、樟木、木棉等胸径30~45cm之间的大树时,尽量选择春、秋季节进行栽种,种植时栽植坑要尽量大,使土球和土可以完全接触,提高成活率。此外,想要将园林绿化工程的设计工作和施工做好,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理论和方法。例如生态美学、植物学、设计学、施工组织管理等。
        1.2养护管理具有长期性
        在园林绿化工作中,养护管理是一个长效、持续的工作,对计算要求比较高。在进行园林工程的养护管理时需要做好植物保护、整体面貌维护、施肥浇水、修建绑扎、环境保洁、种植花卉等。只有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养护管理工作,才可以保证园林景观逐渐达到完美。
        1.3具有较高的艺术性
        景观作为一种艺术,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享受以及更好的生活空间。在运用绿化施工时,要重点做好小品、植物的配置、古典园林、景观等方面的建设。
        1.4施工管理不方便
        一般情况下,除了一些大型公园、绿化广场、大型整体景观、高速公路以外,大部分的园林绿化工程都属于配套附属工程,具有施工规模小、内容分散等特点,管理起来不太方便。
        2园林施工的管理建议
        2.1科学规划施工环节
        在园林建设过程中,要以使用功能为依据全面认识园林性质,有针对性地对内部结构进行科学化设计,明确整体绿化布局。对于树木的分布,要注重高低搭配,结合土地资源的具体情况,找准树木种类。例如一般选用土木类树木,行、列的间距要保证树木正常生长,提供充足的阳光和水分。根据动态环境检测结果,具体分析树木资源的情况,建立合理的养护系统,技术人员根据动态结果及时更改养护方案。在保证植物成活率的基础上,制订种植规范,监测每个区域的植物,方便应对植物养护过程中出现的突发问题。科学性是园林工程质量达标的必要条件,不能轻视施工中的各个环节,要在选苗、育种以及移栽环节保证技术应用的准确性,充分认识到栽种成活的重要性,避免资源浪费,减少成本损耗。避免运输过程中出现颠簸损苗现象,保证施工质量。
        2.2提高施工人员的基本素质
        鉴于施工现场的人员密集特点,要事先确认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提供岗前技术培训。聘请专业的园林建设人员讲解施工现场可能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讲解处理突发事件的办法。考核人员的种植知识和栽培技术,要求所属人员掌握植物栽培、养护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每种植物的特点、适宜生长条件、剪枝和维护周期。要求设计人员能区分不同土壤环境下适宜栽种的植物属性,细致解读图纸内容。将人员技术考核常态化,辞退周期性考核中没有达标的人员,保证人力资源的质量。对人员进行合理分工,提升其审美能力,建设经济美观的园林景观。


        2.3优化当前监管制度
        在考量成本、施工单位和施工现场的前提下,建立监管制度。在成本方面,对园林建设所需的资金编制具体预算,确保施工质量,降低成本,准确记录资金流向,结合施工计划控制资金投入。对施工单位的资质进行量化考核,选取信用度高、人员配备齐全的队伍,防止出现闲散人员扰乱施工秩序的情况。要保证施工现场人员配置完整,除了操作人员外,还应要求设计人员及时到岗。出现问题时要及时沟通,统筹规划园林建设,达到设计目标。
        3园林植物养护新技术
        园林工程的施工和植被的养护是一项时效较长、资金需求量大的工程,做好园林植物配置和园林植物养护,是保证园林工程和植物养护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3.1针对不同园林植物特征进行个性化空间配置
        在实际园林工程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园林植物配置方面还不够灵活,大多数园林植物的空间表现和配置都相似,难以突出城市特征和园林主题,没有起到更加良好的园林景观效果。因此,要加强在实际园林工程中植物的配置方式,在营造植物景观效果过程,要基于植物之间的连接性和融合性,结合当地园林工程实际特点、环境及规划等进行设计。同时为了体现不同形式的园林主题,还可以利用花卉类植物、假山等设施进行园林植物创新,使观赏者更好地置身于园林工程,体验大自然的平静和祥和。将花卉类植物融入到园林绿叶植物中,可以有效增强园林工程的明亮感和空间层次感,将中国传统特色、古典氛围发挥得淋漓尽致。
        3.2发展适合园林植物养护的创新性技术
        园林植被养护新技术可以从其灌溉技术着手,主要可以通过4种灌溉技术进行说明。一是微灌溉技术可以有效实施于花卉以及乔灌木等本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以满足其水分需求。微灌溉技术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利用较小的滴头或喷头将植物需要的水分进行均匀且充分施灌,让花卉以及乔灌木等植物能够充分吸收水分,有效节省水资源的利用,提高了水资源在园林植物中的使用效率。同时由于微灌溉技术每次施灌的水分都较少,还能有效提升肥料在植物中的使用率。二是现代化科技水平的发展使得园林植物养护技术越来越向全自动化方向靠近。全自动化灌溉技术利用施灌机器通过事先设定好的流程进行灌溉的启动或是关闭,在满足园林植物养护过程中水分需求的同时,大大降低了人工使用率,提高了园林植物灌溉的工作效率。三是液压喷播新技术是针对园林植物的播种而提出的,是将植物种子和所需养料按照比例调配好,再通过机器实施压力喷播到所要种植的坡面区域,较快的播种速度和简单的播种手段使其成为许多园林进行植物播种的主要手段,在提升园林工程的实际效率同时,充分保证了园林绿化面积的分布均匀。四是园林工程进行植物的栽种和养护能够保证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使得一些可再生资源能够实现可持续性发展。而通过发展雨水资源的回收和利用,可以有效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通过雨水收集网将室外的雨水进行收集并且存储,再经过有效的有害物质或是杂质的过滤之后进入到园林植物的灌溉系统中,当作一些容易干旱地区园林植物的应急资源。
        结束语:在当前城市发展建设当中,园林工程本身也承载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功能,对于城市生态环境发展水平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当前城市发展建设的过程当中,园林绿化工程项目,逐渐增多,其工程项目建设工作的开展,为广大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闲场所,同时也有效缓解了城市内部环境问题,是当前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
        参考文献:
        [1]麦力.结合案例综述园林工程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J].建材与装饰,2017,(08):138-139.
        [2]陈竹庆.浅析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养护管理[J].现代园艺,2017,(17):100.
        [3]沈立和.园林绿化施工及养护管理的必要性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2017,(06):374-375.
        [4]王晨光,刘洞华.园林工程中的绿化施工与养护管理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