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研究 艾买提尼亚孜•买提尼亚孜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艾买提尼亚孜•买提尼亚孜
[导读] 摘要:我国自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农业发展迅速,随之而来的是农业发展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需要解决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新疆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水资源管理总站  新疆阿克苏  843200
        摘要:我国自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农业发展迅速,随之而来的是农业发展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需要解决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农业用水一直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且亟须解决的问题。地球水资源有限,不仅要满足农业生产需要,还要供应工业发展和人类生活。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以及平衡好各行各业的用水量一直以来都是各国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就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
        1 引言
        随着农村经济建设的推进,我国对农业发展愈加重视。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水利工程非常重要,可以在农业建设、节能节水的情况下,提高粮食产量。随着社会发展,农田水利工程得到了很好的改良和创新,优化了灌溉手段和方法,但是依然存在严重的水资源浪费问题。应找到高效节水灌溉的措施,推动农业更好地发展。
        2 研究意义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期间要提高管理力度,提升水资源利用率,进而使农村水资源污染、水资源欠缺等问题得到解决,充分利用水资源,做好农田灌溉,确保我国农业健康发展。目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国家在政策上也向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与管理进行了适当倾斜,加快了发展速度,通过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能够确保我国农业灌溉满足应用需求,确保农业健康发展,维持生态平衡。
        3 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3.1 喷灌技术
        对于规模化种植户或者家庭农场来说,喷灌技术的推广应用有着独特的节水灌溉优势。当下喷灌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推广,同时也可以在一些特殊环境进行技术应用,喷灌技术的主要应用方法是工作人员在进行灌溉的过程中运用管道这一形式,选择一些口径较小的喷头,通过将水进行均匀喷洒在农作物上既能够满足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同时也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出现水资源浪费这种情况。
        3.2 地膜覆盖灌水技术
        它是结合地面灌水沟、畦田灌溉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技术,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强土地肥力,最适用于甘肃省干旱地区。这项技术结合春季翻耕,采用圆盘耙、钉耙等机具,可以为农田创造一个水、肥、气、热相协调的土壤环境。
        3.3 微灌技术
        微灌是滴灌技术的延伸,主要分为以下两种类别,分别为地下灌溉以及地面灌溉,其中很多微灌技术都是属于地下灌溉,通过运用微小的孔径以及管道铺设在农田中能够完成灌溉,该项技术的应用周期较短且能够将水分均匀的灌溉到土壤之中,在提高农作物对于水分吸收的同时,也能够有效地节约用水量,降低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经济成本,因此应用价值较高。但微灌工程对水源要求较高,投资较大,适合在经济价值高的农作物种植区推广[1]。
        3.4 渠道防渗
        渠道防渗技术通常分为两种:(1)借助化学方法与物理机械法,对原渠床的土壤渗透性能进行科学改善,以此提高渠床的不透水性;(2)利用塑料薄膜、沥青、混凝土等多种不同的材料对渠道进行有效修砌。另外,渠道防渗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将其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大大提升灌溉效果。在农田水利工程中有效应用渠道防渗技术,能够使渠道输水的渗透损失有所减少,大大缓解了水资源浪费问题;降低地下水的水位,避免土壤出现次生盐碱化现象;可以加快渠道输水的速度,促使渠道的输水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也使得农田水利工程的后续维修管理费用能降到最低。


        4 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策略
        4.1 做好工程实地勘察
        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非常重要,能够有效地将水资源的作用发挥出来。这就要求人们认识到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2]。设计人员在设计前要到现场进行环境勘测,对周围环境进行全面了解,分析相关数据,从而为工程顺利进行奠定基础,避免工程受到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为了让节水灌溉工程促进农村经济更好的发展,就必须确保工程有较强的可行性和规范性。同时,在建设过程中,需要突出重点内容,特别是运用好喷灌技术和微观技术,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体现工程本身的价值,扩大灌溉面积,帮助农民更好的发展农业经济。此外,在进行水利工程防渗漏设计时,必须认真分析当地的水源情况,改进和完善已经建设完毕的设施,充分发挥农田水利工程的节水功能。
        4.2 优化灌溉工作
        若想实现节水灌溉,不仅要重视灌溉区的范围广度,还需要对农田的灌溉量以及灌溉时间予以高度重视。基于此,农田所有者需要对农作物的四个生长期予以充分的了解及全面的掌握,即苗期、拔节期、孕育期以及成熟期,农田所有者要将农作物的每一个生长阶段的蒸发、蒸腾量看作为大小不同的定值,针对这些定值的变化情况,对灌溉量以及灌溉时间进行合理调控,使其能够满足农田的实际灌溉需求,并避免浪费水资源。在对灌溉量及灌溉时间进行优化的过程中,需要降低水资源的损失:一方面,农田灌溉过程中水资源的渗漏量与蒸发量;另一方面,农田灌溉过程中下渗的土壤水。通过对这两方面水损失量的计算,根据不同方面的损失程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对灌溉量及灌溉时间进行有效控制,同时还要对其进行建模,以此明确农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最优灌水时间及灌水量,借此降低水资源的损失量,对水资源的利用率进行最大优化。
        4.3 强化节水意识
        目前农业节水项目,尤其是田间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注重规模农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忽视小规模农户。农业用水的主体是农户,其自身行为和意识起着关键作用,如果他们没有深入认识到水资源科学合理使用的必要性,就很难将节水技术推广实施。多年以来,大多数农户尚未形成强烈的节约用水意识,尤其是水分充足的地区。因此,政府及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应利用媒体、报纸、网络等开展节水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农民提高节水意识。尤其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农民节水意识薄弱,必须通过广泛而深入的宣传,改变错误观念,让全社会树立起节水观念。通过宣传与培训,让农民掌握控制农业用水的技术和方法,做到科学用水、合理用水,把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目标之一。
        4.4 引进高效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灌溉方式已不能满足农村经济的发展需求,因此合理利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很重要,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作物类型都不相同。因此发展节水灌溉要从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选取适宜的节水灌溉技术,进而促进作物产量的提升。此外,可以制定完善的滴灌施肥制度,加大作物需水和需肥规律的试验研究,提升滴灌技术水平,进而提高工程建设的综合效益[3]。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合理使用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能够切实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调整我国农业种植结构,从而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政府部门认识到了做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性,更加重视节水灌溉技术运用和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在工程竣工后,要想真正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就要不断调整和完善灌溉方式,引进新技术,提高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徐文静,王翔翔,施六林,等.中国节水灌溉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6,32(11):184-187.…
        [2]赵文杰,丁凡琳.我国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现状与对策研究综述[J].节水灌溉,2015(4):95-98.…
        [3]申宇,李乐雷.节水灌溉新技术应用现状与进展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7(18):77-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