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辽宁省沈阳市 110000
摘要: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下,我国城市交通压力也是逐渐增大,大量路桥项目的施工建设对交通压力有所缓解。在高速公路的路桥工程施工阶段,过渡段作为工程施工阶段的关键点,在工程施工后会产生沉降、不可逆形变的质量问题,影响到交通出行。本文主要从作者实际工作经验入手,分析高速公路的路桥过渡段施工技术,希望对有关从业人员带来帮助。
关键词:路桥项目;过渡段;施工技术
前言:高速公路工程施工内容较为复杂,包含路基、路面、桥梁、隧道等多种类型。建设目的是为便于车辆的通行,缓解交通压力。在实际建设阶段,过渡段施工质量存在着一些缺陷,会造成路面质量问题的存在,影响来往车辆,产生跳车等问题。所以加强提高施工质量,加强过渡段施工质量把控,实现保障车辆的行驶安全性。
1 高速公路工程的路桥过渡段施工问题分析
1.1过渡段平整度没有达标
平整度是否合格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公路桥梁实际使用质量,所以在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阶段,还需有关技术人员加强做好找平工作。但是在正式施工的时候,还存在着平整度不达标的情况,其主要是因为没有按照施工标准把过渡段的路基填料压实,降低路基承载力。其次就是路面混凝土材料没有按照标准压实,或是操作的不当会影响路面平整度,加重了车辆行驶中的过渡段路面负荷。
1.2路基路面存在的破损情况
车辆不停的行驶和公路桥梁长时间的使用,会造成道路路面出现坑洼、裂缝等不停程度破损,特别是过渡段路基路面。其主要是因为施工程序与现状的脱节,在施工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对过渡段的路基路面实际情况考量的不充分,使得使用质量的大打折扣,加速路面老化的程度。另外没有及时的采取有关措施,做好对过渡段路基路面的维护工作,使得路面反复出现结构破损缺陷。
1.3 公路桥梁连接处不密实
公路桥梁过渡段路基路面的连接处不密实会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加上车载超重的威胁,使得路面出现折断、沉降、塌陷等问题。在施工时,有些施工单位或选用不符合国标要求的填充物料,或压实操作技术不当,使得搭接板衔接处出现缝隙,弱化了过渡段路基的稳定性与承载力。此外,过渡段路基路面的搭接坡度设置有偏,对施工地公路纵向坡度考察不足,并忽视路基和路面的沉降差,破坏了其结构的平衡性和稳固性。
2 高速公路工程的路桥过渡段路施工技术
2.1 施工工艺
为了保障路桥的施工质量,需要整体的建筑结构符合实际设计方案标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先将前期工作处理完毕,在回填作业结束后,开展过渡段路施工。开始施工前,需要对施工路段进行测量并放样。使用碾压设备碾压路面,为了保证路基的稳定性,分层碾压更能保证路基的强度。在处理好路基后,对边坡进行作业,完成该阶段的施工流程。
2.2 路堤、桥台施工
路堤与桥台是由基底层、路堤本身等构建而成。为了确保施工满足实际标准,避免后期问题产生,使用公式对过渡段路的长度进行计算,明确实际施工的范围。公式:L=5m+2H,其中L为路段总长,H为高度,5m代表衔接处冗余,通过计算后确定实际的过渡段开始施工。使用混凝土与砂石对路基位置进行填充,再对填充位置进行碾压作业,提升路基的强度。等待K30≥1000MPa/m2时,使用混凝土进行填充,期间要控制好渗水量。实际的摊铺厚度保持在28cm之内,在碾压后的每层厚度也需要保持在14cm。压实度根据碾压设备所决定,在实际施工时要控制好设备的运行速度,尽可能保持在8m/min,碾压的次数至少在三次之上。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靠近桥台的位置,在其两米范围不得使用碾压设备,防止设备破坏桥台,这时人工夯实更为妥帖。为了增强过渡段路的强度,在施工路段中间设置配料填充区域,通过台背回填,确保实际高度。构建桥台混凝土搭板时,需要按照实际需求制作好立模,并确保各项参数标准与实际标准一致。
