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工程中的智能建筑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3期   作者:钟江凯
[导读] 摘要:目前,在建筑业不断发展的条件下其已慢慢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应得到有效保护,为建筑智能工程的正常使用打下一定的基础。
        海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省东阳市  322100
        摘要:目前,在建筑业不断发展的条件下其已慢慢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应得到有效保护,为建筑智能工程的正常使用打下一定的基础。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形势下,结构的规模和数量都有所增加,人们对建筑物的功能性需求也出现增加的趋势。因此,现阶段需要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工程建设,全面提高建筑智能化工程质量,以保证其功能的有效发挥。基于此,以下对现代建筑工程中的智能建筑技术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建筑工程;智能建筑技术;研究
        引言
        随着建造智能化的到来,一些发达国家建筑中装配式建筑占有较高的比例,拥有成熟的技术体系,部品、部件标准化程度高、产业链完善。与这些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建造方式以现浇施工为主,建造效率不高。为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加快建筑行业结构性改革和提升建造水平,以预制装配式为代表的智能化建筑产业链成为我国建造方式改革的重要途径。
        1智能化建筑工程的概念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不断加快,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建设项目的需求持续增加,所以说,建筑工程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同时也会面对一些挑战。挑战主要来源于人们对建筑质量和功能的需求。因此,需要引入相应的先进科学技术在工程建设中,其中智能技术的应用占有重要地位。建筑智能工程的产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当前的建筑工程中智能技术使用也比较普遍,如建筑工程的火灾警报装置。这些智能技术在使用时对建筑工程的功能性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既能有效改善为实用建筑,又能完全满足如今人们对建设项目的需要。建筑智能化工程意为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将工程结构设计和功能以及智能化技术联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建筑工程本身的功能、有效性的延伸,基本功能实现过程的进步提高了建设项目本身的附加值。在这种更方便、更高效的前提下展示附加功能,不断满足人们对建设项目各个方面的需求,充分提高建设项目本身的效益。
        2现代建筑工程中的智能建筑技术分析
        2.13DP技术
        3DP技术是一类快速成型创新技术,主要是基于数字模型文件,将各种结构体所需要的原材料铺层,实现快速打印生产,尽可能选择具有黏合性的材料,因此,3DP技术也可称增材制造技术。在现代建筑工程建设中,3DP技术是典型性显著的智能建筑技术,其逐层打印的材料主要包括水泥、金属、塑料等不同类粉末。现阶段,很多人将3DP技术视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其在建筑工程设计规划、建设施工、管理运维等多个方面发挥出独特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高效化特点。在3DP技术应用下,建筑工程设计更灵活,用料更丰富,建筑结构更奇特。国内外的3DP技术发展相比,国外早于国内,美、德、英等发达国家在制造行业3DP技术应用方面不断增加投入,体现出对3DP技术的高度重视。
        2.2BIM技术
        BIM技术是建筑信息模型的简称,是以建筑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各个阶段信息为主要框架,建立建筑模型,通过数据分析,使其能够对实际的建造过程进行模拟仿真[1]。它将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中各阶段的信息、资源和过程组建成一个模型,在传统的三维空间基础上引入时间参数来进行进度的模拟,演化为4D,考虑造价等影响因素进行造价、进度等的模拟,拓展为5D,最后深化为工程项目的终身信息管理,晋升为6D。BIM技术的深化发展满足了建设工程各方主体的不同需要。
        2.3IoT技术
        IoT技术属于新时期的创新信息技术,主要在于实现了不同物体之间关联的互联网络。现代建筑工程中引入IoT技术,是IoT技术面向工业领域的重要应用,项目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人员均可以凭借IoT技术改善优化工作及活动环境。IoT技术最早由美国提出,在《2025年对美国利益潜在影响的关键技术报告》中将IoT技术认定为六种关键技术之一。

我国的IoT技术在现代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出现在2012年以后,主要的用途是扫描目标建筑物、不同部位的基本构件,完成整体与部件、人员与物品、物品与物品之间的信息化交互。随着建筑工程智能化建筑IoT技术的推广应用,部分企业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常见的应用诸如使用RFID技术对建筑项目中的不同材料编码标签,产生可识别的二维码,再利用可靠设备在扫描后准确获取预制构件信息,实施智能化管理,由于预制构件的信息在初期扫描后已经将相关信息进行补充并上传数据库,后期可通过数据库准确定位具体参数的预制构件。
        3智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3.1建立和完善相关标准体系,大力推行施工总承包模式
        要尽快建立和完善智能建筑相关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并加强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严格防控不合格部品构件流入市场,确保智能建筑的健康良性发展。同时鼓励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最大限度发挥工程总承包企业在设计、生产、施工和管理等方面资源优化配置作用,既保证工程质量,节约成本,又能更好地避免设计与施工二元分离产生的影响。
        3.2妥善完成施工设计图纸
        智能化工程的建设进程,提高建筑设计和可行性至关重要,这不仅关系着过程是否能够平稳运行,与工程建设的质量也有密切关系。因此,有必要准备设计图纸建设工作,提供一种建筑图纸的设计可靠的依据。在设计过程中,智能工程构建的全面调查是优先考虑的,以便掌握和理解影响构建过程的各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这些因素。确保建筑设计的完整性,同时还要进行环境建设、工程选址、建造成本核算和控制等,全面分析可能完全符合设计图纸和实际情况设计的情况。此外,有必要在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执行科学和技术的各个方面。通过应用科学技术,可以有效地促进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智能工程建设应被视为一项全面和详细的结构,以确保建筑智能工程的研究细节和完整,确保建筑设计与施工实际情况保持一致,提高建设质量。
        3.3推进建筑与信息技术融合
        首先推广BIM建模,鼓励BIM技术在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应用。利用三维数字化建模技术,对零部件进行仿真装配、协调检验、数据挖掘等,提高了详细设计精度,提升了施工效率,与传统方式比降低了建筑成本。其次,实现了建筑构件的MIS。对预制构件制造全过程中使用信息管理,跟踪生产各环节,控制建造参数,可有效提高构件制造精度。
        3.4施工环节的问题及解决
        首先要确保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要聘请专业的施工团队进行施工,这样才能够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并且提升整个工程的施工效率。其次,还要将各个工程的环境进行质量上的统一,只有工程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得到质量上的保证才能更加完善工程建设。最后还要对监督质量的技术人员提出一定的要求,质量监管是一个工程能否通过审核的重要环节,并且能够有效地保证整体建筑在日后的长期使用中都能够一直保持质量上的稳定。
        结束语
        智能建筑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让现代建筑的功能价值持续得到增强。从现阶段看,搭载先进科学技术形成的智能建筑技术,可积极对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各环节进行信息化、智能化融合改造。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的建筑工程智能建筑技术的应用将更加先进,将全力打造安全舒适的智慧建筑。
        参考文献:
        [1]管亮.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的应用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0(36):119-120.
        [2]梁家欣.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21):79-80.
        [3]赵小勇.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问题及技术应用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0(09):186-187.
        [4]李根,余明珠,董震.智能土木建筑技术应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居舍,2020(23):45-46.
        [5]王颂.智能建筑的特点与趋势[J].科技视界,2019(19):212-2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