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及创新对策研究 陈荣冰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3期   作者:陈荣冰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国内城市化的进程,同时也刺激了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身份证号码:32112119850723XXXX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国内城市化的进程,同时也刺激了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但与此同时,此社会背景也会产生诸如供大于求的问题,导致市场秩序紊乱。建筑工程包含诸多繁琐流程,若其监督管理措施不完善,缺乏创新对策,则不利于建筑工程的长远发展。现今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完善的管理体制、单一化的监督形式、较低综合素质等问题,应采取完善管理体制、运用多元化的监督形式、提升建筑人员综合素质等措施,增强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及创新对策展开研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创新
        引言:目前,建筑市场处于蓬勃的发展趋势中,建筑施工企业若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性的位置,便应提升质量监督管理力度和创新能力,提供高质量的建筑产品。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建筑企业在制定完善化的监督管理措施后,应参照具体工程进度,提高建筑企业的综合实力。运用科学的质量监督管理措施,提高建筑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建设出高质量的工程项目。
        一、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质量会影响居住人的生命安全,若建筑工程为节约成本而产生偷工减料的思维,不仅会延误工期,而且会产生较为严重的质量安全问题。因此,施工单位监督管理工作应该符合法律规范,并制定完善的施工监督管理方案,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程项目。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应该始终秉承科学的建筑理念,在规范的施工要求引领下,提升建筑工程质量。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耗费时间较长,施工企业应运用施工工序,并严格遵守国家施工政策,落实政府部门的施工规范[1]。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质量会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例如不科学的处理方案会耽误原有工程进度,影响建设质量,造成人力、物力损失,严重还会出现安全事故,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管理人员应该加大质量监督管理力度,运用多元化监督方案,提升工程效益,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二、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完善
        特殊性是建筑行业的特征之一,由于各大建筑企业间规模上的差异性,因此,制定的质量监督管理方案也会存在不同之处。一些建筑企业规模较小,其在制定内部质量管理体制时并没有了解相关规范条例,在后续的施工流程中,可能会引发质量安全隐患。虽然一部分建筑企业发展规模较大,也制定了完善的监督管理方案,但是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依然会暴露出许多问题。良好的管理体制是建筑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保障,不健全的管理体制不仅不能提升建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还会延误施工进度,产生严重后果[2]。例如部分建筑企业为了加快施工速度,忽视施工质量,运用倒计时的施工方式,严重降低了工程施工质量,在一味追求速度的前提下,弱化了质量安全的地位。此外,一些建筑施工单位也存在偷奸耍滑的心理,建设过程偷工减料,虽减少了施工成本,但也会产生更多安全隐患。
        (二)监督形式单一化
        单一化的监督形式不能达到积极的监管效果。目前,通过监督巡逻的手段,管理人员能了解具体施工进度,然而在实际监督管理过程中,存在许多隐蔽性的质量隐患,如果没有被及时发现,会产生严重的质量安全问题。借助监督巡逻的方式,仅能发现一些随机性问题,甚至许多监督人员还没有正确的思想观念,不了解监督管理规范中的具体内容,产生消极监督效果。此外,单一化的管理形式下,还可能会延长建筑工程的施工时间,影响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企业无法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三)缺乏良好综合素质
        现今建筑行业处于蓬勃的发展趋势中,并对市场经济产生促进作用,然而一些监督人员思想道德素质并不到位,在监管过程中,会产生形式化监督现象,影响后续工程施工进度。在实际监督的管理中,一部分监督人员并没有掌握充足的专业知识,也没有受过专业化的家住工程监督管理培训与考核,无法应用最新思想在监督管理过程中。现如今,传统依靠自身经验进行监督管理已然满足不了新时期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督检查的需要。但实际上,施工监管中的大部分监督人员很难转变,仍然依据自身实际经验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进行监督,缺乏创新性管理思维,无法与时俱进,综合素质不高,这将对建筑项目工程产生严重的影响。
        三、质量监督管理问题的创新对策
        (一)完善管理体制
        为提升质量监督管理效果,应该完善现有质量管理体制,在新监督体制的引领下,建筑人员才能了解工程的实际发展动向,在监督体系的作用下,避免产生更多的安全隐患。落实优秀的监督流程能够提升建设效果,因此,建筑单位还应控制建筑材料质量,当原材料检测合格后,才能被应用到建筑工程中。还应着手并改变建筑人员思想观念,使其明确并能够正确处理工程速度、工程质量间的关系,运用优质材料,使建筑工程能够顺利进行。当然,管理体制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施工企业各部门之间也要增强沟通力度,积极分享管理经验,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制定科学解决方案,提高管理能力,进而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效果。
        (二)运用多元化的监督形式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监督人员应该运用多元化的监督形式,在提升管理效率,同时,还能够及时发现隐藏的质量安全隐患,提前了解潜在的风险因素,并制定预见性风险方案[3]。通常情况下,制定监督管理方案时,监督管理人员应该了解最新的建筑市场动向,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以减少安全隐患。还应提升监督部门监管力度,进一步发挥监督体制的作用,运用多元化的监管视角,更好的落实管理责任制。例如相关责任人产生恶劣行为时,应对其进行罚款处理,才能达到一定程度的惩戒作用。还应审查相关单位的工作资质,完善建筑市场准入制度,如果施工单位资质较低,则不能取得建筑许可证。此外,还应全面落实质量认证制度,严格检查建筑材料的安全性,当达到考核标准后,才能得到产品质量证书。
        (三)提升建筑人员的综合素质
        建筑人员综合素质与建筑效果有直接联系,建筑人员应具备终身学习的思想,提升专业技能,掌握更多的质量监督管理知识。首先,管理人员应该认识到质量监管的重要意义,秉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来提升建筑工程质量。其次,了解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在不断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提升专业管理能力,产生安全漏洞时,能及时制定管理方案。再次,建筑人员需形成优良的质量意识,应该加大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全面落实质量监督管理流程,以此来提升建筑人员安全意识。
        结论:总而言之,当前建筑工程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为提高质量监督管理水平,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才能有效降低质量安全隐患。在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的同时,还需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在运用创新性思想观念,建立崭新的质量控制模块,改变建筑人员的思想观念,进一步提升工程质量,基于建筑质量监督管理的有效前提下,为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综合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谢长辉.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及创新对策分析[J].信息周刊,2019,12(3):16-17.
        [2]何艳.关于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及创新对策运用[J].建材与装饰,2018,36(27):168-169.
        [3]朱传金.新时期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创新管理措施分析[J].工程与建设,2020,034(001):173-1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