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开通前外部环境整治突出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3期   作者:鹿航
[导读] 摘要:高铁的外部环境对运行有着较大的影响,我国在开通高铁前的环境问题表现较为突出,针对该现象文章进行了以下内容研究:高铁开通前,外部环境较为突出的问题,该类问题主要有征拆遗留问题、地下水问题、倒杆距离不够、油气管线影响等,通过对该类问题进行原因分析、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和对策。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徐州铁路枢纽工程建设指挥部  江苏省徐州市  221003
        摘要:高铁的外部环境对运行有着较大的影响,我国在开通高铁前的环境问题表现较为突出,针对该现象文章进行了以下内容研究:高铁开通前,外部环境较为突出的问题,该类问题主要有征拆遗留问题、地下水问题、倒杆距离不够、油气管线影响等,通过对该类问题进行原因分析、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和对策。通过以上内容研究,表明高铁外部环境的治理方法和对策。为该类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分析方法。
        关键词:外部环境;地下水;油气管线;理论依据
        引言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出行方式的多样化,普通的道路交通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远途出行要求,因此高铁逐渐成为我国交通事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同时也是我国国际地位的象征,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高铁建设完成后能否顺利开通直接影响着高铁建设的后期发展和维护以及我国在国际市场的信誉问题[1]。高铁在开通前对运营情况进行安全评估是相当重要的工作,因为该评估直接对高铁的施工质量和能否运营起到决定性作用。所以评估过程应高度重视,认真调查,对存在问题和缺陷的部位及时进行整治,保证高铁如期开通。高铁在开通前还应对外部环境进行相应的整治,对突出问题提出解决方案[2]。
        1突出问题
        ⑴征地拆迁遗留问题
        文章所依托工程为经过徐州市某区的新建连徐高铁,高铁经过该地区时,敏感区房屋有120户,不同种类的树木有3万多棵,共计占地面积为1500多亩。根据《铁路安全管理条例》中的相关规定可知: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内既有的建筑物、构筑物危及铁路运输安全的,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后仍不能保证安全的,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拆除 [3]。当对安保区内的构造物和建筑物拆除时,对植物进行清除时,或者对采矿行为进行限制时,给他人造成经济损失的,应进行相应的补偿或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补救。当建筑物或构造物是非法建立时,应进行相应的拆除,树木进行砍伐,征拆问题如图1所示。
       
        图1征拆遗留图
        ⑵地下水的使用
        该地区铁路路线横向200m范围内地下水被大量使用,其原因是该地区的居民未接通饮用水,导致人们生活起居使用的水和灌溉使用的水都从地下水中获取。经调查发现高铁路线横向200m范围内存在700多孔水井。通过条例规定可知:从高铁路堤坡脚、路堑坡顶范围以外,垂直于路线方向200m范围内,禁止使用地下水,否则会使高铁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在高铁开通前应对该地区相应范围内的水井进行填埋。
        ⑶倒杆距离不够
        经过对工程实地进行考察发现,该区域内的高铁沿线存在着较多移动网络和铁塔,共计45处。通过《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相关规定可知:电线杆的高度+3.1m<电线杆内侧至高铁中心线的距离。该距离应满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规定的最小值,同时应对电线杆和铁塔采取防护措施,防止因倒塌而进入铁路范围内,对铁路安全造成影响。通过以上规定应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对不合格的电线杆和铁塔进行拆除或移位[4]。如图2所示。
       