在碾压设备通过的时候,需要对靠近桥头的位置进行充分考虑,避免出现压碎的现象。为了有效避免此类情况出现,在设备距离基层还有一段距离的基础上,在下面层使用沥青混合料确保台背回填的效果。
2.3 路堤与横向结构施工
在这个过程进行施工时,需要两侧同时进行填充,并对填充厚度做检查,避免不均匀沉降现象出现。测量时的标准,按照填充厚度为一米进行检测。施工时大多是采用机械,对于机械施工的效果无法满足具体施工要求时。要采用振动压实设备对两侧的土层进行压实处理,确保路堤强度。填充的材料以石灰和块状石头为主,填充的时候要保证一层、二层厚度参数一致。对于压实的参数要保证压实度在93%以上,厚度保持在20cm左右。在该段施工结束后,对施工后的位置性能做检查,符合标准则可以进行下一步。施工中的施工要点是卸土后,做好处理工作。此外,路堤高于三米时,上方不得停放施工设备与填充材料,尤其是软土路堤更是要格外注意。对于两侧相隔不超出十米的范围内严禁施工,避免对沉降测量装置造成破坏。
2.4 路堤与路堑
在路堤和路堑施工中,需要采用填筑与开挖的方式,施工中这两项环节就是重点。其中衔接的位置在施工前要对实际坡度进行测量,确定坡度的实际参数。坡度比例1:1时,采用的填筑材料为碎石;低于坡度比例,使用小粒径的砂石进行填筑。施工完成后,对于台阶的开挖高度也要进行控制,高度不符合一米标准的,需要重新施工。为了避免出现渗漏现象,在排水设施上使用具有隔水性能的施工材料。或者在路面设置水管排水设施,将土壤中的水分有效的排出。为了保证排水量使用的管道直径在10cm,在管道上凿出多个3层面左右的小孔,有效提升路基的透水性。
在整平时,对于摊铺的厚度要提前标注,摊铺时注重两侧对称施工。在施工时,路基的路面需要设置至少4%的距离作为排水设施。碾压时,在控制好路面含水率,超出标准时要等待其晾晒一段时间后再施工。施工的顺序为两侧到中间,速度从缓慢到快速,保持碾压的均衡度,达到无死角的标准方可。
2.5 施工效果
在上述的施工内容都结束后,需要隔一段时间对路桥的整体施工质量进行检测。最关键的检测项目就是沉降,对于沉降检测,需要每隔五天进行一次观察。在三个月后继续一周观察一次,如确实没有出现问题,则质量通过检测;如存在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工程通常会在工程完工后,进行检测,并在建筑工程投入使用的半年后对其进行再一次检测。
3 路桥过渡段路病害与处理
3.1 不均匀沉降
不均匀沉降是路桥施工中最常见的病害。是由于水侵蚀或者压实工作质量不达标导致。为了避免该现象发生,在施工前需要对地质进行有效勘察,测量软土路基的参数。在压实作业后,对压实度及时的测量,保证路面的稳定性。
3.2 不可逆形变
路桥中结构变形且无法复原被称为不可逆形变,该现象的出现与压实度具有密切关系,并且路面、路基与压力系数之间为正比关系,也就是其中某一位置经常受到压力,会出现不可逆形变现象,严重会导致路面坍塌。对于该问题的控制,需要在施工时对沉降加以控制。压实、填筑等环节也会导致该现象出现,在实际施工中要确定好施工地段的水文、土壤等条件,采取科学的方案进行施工,控制好含水率,提高公路整体的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公路桥梁过渡段路施工中,需要基于施工后可能出现的问题查找原因,进行具体分析。利用分析后的数据制定更加科学的施工方案,使施工技术符合实际需求标准,避免沉降等现象对路面造成影响,推动交通运输与路桥施工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博涵.公路桥梁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6):171-172.
[2]王文伯.公路桥梁过渡段路基施工技术研究[J].交通世界,2020(18):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