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州鹤庆县金墩乡水务工作站 云南鹤庆 671501
摘要:为了更好的保护和支持农业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的条件,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我国政府近几年来不断进行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通过不断的建设我国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取得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通过利用水利工程方面的技术措施来改善生产条件,从而推动我国农业发展和稳定,从当前而言具有很好的实践意义,但是在建设过程当中,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因此,本文通过总结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策略,希望以此提高农田水利设施基础建设的能力。
关键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问题;研究
农田水利是国民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水利工程建设可以为开发水资源和消除水害提供很好的基础保障。现阶段为了能够促进农田良好发展,就必须立足现状分析当前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过程当中的问题,通过不断的优化建设过程并探索建设模式,找出建设过程当中的问题,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从而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于现状,对水利设施进行布置和合理规划。
一、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必要性
(一)农田水利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
进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是加快我国农村经济长效发展的有效前提,它通过提高水利设施条件来达到提高农业抗灾水平的目的,可以有效保障农业产业化发展,在一个良好的水源保障之下,最终实现粮食产量的发展,而粮食产量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又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实现农民收入的增长。因此通过水利设施的建设可以调节农田水利的经济效益,防止自然灾害的产生,为我国农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二)农田水利影响国家粮食生产安全
就当前我国具体国情而言,仍然是人口相对较多,耕地较少,并且由于水资源分布的不合理,所以面临着粮食短缺的危险,急需人们想办法去解决。农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而水作为稳定农业发展的根基,充分说明了水资源对于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通过进行有效的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利用现代化的浇灌方式,最终实现农田水利工程的技术性提升,达到水资源合理分配的目的。为农作物提供一个良好的供给,对于我国粮食安全而言至关重要。
(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影响社会稳定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含许多方面,而农业问题一直以来是我国发展过程当中的重要问题,为了实现农业取得良好发展,尽快推进我国经济转型,最终带来经济的飞速发展。而利用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可以为我国农产品的供给稳定以及加强农业地位带来很好的支撑,农业的发展则能使我国的经济基础发达,而农民致富才能带动整个国家的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的稳定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安全,也就是说,做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十分必要,它关系着我国未来的发展与稳定。
(四)农田水利建设关系到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有效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形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它同时也关系到未来农业结构类型的转化与提高。因此,我们要提高农业生產促进发展,我们首先要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改善水利条件。
二、应对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更新观念,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工程
想要尽快加强水利设施建设的效益,必须尽快更新思想观念,从根本上重视农田水利设施工程的建设。而为了能够尽快转变农村人员对于水利工程建设的观念,就必须加强宣传,帮助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人员树立起相关的意识,让其了解到农田水利工程对于农村建筑与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对社会经济稳定所带来的关键性作用,这样有助于在推进农村全面发展的前提之下,以一个正确的态度搞好水利设施工程建设,并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2]。
(二)拓宽渠道,保障资金充足
想要改变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就必须尽快扩大农田水利建设的筹资渠道,针对乡镇政府自身财政收入有限的情况,向上级申请拨款或通过各种渠道进行集资,这样才能保证农田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当中不会因为资金限制而不能够有效推进。除此之外,资金的合理化运用对于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而言至关重要。优化资金的使用方式,不仅仅要实现工程质量的提高,还要在最近的利用上发挥其最大利用效率,这对于解决资金短缺而言有着极大的作用。
(三)搞好环保,实现社会效益
生态环境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在进行水利设施建设过程当中,应当充分评估好生态与环境的相关问题。自始至终将全面贯彻环境保护的思想落实到行动上。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环保意识的教育,做好工程建设各个时期的工作,通过一个良好的意识去指导工作。同时,在建设过程当中,应当将环保意识落实到每个环节当中自始至终的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的原则,将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四)加强生态评估工作,防微杜渐
由于工程建设难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因此应当既不能对其影响忽视也不能缓视,在施工过程当中应当时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来进行一个完善的施工评估。在评估的过程当中应当充分结合农田水利工程对于社会自然生态等多方面的影响,通过各种方式来减少这种影响,以一个长远的眼光做好科学规划,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从而实现目前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协调。
(五)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设计
应当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设计,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系统性,进行必要的设计优化。可以通过三个方面。第一,应当强化农田水利设施的引水和排水的流畅性,通过加强前期设计的方式从而使得引水和排水系统的配合程度可以有效的提高,这对于解决干旱问题而言至关重要。第二,应当充分利用好当地天然的水利因素来进行储水系统的设计,比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在建设过程中合理的考虑河道和池塘等的联动,最大程度上将其列入到设计过程当中。总而言之,充分利用人力工程和天然条件,从而发挥出农田水利基础工程的最大价值。
(六)科学分析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环境
科学的对建设环境进行分析是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方面。我国地域十分辽阔,每个地区拥有不同的环境和水文条件,在进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需要依托当地的特点进行建设。例如在水资源比较充足的地区应该保证好工程的排水性,这对于防涝方面至关重要。在一些气候条件比较干燥的地区,应该考虑好渠道的防渗和水利渠道的流畅性。总之,针对区域环境,对进行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非常重要。
(七)加强工程专业性,提高工程质量
对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质量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解决,而质量不高往往以因为建设过程的专业性不强和材料导致的,因此必须加强工程质量。首先要通过设计加强专业性,保证设施建设的完善性。其次要通过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施工人员的教育,加强施工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在材料的选用方面应该结合实际的环境,有针对性的选用材料,而且应当在使用过程中进行细致的分析。例如,在干旱地区要利用较高致密性的材料,这样才能达到防渗的目的。
结语
水资源作为生产的基础,通过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很好的实现趋利避害,对于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的稳定而言十分重要。因此为了带农业经济发展同时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应从全局出发,尽快加强水利改革,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通过完善制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最终才能够在生态平衡的基础上让水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民。
参考文献:
[1]张立猛,周志刚.农田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研讨[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9,000(002):238.
[2]鄂德立.发展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对策探究[J].智能城市,2019,005(007):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