        图2 电线杆布置图
        ⑷油气管线影响
        该范围内的高铁存在较多的地下管线,穿越高铁的油气管线共计12处。通过《油气输送管道与铁路交汇工程技术及管理规定》相关内容可知:当管道穿越铁路时,应对该地区的地质条件进行调查,同时分析管径和埋深对高铁安全性的影响。通过相关检验满足规定要求时,方可进行使用。管道相关规定如下所示:
        ①当管道穿越高铁路基时,管道的钻入点和钻出点应位于高铁安全保护区5m以外,路肩垂直位置处的管道顶部距离自然坡面的高度应大于10m,同时保证管道位于路基处理层以下[5]。
        ②当管道穿越高铁桥梁时,管道距离桥台的水平距离应大于5m,最小埋深也应大于5m,同时保证桥梁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
        2原因分析
        通过对高铁开通前外部环境突出问题进行排查分析,总结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重视程度不够
        该地区的乡镇及居民由于安全意识的缺乏以及专业知识的欠缺,导致对铁路外部环境问题的认识度不高,并且乡镇存在本位主义,思想觉悟不够,政治站位不对,存在较强的地方保护思想,对于影响高铁运营的不利因素未进行清除,拆迁和清理工作没得到实质性的落实。在高铁建设期存在侥幸心理,只要不影响高铁施工就不采取政策性控制,同时未避免征拆与被征拆人员之间的矛盾激化,使问题一拖再拖,得不到解决[6]。
        ②法律意识淡薄
        该地区的沿线居民对铁路安全的意识较为淡薄,对相关的法律法规没有充分的认识,缺少法制观念。
        ③经济利益驱使
        高铁的运营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迅速发展,缺少法律意识和思想觉悟的人们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开始在高铁沿线进行违法乱建和经营,给自己带来一定的利益。
        ④政策方面的博弈
        征迁标准的规定既统一又存在差异,征迁的标准宏观上是统一的,但是具体实施时,拆迁物存在一定的价格差异,如居民住房有砖墙或混凝土墙,因材质不同,赔偿价格不同。物权体现在高铁建设之前,当人们认识到物权上涨时,就会因为价格而进行维权。当地政府的强制拆迁程序较为复杂,因此高铁在开通前留下很多待解决的问题。
        3措施与对策
        3.1主动作为,尽量达成共识
        建设单位配合地方政府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严格开展外部环境整治工作,加强政府与铁路部门的密切合作,在高铁开通前就外部环境达成共识。定期召开联合会议,商议重难点的解决办法,确保高铁外部环境治理工作有序推进。
        3.2加强宣传,形成高压态势
        对高铁沿线的居民进行宣传与教育,全面普及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安全教育,提高人们素质,使百姓形成维护铁路,遵纪守法的意识。对于违法行为和不听劝告、表现消极的行为给予法规教育和法律制裁,对于严重的冲突问题进行协调和教育,形成以高铁外部环境保护为中心的良好氛围。
        3.3坚持问题导向,抓好分类整治
        为确保高铁开通前外部环境的治理工作顺利展开,建设单位在进行施工前应对治理工作做出全面的部署,同地方政府以及参建单位各个部门之间形成密切的衔接,针对外部环境问题与后期运营单位做好沟通,对环境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逐一排查,对保护区内影响运营安全的问题进行归类登记。该市区高铁外部环境问题整治如下所示:
        ①及时解决安保区内拆迁遗留的问题。②民生主导,对高铁路线横向200m范围内存在的700多孔水井进行填埋。③变通方法,电线杆的高度+3.1m<电线杆内侧至高铁中心线的距离,对不符合要求的电线杆距离或高度进行相应措施的调整。④因地制宜,对保护区内的彩钢房进行相应的加固。建设单位协同地方政府、后期运营单位召开专项评估会议,编制加固方案,完成评估工作,彩钢房加固后效果如图3所示。⑤一线一档,对该地区的地质条件进行调查,同时对油气管道的管径和埋深进行安全性分析。确保通过相关安全论证,满足规定要求,对于已进行迁改或安全防护的油气管线,由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计、监理、油气管线产权单位、高铁运营单位签订“工程竣工验收确认单”并由建设单位、油气管线产权单位及高铁运营单位签订“互保协议”。
       
        图3加固后彩钢房效果图
        3.4清除安全隐患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严格落实管控措施。对铁路红线内的违法侵占和违法经营现象进行相应的管控,并对该行为进行清除。对安保区内的私自乱搭乱建和违法乱排乱放的行为进行消除。
        3.5建立长效机制
        外部环境治理是一项艰难而又长久的工作,因此需要对外部环境问题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在建设期需要各参建单位与地方政府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使政府部门和施工单位以及设计监理单位实现资源共享的工作机制,在运营期,运营单位要与地方政府建立外部环境“双段长”机制,相互配合加强铁路沿线安全监控,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
        4结语
        本文通过对高铁外部环境治理问题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高铁开通前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所需的外部环境进行治理,否则将会对后期的运营和维护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同时引发更多的费用问题。文章依据某地区的高铁开通前的外部环境情况进行分析,由于施工单位的懈怠和政府部门的惰性心态使拆除问题尚待解决,导致开通后给环境带来更大的危害。文章通过对原因分析,采取了相关措施,如:思想上各参与单位之间达成共识;对违法乱纪行为加强管理;对于存在的指标问题和技术问题进行相应处理。
        参考文献
        [1]兰斌.高铁开通前外部环境整治突出问题及对策[J].中国铁路,2020(06):150-153.
        [2]齐慧. 共创高铁沿线良好外部环境[N]. 经济日报,2019-11-13(009).
        [3]于胜利,李茂,肖超,王保江,宋浩.遥感技术在高铁隧道外部环境监管中的应用[J].中国铁路,2019(10):94-98.
        [4]雷鸣,徐德武.高铁沿线外部环境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考[J].上海铁道科技,2018(03):36-37+15.
        [5]杨海斌.影响高铁安全的外部环境因素分析与对策思考[J].上海铁道科技,2014(01):16-17.
        [6]刘方中.外部环境对高铁运输安全的影响及措施[A]. 河南省铁道学会、《河南铁道》编辑部.《河南铁道》2011年第6期[C].:中国铁道学会,201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